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年幸得裘山山老师赐教点化,我从“武夫”变成了“书生”…

作者:雪域情怀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武夫”怎样变成了“书生” ?

一一我与军旅作家裘山山老师的学教之缘

陈法邻

本人拙文《边关又见英雄花,古寨长颂军民情》,承蒙茂戈总编抬爱刋发,得到藏中及内地诸多战友的好评,川大同班女同学任萍热情评价我:"感觉是文弱书生,文笔较好,未曾料竟与’活烈士'英雄排长梁峰(老部队军事尖子)是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意即我本赳赳“武夫”,如今变成了“书生”。

诸多溢美之言,让我诚惶诚恐之余,又不禁感慨万千。哲人言:人生三幸,得良师,遇益友,拥贤伴。良师摆在第一位。不由想起入藏后我的第一位良师——著名军旅作家裘山山老师。

由于睽离多年,许多与之交往情形都已遗忘,唯有她的独特名字及青春形象一直珍藏于脑海深处却又难以浮面。直到茂戈总编独具慧眼,在《雪域老兵吧》上刋出《爱西藏的女人》,文中有"能有诗读,也是一种幸福啊”,引来阵阵喝彩。也正是这一句话,激起我强烈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共鸣,将尘封多年的记忆锈锁撞开,得以重拾41年前我与山山老师那一段影响我人生轨迹的学教之缘。

1983年12月。成都军区在凤凰山教导大队开设高中语文教员培训班。授课老师裘山山。我是她的学生之一。

论年龄与入伍先后,我应叫她军妹,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与年龄军龄无关。同为WG后期高中毕业生,我是粤省文教落后小镇农家子弟,她是从小在军营长大的军人知识分子家庭子女。当年,我虽持有成都陆校毕业中专文凭,其实论文化水平也只不过是半年复读了一遍新时期高中文化课程而已,而此时山山老师却已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并发表了数篇文学作品。论文化素质与文学修养,我与她差距巨大。

当年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文化大建设高潮,成都军区首长沙场点将,选中山山担纲任全区包括西藏部队的文化教员培训班的语文教员,也是慧眼识才。

当年幸得裘山山老师赐教点化,我从“武夫”变成了“书生”…

(浓茶酿教案,倩影映心香。山山老师当年在凤凰山教导大队认真备课拟写教案情形)

我能参加凤凰山下这个教员培训班,堪称阴差阳错,鬼使神差。

本来,山南军分区中、大专甚至本科生,比比皆是,人才济济,若按正常举荐程序,这参培名份大概不会也不该轮到我头上的。人海茫茫,若按正常的人生命运轨迹发展,我与裘山山老师也许就无缘相遇相识,当然,除了可以继续为国奉献“武夫之勇”外,也就再无“教员”与"书生"之幸了。

人生祸福无常。1982年10月,我休假途中夜作噩梦,梦见年迈的父亲头破血流,向我泣诉。当我一跃而醒随即昼夜兼程赶回家时,"10.22惨案"已经发生。残疾人胞兄被某场腐恶分子诬为偷盗林木,扣牛扣车扣人索要罚款不成,竟恼羞成怒,将前来解救的我父、叔诸人打成重伤。此案激起全乡公愤,但在当时,法制缺失,再加多方掣肘,此案竟以不了了之作结。这对精忠报国的军人及其亲属,真不啻一锤重击。

1983年10月,带着不幸与痛苦,郁闷与愤怒,我身心俱疲,归队回营。在向上级反映这些问题,寻求组织支持,为军人及其亲属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帮助时,因不善表达,情绪失控,与性格同样率直火爆的营长罗某发生严重误会和激烈争吵。他也失去理智,吼出"本营长斗不赢你陈法邻我不姓罗",我也放出狠话。双方因此结怨。

此时,西藏军区要求所属部队推荐具有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赴蓉参加培训,为即将全面铺开的全区干部文化大补习储备教员。我被罗营长"强烈推荐",成为山南军分区第一也是唯一参培者,来到了凤凰山下,成了山山老师的学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场飞来横祸,一次两犟对撞,竟无心插柳般促成了我从“武夫”之身到“书生”之心的最初转折。虽是短短一个多月的培训,"近朱者赤",拜她所赐,我竟然也做到了"有诗能读",由此萌生出了"能有诗读,也是一种幸福啊"这种读书兴趣和文学感悟,并渐渐养成了与诗书为友的习惯,从中大受裨益。我常常在夜半转辗反侧时,起身捧卷而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一切都终将过去",帮助我从家庭的不幸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辛弃疾的词,让我从沉沦无助中奋起;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陆游,李清照……这些诗词大家,都给我以莫大的精神补钙与文学浇灌,滋润心灵,开阔胸襟,陶冶情操,拓展眼界,磨砺笔力……

如今41年过去,教导大队在凤凰山哪个方位?培训班里与我同学的还有哪些人?许多都模糊不清了,但我仍能清楚地记得山山老师给我授课时那矜持优雅,从容大度,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形象。有一堂课,学习辛弃疾那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山山老师当时结合词人身世所做分析和解读,尤其对词作中"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精妙评析,有如醍醐灌顶,让我感同身受,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此时于我而言,这堂课不仅是一盘文化知识上的大菜,更是一碗疗伤的心灵补汤,让我从痛苦、困惑和消沉中振作和坚强起来,开始正视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自觉反思、提升和改造。

