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总统辩论如何改变美国大选:川普再战拜登辩论大战

作者:我叫007

2024年美国大选的第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会,将在6月28日星期五上午9点举行。 81岁的现任总统拜登(Joe Biden)和78岁的前任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不仅将重演4年前竞逐白宫的唇枪舌战,这场一对一的公开辩论也将正式敲响这场美国政治史上最高龄、场外最争议、预测前景也最混乱的总统选战对决。

但为何本届美国大选的投票日期是11月5日,这次的总统辩论却打破惯例、早早于选前4个月提早举行?在美国的选战政治中,总统候选人的直播辩论会是如何发展成传统节目?发言经常失控暴走的川普,与屡屡发生忘词风波的拜登,各自对提前辩论打着什么政治算盘?除了可能重现4年前辩论的「对骂直播」,川普与拜登的辩论交锋,又还有什么必看重点?

历史上总统辩论如何改变美国大选:川普再战拜登辩论大战

90分钟一对一辩论,麦克风自动静音阻止战术性插嘴

根据美国民调整合网站「RealClearPolitics」的选情数据,截至辩论前夕,川普仅以1%的支持度小幅领先拜登,双方差距在误差范围内;美国数据新闻网站「538」则整合各州民调分析,拜登与川普各自的大选胜率一直处于五五波的胶着状态。

根据拜登与川普竞选团队的共同说明,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一次候选人电视辩论会,将由《CNN》负责主持与转播──这是自1960年甘迺迪(John F. Kennedy)对决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第一次电视辩论以来,首度由新闻媒体单独主办的总统辩论──双方同意在美东时间6月27日晚间于《CNN》的亚特兰大总部,举行全长90分钟的一对一辩论。

历史上总统辩论如何改变美国大选:川普再战拜登辩论大战

《CNN》宣布,为了确保辩论的公平、公正与流畅性,转播现场将不再开放观众旁听。辩论过程中,讲台上只会有纸、笔、和矿泉水,候选人不得自行携带道具,就算是中场休息时间也不得与幕僚团队有任何接触。

更重要的是,除了候选人的专属发言时间以外,讲台上的麦克风将保持自动静音,因此2016年、2020年总统辩论的候选人互骂,以及川普招牌性用于扰乱对手节奏与应对表现的「战术性插嘴」,都将在本回辩论中被技术性阻挡。

历史上总统辩论如何改变美国大选:川普再战拜登辩论大战

在美国的选举传统里,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会一直是全球关注、引爆美国选战情绪的高潮时刻。因为在全球直播中,每名候选人的辩论台风、表情、幽默金句或错误失言,都可能成为影响选战气势、甚至成为自己政治生涯最后被人记得的难堪句点。

传统上,美国总统大选的电视辩论会,通常是在选前的50天内举行,一方面是因为选战气氛正进入最后高潮,二方面则是候选人们的政见蓝图自此也已经确定。但2024年的总统大选首场辩论,却挑在选前130天提前举行──这不仅是美国政治史上举行日期最「超前」的总统电视辩论,其背后的理由,更凸显了美国选民投票行为的大幅转变。

改变美国政治的第一场总统辩论,尼克森「一图胜千言」的千古懊悔

美国史上的第一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会,是1960年9月26日尼克森与甘迺迪的直播对决──当年47岁的尼克森,是共和党总统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的副总统;而43岁的甘迺迪,虽然与尼克森年龄相近且同期从政,却因为俊朗外表与风度翩翩的年轻形象,成为民主党的明日巨星。

在1960年的电视辩论之前,美国总统选举并不曾举办过候选人之间的公开辩论。这是因为美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州之间的政治生态、关心议题也不尽相同,传统上候选人们更倾向巡回造势并单独举办政见发表会。但到了1950年代末期,电视已在美国家庭普及化,这才开始被应用于选战宣传,并自此改变美国传统的政治生态。

到了1960年大选,候选人们已开始在电视投放竞选广告、甚至举办初选政见发表会,于是当美国三大电视网提出实验性的「总统大选辩论直播」邀请时,尼克森与甘迺迪才会同意出席,因为两人的选情民调一路胶着,彼此都没有余地放弃电视这一新兴的必争之地。

