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作者:物道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封面、海报|厦大官网 ©

极物君语:

最“胆大”的大学,带你感受闽南气质。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有这么一所大学,既是211又是985。

103年来,这所大学从未改过名姓,一声“厦门大学”就是一辈子。

厦大学子总戏说自己从小就是“吓大”的,却没想到他们真的“胆子很大”。

胆大到“上可九天揽月”——

仅7个月,让联合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成功上天;第二年,又送“海丝一号”遨游太空,成为国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 | 厦门大学公众号

胆大到“下可五洋捉鳖”——

达到世界同类科考船顶级水平的“嘉庚”号海洋科考船成功下海,创下多个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 | 嘉庚号海洋科考船

胆大到“扛起国家责任”——

49天研发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应用。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胆大到“深入民生发展”——

联合研制的国内首个宫颈癌疫苗获世卫组织PQ认证、对口帮扶宁夏隆德县、福建诏安县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 |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告截图

如此“胆大”的厦大,生于华夏,长于闽南。如今103岁,风华不减,更胜当初。

百年来,它不但吸引了众多大师驻足,为中国各行各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更与闽南的风物、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极物君就为大家讲讲,那些年厦大的故事与美食,看看这所闽南第一高校,是如何成为”南方之强“的。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现照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1921年4月5日,一千多万人口的福建省,还没有一所大学。

而仅隔一天,中国就拥有了一所让“外国万吨轮船一近厦门,就看见中国新气象”的大学。

一切都源自于一位爱国华侨——陈嘉庚。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 | 陈嘉庚

这个白手起家、为父还债的穷小子,前半生为人称道的,是仅用20年就成了富甲一方的南洋第一“橡胶大王”。

而后半生被人传扬的,却是为一腔热血“散尽家财”。

“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绝无甘居人下之理”

心系祖国的他,在中国面对内忧外患之时,勇敢站出来。在1919年相当于捐出全部家产,筹建厦大,只为培养良才报效祖国。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1 | 厦门大学演武场老照片

图2 | 厦门大学演武场

1921年大学终成,但挑战才刚开始。

动荡时局,陈嘉庚事业几度受创,可他“宁要厦大,不要大厦”。为支撑教学等花费,不得不变卖家产、包括原本过户给儿子的房屋,甚至向银行借债。

从南洋皆知的“富豪”到住着阴暗狭小居室的负债人,陈嘉庚却自得其乐。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 | 《国家荣光》纪录片截图

曾有百万家产的校主,跟着厦大师生过“箪食瓢饮,短褐粗衣,夜烛晓窗”的日子,心中都是救亡图存。

当时他最爱的饮食,甚至只是一碗朴素的番薯粥,搭配花生。

“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过日子,何必为此担心”,“个人少费一文,即为吾国多储一文,积少成多,以之兴学”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在闽南,番薯和花生,是极具温情的食物。

贫困年代,生长在贫瘠山田中的番薯苗,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闽南人。

番薯块用来熬粥,让温厚妥帖住肠胃,扛过饥肠辘辘。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 | pexels-katana ©

番薯粉用来做包粿饺饼,让亮晶晶的粉浆包裹住鲜美,让海蛎煎成型,让面线糊流滑;而清炒的番薯叶,更是身处山海间的闽南人最爱的一抹清鲜之味。

番薯在闽南又名地瓜,有着闽南人一样的生命力,“自强”到山坡之地都可种植。到现在仍是衣锦还乡的八闽子弟最怀念的一口家乡味道。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而将根牢牢扎进泥土里的花生,和番薯一样,忍受黑暗却心向光明。

一生用时间默默耕耘,直到化为最鲜香的味道,让众人惊艳。

闽南人最擅将平凡朴素的食粮做成美味,花生汤、花生馅儿元宵、花生牛奶尝过难忘。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看似平凡的番薯和花生,在艰苦年代养育出最动人的报国、爱乡之情。

闽南人从艰苦走向富庶,靠的就是不服输于黑暗和坚守初心。这种自强与坚毅,代代传承。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 | 厦门大学陈嘉庚雕像

离世之前,陈嘉庚先生将财产悉数捐赠于治学,“未给子孙留一文,却成了中国财富”。

如今,他的后人也在尽自己所能传承这份心意,一点一滴的捐资助学。

“虽然没办法做的像祖父那么大,但一定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1 | 厦门大学图书馆老照片

图2 | 厦门大学图书馆现照

而深受陈先生影响的厦大,亦将这种情怀延续至今:

在艰苦年代,为让流亡和贫困学生不在挨饿中读书,学校挤出资金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免费米饭。只为守护他们自强不息的心中火焰。

如今除米饭免费外,还有免费矿泉水、台风天免费姜汤。厦大用最长情的关怀和最实在的赠与,教会学生感恩与责任。

如校训所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百年来,这份追求不变。厦大也在这样朴素与温厚的滋养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自强与坚守之魂。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从那之后的明天©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地处沿海的闽南,自古便是开放之地。

海纳百川的胸襟,更引来了蔡元培、鲁迅、林语堂、顾颉刚等著名学者大师“南渡”任教,有人甚至说“半个北大都来了厦门”。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 | 《国家荣光》纪录片截图

各有所长的大师,逐渐组建起厦大学术脉络。此后文理兼备,处处光华。

从天南海北而来的学者,带来多元思维碰撞,也在治学之余,深深体会了一把地域民俗,沉迷于闽南多元美食之中。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haibiana24 ©

