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桑奇重获自由的故事,是对美国的绝佳讽刺

作者:邬所不言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这两天,朱利安-阿桑奇这个名字在西方国家刷屏了。这个人的生平故事并不复杂,13岁自学编程,16岁创建黑客组织,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天才选手。但随着他创建维基解密,开始当互联网的罗宾汉、新闻圈的007,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一段曝光视频,成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

阿桑奇重获自由的故事,是对美国的绝佳讽刺

2010年4月,维基解密发布了2007年7月12日美军空袭巴格达的视频片段。内容是美军直升机射杀18名伊拉克平民,包括两名路透社记者,还有两名儿童遭遇重伤。视频中,坐在直升机里的美军指挥人员谈笑风生,轻飘飘地来了一句,“都怪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带入战争。”

当时的美国还带着世界霸主的光环,言必称自己是人权模范。阿桑奇发布的视频,立刻引发全球热议。很明显,这是美军在伊拉克犯下战争罪的铁证,如果没有阿桑奇的曝光,世界根本无从知晓真相。美国政府反应神速,马上开始“追杀”阿桑奇,授意司法部门在他身上安了18项罪名,刑期175年。

阿桑奇重获自由的故事,是对美国的绝佳讽刺

按说维基解密是一个互联网平台,没有保密义务,阿桑奇也没有直接窃取机密,只是把别人提供的文件公之于众,就这种完全符合西方“新闻自由”定义的行为,能让阿桑奇把牢底坐穿,足以看出美国新闻界和法律界,都有着灵活的底线。

阿桑奇不是傻子,果断选择跑路。但他刚跑到瑞典,就被国际刑警以性侵瑞典妇女通缉,到了伦敦之后,英国也打算把他引渡到瑞典接受审判。直到阿桑奇躲进厄瓜多尔大使馆,这场闹剧才算按下了暂停键,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展现出了他们对盟友的强大控制力,完全是美国指哪,盟友打哪,想要什么理由,就能编出什么理由。

阿桑奇重获自由的故事,是对美国的绝佳讽刺

阿桑奇住进厄瓜多尔大使馆之后,英国警察专门派人全天候蹲守,一守就是七年。讽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瑞典又取消了对阿桑奇的指控,理由是证据不足。厄瓜多尔这个国家,一开始是为跟美国搞对抗,才选择庇护阿桑奇。但美国多强啊,人家直接在厄瓜多尔推了一个亲美政府上台,给阿桑奇来了个釜底抽薪。

2019年,阿桑奇不得不走出厄瓜多尔大使馆,英国警察立即逮捕他,把他关进有“英国关塔那摩”之称的贝尔马什监狱。这期间,阿桑奇受尽折磨,不但与世隔绝,还经常受到死亡威胁。美国一听见阿桑奇被捕,立刻就要求引渡,要抓阿桑奇回美国坐牢,可问题是,阿桑奇犯什么错了?公开美军犯有战争罪行的事实,就是错吗?如果阿桑奇公开的是俄罗斯的战争罪行,各位觉得,他会不会被美国以英雄的身份供起来?

阿桑奇重获自由的故事,是对美国的绝佳讽刺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阿桑奇完了,得罪了美国不说,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也是保守党的莫里森执政,唯美国马首是瞻。这事儿说起来也很讽刺,澳大利亚总理为了讨美国欢心,拒绝保护澳大利亚公民,这还有一国政府的样子吗?直到2022年工党上台,阿尔巴尼斯当选澳大利亚总理,事情才出现转机。

阿尔巴尼斯之前就是阿桑奇的粉丝,在“让阿桑奇回家”的请愿书上签过字。加上工党本来就和保守党不对付,在阿桑奇事件上展现自己的态度,就很有必要了。在阿尔巴尼斯的积极游说之下,美国政府的态度有所松动,不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开始也拒绝了澳大利亚的提议,说阿桑奇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犯下的罪行非常严重”。

阿桑奇重获自由的故事,是对美国的绝佳讽刺

最终,让阿桑奇获得释放的原因,是当前的国际格局变动,或者更具体一点说,是美国政府在巴以冲突中,受到的巨大压力。现在正值大选,拜登被巴以冲突搞得焦头烂额,急需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舆论倾向,饶阿桑奇一命,多少能挽回些面子,为自己加点分。就好比之前美国要大选,执政党都会跟俄罗斯、伊朗这些敌对国家互换人质,救人这个事儿,还是挺加分的。

经过一系列幕后交易之后,美国同意,让阿桑奇签认罪协议,被判62个月监禁,用在英国监狱关押的时间抵扣,整个故事看下来,我们除了为阿桑奇重获自由而感到欣慰,更应该看到的,还有美国人的虚伪。所谓言论自由、人权至上,不过是政客争权夺利的筹码。而阿桑奇一定也明白,重获自由不代表安然无事,像敞篷车、直升机这些高危的交通工具,以后能不坐,还是不坐的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