尼克森在电视辩论前夕原本信心满满,因为他的政坛经验更为完整丰富,一年之前更曾在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赫鲁雪夫(Nikita Khrushchev)唇枪舌战、留下了留名青史的「厨房辩论」(The Kitchen Debate)。谁知在与甘迺迪同台交锋的几个星期前,尼克森却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造势活动中离奇受伤──他在开车门时,不慎撞破膝盖,并因伤口护理不周而导致严重感染而被迫住院。尽管尼克森勉强在辩论日之前出院,但身体虚弱的他却再度染上流感,直到登台之际都处于发烧状态。

历史上总统辩论如何改变美国大选:川普再战拜登辩论大战

登场状态不佳的尼克森,不仅身体不适,情绪也非常暴躁。他不仅拒绝电视台的化妆建议,在个人打扮上也有意无意地不修边幅、甚至带着胡渣登台,但最致命的错误是──大病初愈的尼克森当天选择了一套不太合身的灰色西装,在当时的黑白电视转播中,这不仅使尼克森的脸色更显苍白枯槁,灰色西装更与辩论背景融为一体,让尼克森的视觉形象变得更为虚弱、阴沉甚至不可靠,甚至连尼克森75岁的母亲收看转播后都紧急致电,焦急地询问自己的儿子「是否罹患重病」。

相比之下,精神充沛的甘迺迪不仅把自己打理得英挺干净,更特意换了一套黑色的合身西装衬出甘迺迪古铜色的健康肤色──更重要的是,甘迺迪非常清楚电视效果的特殊性,无论发言与否他都全程看着摄影机,展现使收看转播的选民更能感受到「候选人在与我对话」的政治说服力;但对转播流程缺乏准备的尼克森,却将眼神对准对着发言的主持人与记者团队,这种直视对方的习惯虽然是辩论传统,但在当年转播中,电视前观众看到的却是尼克森左顾右盼、斜眼看人的扣分表现。

尽管恢复健康的尼克森,后续3场辩论的表现都较甘迺迪亮眼,但选民们的印象仍停留在第一场电视辩论,最终无法有效逆转气势的尼克森,才会让甘迺迪以10万票之差惊险地赢下白宫宝座。

甘迺迪在1960年的胜选,被视为美国「选战电视化」的时代转折点。尽管历史学家时至今日仍在争论那场划时代的电视辩论,究竟给尼克森的选情造成多大实质伤害,但尼克森本人对于辩论的失败确实悔恨不已,在他1962年出版的回忆录里,尼克森更苦涩的写下:

「当时的我,怎会忘了那句千古箴言──『一图胜千言』(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甘迺迪与尼克森在1960年大选电视辩论,虽然吸引了6,000万选民收看直播,并敲响了美国政治的「电视时代」,但却给后代的总统参选人们一个宝贵的教训:不要出场就不会出错,若非必要绝不参加电视辩论。

在1960年大选之后,无论是接棒甘迺迪的詹森(Lyndon B. Johnson)、还是率领共和党卷土重来的尼克森都拒绝参加总统电视辩论会,总统大选辩论的举办因此中断长达16年,直到1976年总统大选时,时任总统福特(Gerald Ford)向民主党籍的挑战者卡特(Jimmy Carter)主动下战帖,才让睽违许久的总统辩论重新面世。

1976年重启的总统电视辩论,是由非政府组织女性选民联盟(League of Women Voters)组织筹办。其辩论形式与1960年雷同,由主办单位组织一支「资深记者提问团」,借此就国家政策的各种方向,向候选人提出政见质问。

福特原本是尼克森的副总统,但在水门案(Watergate scandal)爆发之后,卷入非法窃听风暴的尼克森被迫于1974年8月辞职下台,接手的福特才中途入主白宫。但福特总统的两年任期,不仅国内通膨严重,福特更因特赦尼克森而遭到强烈的民意批评,因此在1976年大选中,气势落后的福特才亟欲借一对一的交锋直播逆转颓势选情。

但福特与卡特的对决却是一波三折。在第一场电视辩论会的尾声,直播现场的收音设备突然故障,两人只能无声地在讲台上空等,让全国6,000万选民在电视机前看着这场尴尬的默剧。到了第二场辩论,福特又在重要时刻出错,尽管他的意思是要强调美国绝不接受苏联对于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铁幕控制,却说出了极为离谱的失言:「苏联没有统治东欧⋯⋯我也不相信波兰人认为自己受铁幕统治。」