1926年的中秋节,鲁迅、顾颉刚等人受到林语堂的邀请,品着月饼,玩起了闽南民俗——博饼。

这种抛掷骰子比大小以此博个好彩头,换来奖品的小游戏,自带“包容感”。

不论你是南北哪里人,都可以轻松的参与其中,许多数字里藏着闽南人的祝福,宾主尽欢。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除了过节,林语堂也会邀请好友到家吃饭,他的妻子是鼓浪屿大户廖家人,尤擅闽南饭菜。

盛行闽南的卤面、面线,将鲜香做到极致。而酥脆的灵魂醋肉,是用永春醋所做,令人欲罢不能。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林家菜谱”里还有薄饼,它又名润饼,是集“包容”为大成的闽南小吃。

糯米所做的饼皮轻薄透光,根据个人喜好,将猪肉丁、虾仁、冬笋、萝卜丝、海蛎、豆芽等卷入其中。用雪白包裹住五彩,一咬下来,丰富的风味接踵而至,一口鲜香包裹万千。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丰盛的食材,让薄饼如多元的闽南一样,五彩缤纷,精彩万分。

而另一种代表多元的甜品,甚至让历史学家顾颉刚,在梦里都念念不忘。

四果汤,闽南小吃里不能忽视的消暑美味。用红豆、绿豆、银耳等食材,搭配刨冰与糖水而成。

一勺舀起,各色甜美汇聚,让花心人士满足不已,清凉又解腻。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它即使在闽南,制作也有不同。

泉州用石花膏,漳厦喜好用烧仙草。但流滑甜美的口感,谁也不输谁,多元中各有特色。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多姿多彩的闽南,将宽广的胸襟,融入百味共丰的饮食风物里。

大师在这样的环境里,滋长灵感,潜心治学。终为厦大培养出众多人才。

而这批开放、奋进的厦大学子,也在多元的饮食里,将包容的思想,牢牢记在心中。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厦大学子的最难忘清单里,大海和沙滩一定位列其中。

没有人不沉迷于海风中的浪漫,背后是绿树成荫,面前是蔚蓝无垠。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浪漫之地,注定会吸引生性浪漫的人,著名诗人余光中便是其一。

他写的浪漫情诗,至今还为人乐道: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而他笔下的乡愁,浅浅几笔,就将游子对故土的思恋写出: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YANG ZHOU©

2014年,久居台湾的余光中回到母校,为校友题词时,更写下了他关于厦大的另一种“乡愁”——

“六十年后犹记,厦大蠔煎蛋。”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厦门大学公众号

蠔煎蛋,便是闽南地区有名的海蛎煎。

将新鲜的海蛎洗净,拌上微甜的地瓜粉,晶莹之下,鲜香开始酝酿。再加上蒜苗或葱,混着蛋液上锅煎。

油一热,海味、粉香、蛋与葱的香都被唤醒。当蛋液跳跃着包裹住每一粒海蛎,最终会变成一整块“美味地图”。

谁在此刻一口咬下,鲜美就在舌尖重现。还可以蘸着酱吃,又是另一种鲜香。难怪让余光中念念不忘60年。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海蛎煎看似随意摊开的蛋液,却在自由的流动里,守候了蚝与蛋最可口的鲜美。

正像是厦大人的气质,看似散漫、随意,其实执著进取,自由有度,不经意间就惊艳四座。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闽南的饮食,也像是水土与人文的一面镜子。当你想念一种味道,就是想念一个地方。

余光中在台湾,不但怀念美食,也时常怀念厦大的海岸线:

“在厦门那半年,骑单车上学途中,有两三里路是沿着海边,黄沙碧水,飞轮而过,令我享受每寸风程”

也就是在自由的海风里,在蠔煎蛋的美味陪伴中,他不断求学探索,终成一代文学大家。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这里的风景与美味,也让每一个来求学的人心动。

有人说,为了高考,三年备考他曾放弃了许多生活的乐趣。而来厦大四年,不但重新找了生命中的多彩,更懂得了何为浪漫。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在面朝大海的海景房宿舍,背靠青山苍苍;毗邻千年古刹南普陀寺,坐拥“五星级”图书馆,禅意与书香共享。

走在路上,树上的芒果等待师生品尝;散步湖畔,芙蓉湖的鱼,会在除夕登上留守学生的餐桌。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nec ©

实验室里,先进科学人才,正进行精密严谨的测试;芙蓉隧道,属于青春最恣意的描画,让艺术自在发芽……

在厦大,过生活。海风吹拂中,凤凰花次第盛开,迎接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让他们在严谨治学之外,也能延展自我的边界,养出一颗自由而浪漫的心。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许多从天南海北来厦大就读的学生,都毫无意外的在毕业前爱上这里。

对于他们来说,厦大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南方之强”“最美高校”“最宠学生的大学”这些名号,更在植根于闽南风土的气质。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图2 | 张小汪的微 ©

现在去厦大的食堂,你仍可在一碗甘甜的番薯粥里,以陈嘉庚先生的追求,勉励自强;

在多种多样的闽南小吃里,感受多元,学会包容;

在可自选修学分的“蠔煎蛋”课程里,体验动手的快乐与自由;

最后在广阔的大海和火红茂盛的凤凰花里,重拾生活的浪漫与人生的滋味。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厦大的气质,就藏在闽南的风物与人文之中,百年不变,历久弥新。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就像一位厦大毕业生说的:

“我从不后悔来厦大,这里学到的知识给我底气,而这里的生活是我的疗愈。它让我积攒了乐观浪漫与勇气,每一次都能重新出发,直到抵达我想要的目的地”。

厦大之所以“胆大”,就在于它将闽南自强、自由、多元、浪漫的气质,藏在风景中,藏在饮食里,更藏进每一位师生埋头钻研、砥砺前行的分分秒秒。

如此传扬百年,终于听见了漫长的回响。

中国最“胆大”的大学,它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