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合院里,革命薪火传——寻访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诞生地

作者:六安新闻网
四合院里,革命薪火传——寻访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诞生地

仲夏时节,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从霍邱县乌龙镇黄大庄村村委会出发,沿着乌陡支渠向东行走约300米,入眼一片规整的农田。田间地头,村民们来来往往,然而,并非人人都知道,98年前,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诞生了霍邱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自此,党在霍邱的革命运动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四合院里,革命薪火传——寻访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诞生地

98年后,循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记者来到乌龙镇黄大庄村,感受红色基因在这里的接力传承。

“这里就是当时的中共乌龙庙特支所在地,现在都种上庄稼了,当年可是一座大的四合院,都称它胡家老宅。坐北朝南,正房7间、前房7间,东西边各3间外带1间小磨坊和1间纺织房,共计22间房屋。四周有围沟,房后有竹园。”站在田埂上,85岁的顾道中介绍说。顾道中是黄大庄村的村医,小时候常听父辈说起当年的这段历史,听得多了,也就深深刻在了记忆里。

四合院里,革命薪火传——寻访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诞生地

在顾道中的讲述中,穿越历史烟云,思绪仿若回到1926年的那个春天。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霍邱县在上海东吴大学读书的樊逸仙就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党指派他回家乡,筹建组织。樊逸仙带着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回到家乡乌龙庙,以探亲访友为名,经常深入到穷苦店员、工友、教师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员。

樊逸仙最先发展了学徒陈益三、教师程立甫入党,接着用家族、亲戚、同学关系,又吸收了任怀俊(又名何炳炎)、王俊逸、樊仲典、胡宝初、程伯林、胡泽夫、刘仁甫、陈少山、汪仰祺、汪仰墨、王少九等人为中共党员。

“为了广泛地把劳苦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筹建党组织的同时,樊逸仙又在乌龙庙、陡岗集、河口集一带组织‘穷人会’,在乌龙街道建立了烟业工会,负责人陈益三。他们以‘钩鱼’等为联络暗号,经常进行秘密集会。”黄大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范正江介绍道。

1926年6月,樊逸仙等人在乌龙庙黄大庄东岗上召开第一次党、团员会议,到会20多人,成立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选举樊逸仙为特支书记。特支下设5个分支部,分别由王少九、任怀俊、胡泽夫、陈少山、刘仁甫担任分支部书记。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的成立,也让乌龙庙的农民运动焕然一新,因为有了领导核心与灵魂,进而很快焕发出革命能量。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领导群众支援北伐战争,1927年春,乌龙党组织做了调整,特支书记由陈益三担任,下辖5个分支部,特支和分支部成员也做了适当调整。

党组织建立后,便积极开展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揭露军阀、地主豪绅的罪恶,发动农民进行抗租、抗捐、抗税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30年2月16日的乌龙驻军兵变。

当时,乌龙庙是霍邱县城到叶家集的必经之路,交通方便,生意兴隆。国民党四十旅第二团驻在这里,上级派张建伯、王志堂秘密打入敌人内部,乌龙党组织负责人陈益三、何炳炎、程立甫等同志积极组织力量进行配合。农历正月十八(1930年2月16日)晚,二团二营兵变,取得成功。参加兵变的240多人,带枪280余支,兵变部队编为县独立团第三营,营长张建伯。乌龙党组织还积极参与攻打王东圩的战斗。1930年4月13日,红四方面军35团、33团及县游击大队攻打王东圩子,大地主王九香眼看无路可逃,畏罪自杀。当时,乌龙很多党员都参加了这次战斗。翌日,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区苏主席胡怀廷,区委书记胡宝初,党政干部大都由党员担任。

乌龙党组织建立后,培养了一批干部,何炳炎后来担任了县委书记,陈益三担任过六区代理书记兼县苏驻简冲办事处主任、前进报社书记等。解放后任五机部副部长的吴皓,是当时三区保卫局局长。

解放后,胡家老宅由当时的黄大庄大队使用,大队部设在此处办公,黄大庄小学也在此教学,直至1975年迁出。因原房屋都是土木草房,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现已无一存在。

四合院里,革命薪火传——寻访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诞生地

一段鲜活的历史,一份沉甸甸的家国记忆……这些现在已经被和平岁月掩盖的日子,仿佛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先烈们的足迹还在,历史的回响仍在耳边。在霍邱县革命烈士陵园,威严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无声地诉说着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塔高共26.6米,正是对1926年6月创建的中共乌龙特支的最好意喻。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霍邱县宋店镇圈行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来到霍邱县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透过图片和文字去感受背后的那段历史,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深刻感受到今天生活的不易,更加坚定了奋斗前行的信念。”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尹家芝说。

四合院里,革命薪火传——寻访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诞生地

光阴轮转,战火硝烟远去,红色的故事经久不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振兴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革命火种在这里生生不息,是乌龙镇一直在思考的课题。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墙体彩绘和媒体宣传等手段,积极营造氛围,打造红色特色小镇。2023年11月27日,在该镇党委扩大会议上,该镇将中共乌龙庙特支遗址项目作为重要事项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原址上复建乌龙特支,配套建设停车场、公厕及道路硬化、绿化等。

“目前,我们镇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深耕红色基因,在深挖、用活、凝练上下功夫,将红色传承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谋划打造乌龙特支旧址延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着力将乌龙镇的红色资源保护好、传承好,打造好乌龙红色小镇。”乌龙镇党委书记何士兵如是说。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奋进在新征程上的我们,将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满怀信心,砥砺前行!

四合院里,革命薪火传——寻访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诞生地

记得把我们的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啦!

四合院里,革命薪火传——寻访中共乌龙庙特别支部诞生地

来源|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珊珊 齐盈娣

责编/程晨 校对/黄中善 审稿/张磊 核发/查琦 吴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