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作者:Celia

历史学家们长期以来对秦国如此之久才能灭亡强大的赵国存有疑问。战国时期,赵国素有"北方独秦"之称,其国力与军事实力仅次于秦国。赵国不仅拥有精兵强将,如李牧、廉颇等,而且在土地辽阔、粮草充足的情况下,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战更锻炼了其骑射技能,使赵国成为步兵与骑兵并重的军事强国。面对如此强大的敌手,秦国为何历时十四年才能全面消灭赵国?究竟是赵国防守顽强还是秦国战略失误?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因素与细节?让我们一探究竟。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赵国坚韧抵御,秦军艰难取胜

自秦国确定将赵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后,便开启了旷日持久的赵国远征之路。初期,秦国虽然在外交上借助挑拨离间的手段,令燕赵两国交恶并陷入内战,以减轻自身攻赵的难度,但赵国仍然不失为一支硬骨头。

赵国之所以能在秦军面前顽强抵抗,固然有赖其雄厚的国力和军事实力。自赵武灵王时期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以来,赵国就逐渐建立起一支机动灵活、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优势,不仅帮助赵国巩固了对北方草原地区的控制权,还让赵国在长期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磨练出了出色的骑射技能。

正是有了这支精锐的骑兵力量,加上后方的田猎足供、过硬的后勤保障,赵国才得以在激烈的战斗中力挽狂澜。比如在宜安、肥城一役中,赵将李牧就率领赵军骑兵发起强力反击,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和突袭能力,重创了秦军主力。从这一役可以看出,秦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在战场上却未能轻易压倒赵军。

除此之外,赵国还有一批久经沙场、指挥有方的名将镇守重镇,如李牧、廉颇等。即便在战争的失利中,他们也能运筹帷幄,精心布防,阻击秦军主力。廉颇更是被后世誉为"百战百胜"的传奇人物,他曾指挥赵军大破燕军数十万人马,包围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可见,名将坐镇的确是赵国顽强抗秦的关键所在。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与此同时,即使赵王幽缪王迁被俘,赵国内阁重臣和宗室贵族也未曾放弃抵抗。赵王的兄长赵悼襄王偃之子公子嘉,在邯郸沦陷前就率领宗室残余抵抗势力逃往北地,并自立为"代赵王"。之后,公子嘉凭借北地储备充足的粮草和人力,坚持抗争了整整六年之久,令秦军无法轻而易举消灭赵国。

可见,赵国能在秦军强大进攻下屹立不倒,固然军事实力雄厚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赵国上下一心、勠力同心、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正是靠着这份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赵国才能在战火重重中存活下来,最终成为秦国征伐六国最为艰难的一员。

饥荒蹂躏,赵国国力渐衰

尽管赵国凭借骁勇善战的军队和英武有为的名将,一度成功阻挡住了秦国的铁蹄,但长期战乱终究还是给赵国造成了沉重创伤。自秦昭襄王时期,秦国便开始了对赵国的长期进攻,数十年的战火硝烟不仅消耗了赵国大量的军饷和资源,更是导致了人口流失、粮草减少、国力日衰。

更为严重的是,就在赵国陷入军力透支、资源匮乏的危机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更是雪上加霜,使得赵国陷入了空前的国力低谷。据史书记载,当时赵国疆域内连年干旱,田地百年树木俱尽枯槁,地无所产,人民挣扎于饥馑之中。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由于干旱持续,赵国各地的农作物无一幸免,连树木都枯槁而死。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赵国人民只能食用糠秕度日,更有贫民抱着婴儿啜食糟粥汁液以维持生命。这个记录足以看出,当时赵国面临着何等严峻的粮荒危机。

可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旱灾不仅让赵国的子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更是彻底断绝了赵国军队的粮草补给。由于农田荒芜,仓廪空虚,无法为数以万计的军队提供足够的军马辎重和粮草,赵军的战斗力遂一落千丈。更有甚者,一些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田地和家园的赵国平民,干脆弃甲投降,加入了秦军的阵营。