福特的失言让共和党本已上升的士气再次崩盘,并让外交经验不足、辩论表现欠佳的卡特成功赢得1976年的大选。但卡特总统在1980年大选对上了共和党候选人雷根(Ronald Reagan)时,却遭遇了与福特相同的困境。寻求连任的卡特虽然试图回避参与辩论,却因雷根民调的后来居上而不得不接受挑战。但好莱坞影星出身的雷根不仅口才绝佳、台风稳健,更屡屡展现出其著名的美式幽默风格,以笑话或金句彻底压倒了卡特的辩论表现──其中,雷根在辩论里提出的关键质问,不仅一举击溃了卡特的选情气势,更成为美国选举政治的经典口号:

「过去4年,你的生活变得更好了吗?(Are You Better Off Than You Were 4 Years Ago?)」

福特的失言与雷根的金句,为美国总统大选立下了电视辩论的黄金标准。自此之后,总统候选人的直播辩论,开始成为选战造势的固定节目──总统辩论就像是跨年倒数一样的存在,象征着白宫选战已经进入最白热化的高潮阶段;而每一次的辩论,都能吸引数千万美国家庭收看直播,这也让四年一回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成为全美收视率仅次于美式足球超级杯(Super Bowl)的固定节目。

随着政治重要性与选民关注度的增加,主办辩论的女性选民联盟却遭遇来自政坛各界的巨大压力。像是选民观众更期待候选人之间的直接交锋,提问记者团的代表人选也不断出现资格争议,以及在美国两大党以外的独立候选人有没有资格参与总统辩论,种种场边问题都让辩论会的筹办变得高度政治化。

最后,在1988年总统大选前夕,共和党与民主党决定自行协调辩论会的议题与程序,这逼使女性选民联盟愤而退出总统辩论的筹办团队,并指控两大党正试图「绑架总统辩论的举行方式」进而剥夺选民实质理解候选人与国家政策的公民权利,但主办总统辩论的权利也转由两大党共同组成的「总统辩论委员会」(Commission on Presidential Debates)接管。

极化政治与不在籍投票的增加,逼使总统辩论提早4个月

自从1988年美国大选以来,总统辩论委员会就一直主导着每一次的总统辩论会,其基本架构为4次辩论:其中总统候选人3次,副总统辩论1次;在总统3次辩论里,其中一场采「公民大会」(town hall meeting)形式,也就是由选民代表直接在会场向候选人提问。

然而在2024年的总统辩论中,川普与拜登不仅跳过了总统辩论委员会、直接同媒体接洽合作,总统辩论会也从3场缩减为2场,并提前于选前130天──两党候选人都还没有完成党内提名之际──就展开第一场辩论。川普与拜登团队双双强调,虽然总统辩论委员会从1988年开始一路主导着大选辩论,但2016年与2020的两届大选,却凸显「传统模式」已无法回应美国选民的实际需求。

以最关键的「举行时机」为例,美国总统辩论的传统时间,大多都在投票日的1个月前举行,其目的是为了总结候选人政见并鼓励公民履行投票权利。但过去十多年来,美国选民使用不在籍投票

包括提前投票、通讯投票⋯⋯等,美国各州规定不一,但泛指不是选举日当天的亲自投票。

的比例愈来愈高,许多州早在选前60天就已启动通讯投票,而等到最后一个月才举行的总统辩论也因此逐渐丧失了原本的宗旨与政治重要性。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统计:2004年大选时,不在籍投票只占总选民的2成,2016年大选的不在籍投票比例却增长到4成5。到了2020年大选,由于COVID-19疫情影响,美国不在籍投票的比例更大幅飙升至7成3,这不仅远远超过选举日当天的投票比例,更颠覆了美国选战的传统节奏。

尽管上届大选落败的川普,一直对不在籍投票的公信力与执行方式很有意见,但在2020大选中,川普的得票仍有6成以上来自于不在籍投票,因此当川普在2024年初顺利赢得了共和党提名初选后,他就不断对拜登亲下战帖,要求对方尽早与自己进行一对一总统辩论。