凤凰山培训,还有一次草地散步情形,至今难忘。当时我们这批学员中,年龄有大有小,大多数与这批精英教员属于同龄人。有一天晚饭后在空旷的草地上散步闲聊,看见山山老师与几位女教员从我们不远处翩翩而过,望着她们娉娉袅袅的背影越走越远,有人就对她们评头品足起来,有一好事者竟然说山山老师是不婚主义者,我抨之曰:你不会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吧!现在想来,这不又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山山老师的志向远大与严谨的人生(婚恋)态度了吗。

凤凰山是福地,"裘教员"从这里调入了军区创作室,在《西南军事文学》任编辑,一直干到主编,并担任创作室主任。自此大展身手,从蓉城走向全军、全国。现在她的作品,甚至传到国外,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越南文。

山山老师是驾驭汉语言文字的高手,她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文字直白显浅却又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她的作品内容给人以向善向美的追求,在情感上逻辑上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读山山老师的书,滿满都是正能量,如沐春风,如饮甘醇,令人陶醉。

山山老师更是勇立时代潮头的弄潮者。她的作品曾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她还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多次赴京参与商讨国是。"纤纤细笔,胜过三千毛瑟精兵",她用一个军人的责任和正直作家的良知为军队国防建设需求,为我们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

凤凰山培训,我也算沾了福地之光,沾了军中才女之光,开启了本人从戍边“武夫”向"陈教员"之变,继之又成"文弱书生"的人生奋斗新旅途。

记得1984年下半年,西藏军区干部高中文化补习班开学在即,上级通知我到拉萨接受合格教员面试考核。军区政治部路统信干事(豫籍,1970年入伍老兵)主持该项工作。现场坐满了军区机关领导和行家。最先进行的是语文课试讲,当路干事宣布有关程序规定及注意事项后,问:谁先来?我举手回应:我先来。随即从容登台,讲的就是山山老师给我重点解析过的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其中渗入了我的一些个人认知和心得,并非完全照搬。当我讲毕回到原位端坐,继续聆听第二、第三名面试者开讲,大概10:30左右,路干事來到我面前,说:“首长们指示,你已被正式聘用。5营路途较远,你现在就可回去速办交接与借调手续,尽快出藏,到成都八一校报到!”正是仗此面试经历,给了我当好文化教员的自信和勇气。赴校签到后,我一心一意投入备课教学准备工作中去。所谓给人一碗水,自个先备一桶水。带着压力和动力,我与我的学员(他们大多是军中履历丰富,军事,政治,道德素质都非常优秀的营、团级干部)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学工作结束,我被评为优秀教员,获得学校嘉奖。

报考名校四川大学,又是一个偶然机遇。我是在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临近招考前一个星期,才偶然得知此讯,之前军区与学校包括单位都没有人告知我也可以报名应考。我是全区最后一个报名被允准,搭上了这趟招考末班车。虽然备考时间短促,但我自认考分过线达标没问题,唯一担心的是怕会不会还有人从中作梗。因此应考一毕,我就赶紧排队侯机,飞赴拉萨求助。军区路干事说:"全区考生近300,招生60多人,你考绩排名第33位,已被录取,请放心,读川大没人能敢阻挡你,这我保证。"闻听此言,我非常高兴,随即将身着的那套新买的米红色西装脱下,换上军装,对他说:我将此西装送你,请试穿一下看是否合身?他一试,也很适体,立刻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中国书法大字典》,说:来而不往非礼也,随即翻开扉页,掏出钢笔,工工整整写上:"送陈法邻战友:锲而不舍,胸怀若谷,永远奋进。路统信一九八五年五月廿六日。"

当年幸得裘山山老师赐教点化,我从“武夫”变成了“书生”…

(圣城求助时,战友赠良言。西藏军区政治部路统信战友赠书赠言)

其实我的担心完全多余,实在小肚鸡肠,以己度人。路干事赠言中"胸怀若谷",确是金玉良言,更是殷切期望!巳成为我一生之座右铭。我还未回到连队,罗营长已接到上级通知,他向我表示了祝贺,并在离别临行前一天设晚宴款待了我和杨荣福副司令员,他与我举杯对碰,特别对之前的不当之言表示了歉意。刹那之间,所有的疙疙瘩瘩,恩恩怨怨,烟消云散,两条军中硬汉,一对戍边战友,瞬间冰释前嫌(罗营长后升任边1团副团长,在87.4特别军事斗争行动中曾有上佳表现,我在《一个倒霉的司令员》一文中对其作过介绍。他转业后不幸英年早逝。在此谨表哀悼怀念之情)。杨副司令是来5营检查工作,第二天一早返回山南,我就是这一天乘坐杨副司令的车子离开边防5营,远赴川大,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涯。