面对着严重的粮食短缺,赵国已经无力再支撑起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一时之间,曾经骁勇善战的赵军彷徨失措,士气低迷,内忧外患的赵国更是节节败退。可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荒不仅切断了赵军的粮草供给,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赵国作为一个军事强国的经济基础。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这场旱灾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赵国各地因为缺粮而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民潮,许多赵国人为了求生逃离家园,造成了大批的无家可归的灾民。这些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的流民不得不四处流浪觅食,甚至发生了一些暴力抢掠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赵国的社会动荡。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这种内忧外患、阵脚大乱的局面无疑令赵国的国力雪上加霜。正是因为连年大旱,加之战乱的蹂躏,赵国军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战斗力均遭受了重创,这才为秦国后来一举消灭赵国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秦国曲线作战,精心部署

面对强大的赵国,秦国并未选择一味的正面冲突,而是运用了精巧的战略部署,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秦国的作战策略可谓曲折多变,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最终才达到了消灭赵国的目的。

首先,秦国在正式对赵出兵之前,就先发制人地挑动燕赵两国的矛盾,借助燕军的力量削弱赵国。当时,秦国与燕国勾结,挑拨燕王伐赵,趁机夺取了赵国偏远的幽州地区。正是这一开场的战略布局,令赵国在没有跟秦军直接交火的情况下,就先行损失了重要的边疆要地。

其次,秦军直接出兵攻打赵国时,也并非孤军作战,而是分兵合围,腹背夹攻。一方面,秦国派出主力军队直扑赵都邯郸,另一方面又支援燕军进军赵国北部前线。两支秦军就这样将赵国团团围住,形成了合围之势。面对这种前后夹击之势,原本就人力物力有限的赵国自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再者,秦军在围攻赵都期间,也未尝不采取一些阴谋诡计。比如秦军就曾一度放走赵王,企图制造内乱离间。尽管这一诡计最终未能奏效,但也足以看出秦国在军事行动上的诸多细节着墨。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最为关键的是,秦军在包围赵国后,就切断了赵国所有的粮草和补给线路。正如前文所述,连年大旱已经让赵国的仓廪空虚,加之秦军切断了所有的输送渠道,赵国终于陷入了彻底的军粮断绝的困境。就这样,赵军渐渐丧失了继续抵抗的物质基础。

可以说,正是秦国这一系列的战略部署,让赵国从一开始就处于了被动和劣势的局面。而在赵国国力愈加衰弱,军粮断绝之际,秦国才最终乘虚而入,趁热打铁,一举攻克赵都邯郸。

就连后来的赵代王嘉,虽然暂时带领残余抵抗力量退守北地,但也终究无力在代地这块狭小的根据地上与日益强大的秦国对抗。尤其是在秦军牢牢控制了邯郸后,代地更是被完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成了置身事外的孤岛。

面对秦军步步为营、层层包围的战略,即使赵国一度凭借强大的骑兵力量奋起反抗,但最终也无力回天。毕竟,这已经不是一场依赖于单一战术的决战,而是一场旷日持久、步步为营的战略较量。就这样,赵国最终在秦军一环扣一环、滴水穿石的战略布局下,终于坚持不住而被全面消灭。

秦军猛攻赵都,赵室走向覆亡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在一系列战略布局和资源枯竭之后,赵国的命运终于走向了最后的覆亡。秦军趁着赵国国力衰微,猛攻赵都邯郸,赵王被俘,赵国也就此灭亡。

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亲临驻扎于赵都邯郸城外,亲自指挥大军开始了对邯郸的决定性围攻。虽然邯郸城池坚固,兵力雄厚,但秦军凭借人多势众、装备精良、后勤充足等优势,还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对邯郸城施加压力。

首先,秦军就先集中大量人马,采用了筑垒包围邯郸的方式,将城池层层包围,切断了城内城外的联系。秦军按部就班地在邯郸城外竖立起一道道坚固的营垒工事,将邯郸彻底笼罩其中。赵军难有僻径突围出城,外围阵地被切断,城内外渐渐失去了联系。

其次,秦军开始采取填城掘池等有力措施,将邯郸彻底包围。按照秦军的记载,当时秦军在邯郸城外挖掘了大量的深沟峻渠,将邯郸城四面环绕;同时,秦军还在城外用泥土和木石铺筑起大量的营障工事,将这座即将被征服的都城牢牢层层包围。

