天天看点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作者:鲸鱼儿童画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出自宋代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这句词赋深刻表达了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叹息。时间的流逝,让人难以跟随,从樱桃的红润到芭蕉翠绿,映射出春的离去与夏的到来,季节的交替无声而迅速。词人蒋捷巧妙地运用“红”与“绿”两色,不仅描绘了季节更替的生动景象,也寓意着青春的逝去与生命的无常。每逢五六月,正是樱桃红艳欲滴、味美如甘露之时,历来被文人墨客赋予无数情感与期待,成为诗词中的常客。而芭蕉,则常被联想到孤独与悲凉,特别是在别离的情绪中显得尤为突出,古人常以雨打芭蕉的意象,表达内心的哀愁与不舍,创作出众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在今天的绘画课上,将以樱桃与芭蕉为主题,通过展现芭蕉的宽阔与深绿,樱桃的精致与鲜红,创作出一幅既有色彩美又富含情感美的艺术作品。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主题,创作属于我们的美丽画面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诗意体验与创意表达通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句诗,让小朋友体验古诗中的美感和意境,激发他们将诗意转化为视觉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色彩感知与应用教授小朋友如何使用色彩,特别是绿色系和红色,来表达不同植物的特性,帮助他们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色彩搭配能力。细节观察与描绘通过观察芭蕉叶的叶脉和樱桃的光泽,教会小朋友如何用细致的线条和高光笔增加画面的细节和质感,提高他们的细节刻画能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通过宋代诗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引导小朋友感受古诗的美与深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诗中的意境转化为自己的视觉艺术作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人蒋捷在这句诗中巧妙地使用了“红”与“绿”这两种鲜明的对比色,樱桃的鲜红与芭蕉叶的翠绿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会引导小朋友深入探索和体验这首古诗的美感和意境,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诗中的自然景象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艺术作品。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在艺术实践中表达个人的感受,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中的诗意表达,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感知和审美能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在绘画中巧妙地结合芭蕉与樱桃,通过精心选择的色彩和精细的细节描绘,创作出一幅既充满色彩美又富有艺术感的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画布上布局芭蕉和樱桃这两种元素,以确保画面的构图既美观又和谐。构图完成后,我们将通过使用不同深浅的绿色描绘芭蕉,以及选用晶莹剔透的红色为樱桃着色,来展示这两种颜色的鲜明对比和和谐搭配。

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对细节进行精细的描绘,比如,精心描画芭蕉叶的叶脉线条和樱桃上的高光。通过这样的创作过程,我们希望让小朋友们体验到自然界色彩的奇妙和艺术表达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准备一张素描纸

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绘画出芭蕉叶的走向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色块

表现出芭蕉叶宽大的叶片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意表现芭蕉叶的裂痕

以及绿色调的深浅变化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用黑色的记号笔在色块的基础上

排列线条,表现芭蕉叶的叶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用同样的方法

为每一片芭蕉叶添加叶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在画面下方空白的位置

我们绘画出装樱桃的竹篮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运用丰富的线条

表现出竹篮编织的花纹特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用马克笔或水彩笔

为画好的竹篮涂上木质的颜色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竹篮里的樱桃可以用水彩表现

也可以用马克笔进行绘画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通过深浅不同的红色

表现樱桃红彤彤的色彩美感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并添加樱桃的柄

以及用白色的高光笔添加高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丰富和调整画面的细节和整体

使作品更加完整美观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