两年川大深造,主修课程24门,学海遨游,又幸得名校鸿儒大师与专家教授悉心授业,学成归队。旋即被山南军分区首长调至政治部宣传科,一直从事部队文化工作,并深受器重。个人职务也从1981年至1987年7年不变的副政指身份,到1990年3年4连跳,任边2团边防营政教。之后又平调重返机关,直至忠孝不能两全,多次强烈要求转业被批准,于1994年8月退出现役。我能为国尽忠20年,为父母尽孝30年,于此无怨无悔矣。当年的战场英雄"活烈士"梁峰,得知我与他初中发小任萍又系川大同班同学时,一边感叹世界太小,一边调侃:"不错嘛,读了名牌大学,让女生都以为你是‘文弱书生’,不料原来是‘武夫’出身。”

说到“武夫”,老战友这个“揭短”,我心悦诚服,甘拜下风,的确无法与他这个早在”活烈士"之前就名扬师团的精武标兵相比,但在老连队,我还是颇有一点自得与自负的。我是110团2机连优秀射手,投弹能手,军体标兵,1976年37师临峰山教导队全优集训队员,对越作战,杀敌俘寇荣立二等功-----在西藏边5营非正式随机性比试中,还曾有过手枪射击5发49环,对海拔3500米山地700米活动目标(獐子),隐蔽跟跑追至350米时立姿追随射击一气呵成一发中矢。我作为政工干部,却"不务正业"竟毛遂自荐担任全连军体与投弹训练组织者兼教练员,并率队夺得当年全营大比武军体项目团体第二名,受时任连长邱锦国等同事盛赞。记得1989年分区大比武发生哑弹爆炸事故,造成不良后果,我就曾坦言:让我组织,决不会发生此类事故,有人说我太狂,其实我有此自信和底气,皆缘于有内地野战军多年严格的军训实践与个人经验。但心直口快,心急偏执,也不善交际与表达,常让人误会乃至不快。这是人生一憾,责任在我。好在自凤凰山山山老师点拨开窍,又经川大两年修炼,初成“文弱书生”,鄙陋"武夫"性格从此改变了许多。

当年幸得裘山山老师赐教点化,我从“武夫”变成了“书生”…

(习武为打仗,峥嵘岁月稠。参加110团军事骨干集训班留影,照片上这些原2机连的战友后来全都成了对越作战的战斗骨干。后排左一陈法邻。此照片提供者余庆生,前排左起第3人。)

当年幸得裘山山老师赐教点化,我从“武夫”变成了“书生”…

(铁军书生多,永铭恩师情。西藏军区川大政史专修班毕业师生合影照。前排左起第1人白自兴,《雪域铁军》作者,本照片提供者,第7人任萍 ,第11人陈法邻。)

有人说,不到西藏终身误,一入西藏悟终身。此言不欺,我也深以为然。我在西藏跌跌撞撞的从“武夫“而“书生”之路,就是万千实例中的一个。1981年成都陆校毕业志愿入藏,边关洛扎守土,培我爱国情怀;故乡孤战腐恶,养吾浩然之气。八.一教学,夙夜为公,未曾懈怠。川大求知,如砌如磋,如琢如磨。脱胎换骨,化蛹成蝶,武夫书生,亦武亦文。泽当干事,勒布效命,尽忠尽孝,甘之如饴。

当年幸得裘山山老师赐教点化,我从“武夫”变成了“书生”…

(尽忠也尽孝,家书映丹心。作者在勒布边防营任职时于1990年10月25日写的家书和在分区政治部工作期间为父母邮寄药品时附写的使用说明书,此二书系在5月21日母亲100岁仙逝后清理她的遗物时偶然获得)

从军20载,雪域10多年,一路走来,一生需要铭记感念的岁与月,感念的人和事,感念的山和水,可以排一长龙。而山山老师凤凰山的赐教点化之功尤为可贵,这是荫及本人从一介武夫获称"陈教员"与"文弱书生"的肇始之举,乃关键之关键。而且我还认为,西藏军区自1984年开始至1987年结束的三年文化建设,部队官兵文化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促进了战斗力提升,雪域边关劲旅,涌现出遍地英才,首席文化教员当推裘山山老师,她功不可没。继此之后,她还多次入藏,搜集和研究我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光荣历史。她的足迹遍布雪域高原,她也是老西藏精神的亲身躬行者与发扬光大者。她与边关将士同读《家书》,同阅《我在天堂等你》,她是官兵们心中的缪斯女神。她是雪域军人文化教员的教员。她和她的作品在雪域高原、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粉丝无数。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在学习人类精神文明,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道路上,我一生都在追赶,虽然永远也无法达到山山老师的高度,但我也终于有了与山山老师"能有诗读,也是一种幸福啊”这种相同的读书体会和人生感悟。仅此一点,也足以为豪了。

武夫书生,我生有幸!

拜师山山,三生有幸!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陈法邻:广东省徐闻县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0月进藏,历任边防5营1连副政指,西藏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教员,山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边防2团边防营政教等职,中校军衔,1994年8月转业,任建设银行徐闻县支行办公室主任,已退休。现为广东省徐闻县诗社会员。

当年幸得裘山山老师赐教点化,我从“武夫”变成了“书生”…

作者:陈法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