在如此严密的包围之下,赵军自然无暇反击。更为糟糕的是,秦军随后开始切断邯郸城内部的水源补给,将一切生活资源彻底隔绝了城外。久攻不下之际,秦军竟开始在城外挖掘地沟,切断了城内外的水渠相通管道。就这样,邯郸城内的水源供给被一举切断,城内百姓遭受了极度的干渴之苦。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在城外铁桶阵的包围下,邯郸城内的赵军和平民随后又陷入了水源短缺和粮食匮乏的绝境之中。城内的军民,已然无法得到足够的生活物资,只能干等秦军彻底强攻。在这种攻城力量的压榨下,无论是威武的赵军,还是坚守城池的平民,渐渐也无力支撑下去了。

就在极度水荒的折磨下,邯郸城的赵王幽缪王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亲自出城向秦军讲和求降。而在和谈的途中,秦军竟然一反常态,不遵守约定擒获了幽缪王。就这样,赵王沦为阶下囚,赵国从此绝嗣,彻底丧失了最后的抵抗能力。

随后,秦军迅速包围了邯郸城内外,将赵军彻底围剿。经过数月的坚守,邯郸城终于被彻底占领,赵朝正统也就此走向了终结。而赵王的遗孤赵悼襄王偃之子公子嘉,则带领赵国的残余力量退守北地,试图最后反抗。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这场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缓兵之计,终于让秦朝在十多年后消灭了多疑的强邻赵国。秦军与赵军的决战,也可以说是当时整个中原地区战争规模最大、阵势最浩荡的一场战役。但是,这一切的胜利也仰仗于秦国精心部署、步步为营的大战略布局。

赵王子嘉最后抵抗,代国终亦覆没

虽然赵国正统已被秦军彻底击破,秦军攻陷了赵都邯郸,但仍有一股赵国余力在西北边陲的代地固守抵抗。这支由悼襄王之子公子嘉所率领的赵国残余军队,最终也将经历一场殊死抗争,见证着赵国这个曾经强大王朝的最后覆灭。

代地是赵国北部边陲的一处根据地,地处黄河之北,背靠大漠,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却是赵国在河北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公元前262年,在邯郸沦陷之后,悼襄王子公子嘉便率领赵国剩余的精锐部队退守到了代地,试图在这里绵延王室余绪、重振王室雄风。

然而,公子嘉很快就发现,代地的环境极其恶劣。这块曾经的边陲小镇,即使是在赵国全盛时期,也远远无法在物资补给上得到赵王朝的充分重视和供给。更何况是在王朝已经土崩瓦解、无力提供充足辎重的形势下。因此,公子嘉所率领的赵军在代地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粮草,士卒们开始陷入饥饿之中。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赵军的抵抗力日渐削弱,战斗力也在逐渐衰减。此时的秦军已成功攻陷了赵都邯郸,势如破竹,立即遣派大军前去讨伐公子嘉在代地的余部。公元前260年,秦军直捣黄龙,包围了代地。在武力和粮草双重压力下,公子嘉虽然数次孤注一掷,试图突围冲出包围圈,但均告失败。

代地失守已成定局。公子嘉最终也不得不向秦军投降,将自己的王族氏族、所余赵军尽数俘虏。就这样,曾经强盛的赵国,最后一股抵抗力量也被彻底瓦解。代地一役,标志着赵国的彻底覆亡,这个曾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强国就此从历史舞台上彻底淡出。

尽管赵国的覆亡已成定局,但公子嘉和手下赵军最后的抵抗却依然可歌可泣。早在退守代地之初,赵军就已陷入了严重的粮食短缺,士卒们只能靠啃食树皮充饥。而当秦军彻底包围代地之时,赵军更是全面陷入了绝境之中。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但即便如此,公子嘉和手下百姓仍坚持不渝,在饥寒交迫中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公子嘉才不得不抱着最后一线生机,试图突破重围。

公子嘉亲自率领余部,瞅准时机从鸠圄一带突围北上,试图从秦军的包围圈中突出重围,前往陆地通往边疆的秘道逃遁。不幸的是,秦军早已严密包围,赵军最终还是陷入了包围之中。就这样,公子嘉和手下赵军的最后一次突围和复国之梦,终究难逃溃败的命运。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公子嘉和赵军最终被迫俘虏,赵国由此彻底灭亡。但正如赵昭王为打开赵国王朝发迹的家传故事所述,曾经赵国先人也是只身逃亡才侥幸生存下来的。如今公子嘉一度也想效仿祖先,重新振兴赵室,但终究抵不住强大的秦国力量而止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