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与楼㈢

作者:历史驿站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大约一个多月后,那原来卖屋时的几个中介人来到唐家,说是虞素臣生了儿子后,因为日日招待贺客,把仅有一点家资都耗尽了,如今别无生路,只有出卖三与楼了,卖楼的招帖也已经贴在大门上了。唐家父子喜出望外,悄悄地到三与楼前一看:果然不错,大门上白纸黑字地写着卖楼启事呢!起初,唐玉川叫中介人先去探探口风,生怕他记恨自己曾经逼迫过他,宁愿卖给别人,也不与自己交易。哪知虞素臣爽快地对中介人说:“我们唐、虞二姓比不得别家,他是唐尧的后代,我是虞舜的后代。他家的老祖宗帝尧曾经将天下让给了我家的老祖宗帝舜,我家的老祖宗并没有给予报答。如今传到我们儿孙辈手里,我怎会因为小小的嫌隙而忘了先世的大德呢?就是将房子白白送给他也不为过,何况他还是出钱购买呢?你们去对唐老先生说,不必心存芥蒂,随便报个价钱,我就将三与楼并给他。”唐家父子闻讯大喜,很快就做成了交易。虞素臣则带着妻儿,另寻几间茅屋栖身。也有几个朋友替他不服气,忿忿地说:“有了房子,哪家不好卖,偏要卖给为富不仁、贪得无厌的唐某人,让他又大大地赚了一笔?你先前没有后代时倒硬气得很,怎么生了儿子,有了恢复的希望,反倒将产业三文不值二文地卖给他?”素臣却道:“诸位固然是好意,可惜只顾了眼前,没有考虑到日后。我虞某已经五十来岁了,身子骨又不硬朗,还能活几年?如果我死以后,妻子又憋着一口气,不将房子卖给他,他见新的图不到手,旧的又怕我儿子长大后回赎,万一生出毒计,只怕房产赎不回来,还赔了儿子一条命,那才叫吃亏呢。我如今作算贱卖一半,施舍一半,尤如他家欠了我的债,说不定到了儿孙辈时一齐偿还,也未可知。这就叫作‘吃亏的人常在’呀。”朋友们听了,虽然觉得素臣的话有一定道理,总觉得他太迂腐了。

果然,三四年后,虞素臣一病而逝,留下妻子携着幼儿,靠着卖三与楼的那点银子,再做些女红,勉强糊口。而唐玉川父子呢,买房子买地,家业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兴旺。人们都叹息道:“咳!刻薄成家者子孙享尽清福,仗义疏财者后代却穷极潦倒。这老天爷真是瞎了眼!”

三、譬返

不知不觉,虞继武已经十七八岁了。他刻苦攻读,通过科举之途,先在外地做了一任县令,任满后到了京城,又被留在北京,当了一名谏官。因为母亲年老,经皇帝批准:回家侍奉母亲,替母亲养老送终后,再回京城任职。继武一路迤逦而回,走到离大邑县还有七八里时,忽然看见路边有个三十来岁妇女,手持契券,跪在路边,口中只叫:“求虞老爷收用!”继武大惊,连忙吩咐停车,取过契券一看:原来上面写着她丈夫的姓名,说是情愿连人带产投靠于虞老爷门下,做奴做婢。继武奇怪地问:“我看你的模样,也像个大户人家的女子,为什么突然要投靠别人?还有,你丈夫到哪儿去了?怎肯让你一个妇人家出头露面,赶到路上来叫喊?”那妇人答道:“民妇黄氏,果然出自大户人家。只因公公与丈夫最喜欢购置房屋田产,凡有田土相连、屋宇相接的,定要千方百计地弄到手。而那些失掉房屋田产的人家,往往并非自愿,不少人便怀恨于心,有的人甚至找些由头到衙门控告我们。既然惊动了官府,总得花费些银子,虽说也还抵挡得住,可是公公心疼银子白白花在打官司上,整天唉声叹气,不久就郁郁而逝。那些心怀怨恨的人们更加得了志,犹如串通好了一般,接二连三地告到府县衙门。有时候一年之内,竟然接连打了几十场官司,家产耗掉了一大半。这也罢了,如今还碰上一桩奇祸,丈夫也因此而身陷囹圄,不是花费几个钱财能够救得出来的,必须有一个做大官的出头,将这件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才救得了我的丈夫。如今虞老爷从京中回来,本处的大官只有虞老爷了,况且这件事情与虞老爷也有点关系,丈夫便在狱中吩咐我,拿着契书前来投靠,但凡家中所有房屋田产等,情愿送给虞老爷,只求老爷收纳我们为奴为婢,就是极大的恩德了。”

三与楼㈢

继武看了契书,已知这黄氏便是唐玉川的儿媳、唐天禄的妻子,听她这么一说,吃惊地问:“你丈夫碰到什么奇祸?为什么又牵涉到我?莫非我不在家时,我家奴仆倚势作恶,与你丈夫一起惹出祸来,因此指引你来投靠,让我来庇护恶行么?”黄氏连连摇头道:“没有这回事。只因家中有一座三与楼,原来是虞老爷府上卖出来的。我们唐家接手多年,并没什么罗嗦事。哪知近日不知什么仇人,投了一份匿名诉状,说我丈夫是强盗窝家,父子俩都不做好事,现有二十锭元宝藏在三与楼下,起出来就可以作为赃证。县官收了诉状,暗派几个衙役来起赃。不料在地板下面果然挖出了二十锭元宝,于是将我丈夫带进县署,严刑拷打,一定要他招供同伙。丈夫虽然极力分辩,却如何辩说得清!只因这些银子既不是我家之物,又不知从何处飞来。幸亏还不知失主是谁,因此无法结案,丈夫的罪名也还没有敲定。丈夫仔细思量:这房子原先是虞老爷府上的,或许虞家祖宗预先埋在地下,虞老爷的父亲虞太老爷也不知道,不曾取出来,反倒害了我们家。如今不管是也不是,只要虞老爷认了银子,我丈夫就能死中求活了。既然性命也是虞老爷救的,家产自然也该虞老爷得,何况这些楼园,原本就是虞太老爷千辛万苦创建的,理该物归原主,求老爷不要推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