除了不在籍投票的影响之外,美国日益极化的政治生态,也大幅提前了两党动员选民归队的节奏。皮尤研究中心举2016年大选为例,将近8成选民在辩论前就已决定好要投给谁,在辩论之后决定的只有2成左右;在所有选民中,又有近6成5选民是在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就是提名程序确认之前就已决定要投给哪一政党──换言之,就算总统辩论有助于选民理解候选人政见,但对投票意向的实际作用,却因来得太晚而失去影响力。

迷因才是真战场?川普与拜登如何准备2024总统辩论

积极求辩的川普,原本向拜登团队的提案战帖,是希望在6月~9月之间,一连举行4场一对一的总统辩论会,但拜登最后仅同意参加两场,分别是美东时间6月27日的《CNN》辩论会与9月10日的《ABC》辩论会。

根据《路透社》(Reuters)取得的备忘录,在《CNN》举办的第一场辩论前夕,双方阵营各自提出了3个希望优先提出的主辩议题──川普的主攻题眼是拜登政府的执政无能,并希望就「移民政策」、「治安败坏」、「通膨失控」进行辩论;拜登的战术则是猛批川普掌权的毁宪乱政与极端倾向,并选择「人工流产/堕胎权利」、「民主危机」、「经济政策」为优先主题。

但电视机前的美国选民们,又在意哪些议题?皮尤研究中心指出,2024年美国民众最关心的国家政策,第一项是振兴经济(73%),其次依序为反恐(63%)、限制政治献金(62%)、减少健保负担( 60%)、提升教育品质(60%)、强化社福系统(60%)、降低犯罪率(58%)、控管移民(57%)。

若进一步细分两党支持者的政策倾向,对共和党支持者最重要的三大议题依序是经济、反恐与控管移民,民主党支持者则是减少健保负担、限制政治献金与经济;两党之间分歧最大的议题,则是气候变迁政策、环境保护和控管移民。

59%民主党选民认为重要,但只有12%共和党持相同意见。

若针对国防外交政策做选民分析,美国选民最重视的问题则是反恐(63%),接着依序为减少毒品与非法药物流入美国(64%)、阻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63%) 、维持美国军事力量的领先优势(53%)、阻止传染病扩散(52%)、限制俄罗斯的影响力(50%)和限制中国的影响力(49%)。

除了不同的政见重点,川普与拜登准备工作上,也采取了相当不同的风格策略──作为政坛辩论老手,拜登不仅重新召回了前白宫幕僚长克莱恩(Ron Klain),积极设定登台战术并举行模拟辩论,其策略是尽可能激怒川普、诱使他在直播中失态,进而让中间选民们能回忆起对川普执政末期政治混乱的反感;而声势持续领先的川普,则再一次地拒绝幕僚建议的模拟辩论,川普一直主张「过度准备」将有损自己的政治特色,因此坚持要用「做自己」的强烈风格,以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方式来对付老对手拜登。

立场相对保守的《福斯新闻》(Fox News)指出,在辩论当天的直播舞台以外,拜登与川普各自「网络空战」也将成为左右声势的重要关键。以2016年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与川普的总统辩论为例,两人的第一场辩论就破纪录地吸引超过8,040万美国选民收看直播。根据YouTube所公布的辩后报告,尽管希拉里与川普的3场辩论在网路上总吸引了3亿5,000万人次的观看点阅、是人类史上迄今收视率最高的政治性网路直播,但每名观众的平均观看时间却只有22分钟,在网路的讨论与传播也有明显碎片化和「迷因化」的现象。

网路媒体《Axios》就认为,总统辩论的目的早已不是政见讨论,而是如何凸显对手的负面印象与生产病毒式传播的政治迷因,辩论本身仅是选战素材库,「川普与拜登的辩论将会催生出数以千万计的网路迷因、梗图、懒人包、TikTok短影音,以及双方竞选团队为了攻击对手所制作的短影片。」

《福斯新闻》强调,在2016年的3场总统辩论会之后,所有的民调都显示:过半选民认为希拉蕊的辩论表现较好。但在直播中动辄人身攻击,动辄插嘴说出争议发言的川普,却能藉由混乱的网路迷因塑造出自己反建制、打破传统的黑马吸引力,这显示总统辩论的重要性可能不是改变选民观点,而是放大在同温层中的政治动员力。

「在总统辩论会中,候选人们争的不是输赢,」《福斯新闻》总结认为,「真正的胜负,是谁能透过这场政治展演,赢得形塑选民观点的主导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