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作者:再建巴别塔

编者荐语:

政治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的泛滥成为了当今西方民主国家一大头疼问题。本文从公民的心理动机层面切入,以推特为观察平台,通过严密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政治假新闻分享的根本原因。作者发现,政党极化造成的党同伐异情绪是公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的主要心理动机。因此,要想遏制“假新闻”的传播,单纯对新闻事实进行核查是治标不治本的,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美国社会政治极化问题。文章问题意识明确,研究方法得当,丰富了学界对美国政党极化现象及其后果的认识。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政党极化是推特上政治假新闻分享背后的主要心理动机

摘要:

假新闻的兴起是当代西方民主国家的一大忧虑。然而,有关公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政治假新闻的心理动机研究却出人意料的有限。分享假新闻的公民是无知且懒惰的吗?他们是出于邪恶的动机,试图破坏社会现状吗?还是想在日益极化的政治环境中攻击政党竞争对手?本文是首篇对这些竞争性假设进行检验的文章。研究的开展基于一份详细的信息图谱,它包含关联到2300多名美国推特用户行为分享数据的心理档案和50多万份新闻报道标题的情感分析。研究结果反驳了无知论观点,为破坏论观点提供了一些支持,为政党极化观点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因此,那些憎恨政治对手的人最有可能分享政治假新闻,并有选择地分享有助于贬损政治对手的新闻内容。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虚假新闻的分享行为与其他形式的党派行为受到相同心理动机的驱动,这些党派行为包括分享传统可靠新闻来源发布的政党新闻。

作者简介:

Mathias Osmundsen, 奥胡斯大学Alexander Bor, 奥胡斯大学Peter Bjerregaard Vahlstrup, 奥胡斯大学Anja Bechmann, 奥胡斯大学Michael Bang Petersen, 奥胡斯大学

编译来源:

Osmundsen M., Bor A., Vahlstrup PB., Bechmann A., Petersen MB. 2021. “Partisan Polarization Is the Primary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behind Political Fake News Sharing on Twitte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15(3):999-1015.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从上到下:本文作者(Osmundsen M., Bor A., Vahlstrup PB., Bechmann A., Petersen MB.)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假新闻”的传播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忧虑。假新闻可以定义为“在形式上模仿新闻媒体内容,但在内容组织过程或生产意图上与新闻媒体不同的伪造信息”(Lazer et al. 2018)。为遏制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浪潮,政府、学界和传媒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尽管投资巨大,我们却对人们为什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假新闻知之甚少。遏制假新闻传播的可行解决方案应建立在对公民分享假新闻的心理动机研究之上。例如,只有当公民确实想要分享真实信息,但需要外力帮助以剔除虚假信息时,新闻事实核查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然而,当前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对普通公民参与假新闻传播的原因进行充分的识别(Wagner and Boczkowski, 2019),很少有研究分析人们分享新闻的动机(Chadwick, Vaccari, and O’Loughlin, 2018)。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公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一)社交媒体上新闻分享背后的心理动机

认知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动机目标,它们形塑了个体与信息互动的方式:准确性导向动机和目标性导向动机(后者有时被称为定向动机)(Kunda, 1990)。准确性导向动机促使个人只接触和接受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形成对世界的准确描述。相反,目标性导向动机促使人们关注那些对特定信念、团体或结果已有既定结论的有用信息。

几十年来,政治学家和传播学研究人员已经应用这种双重动机框架来研究公民如何与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新闻节目)互动。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中对新闻信息的严格编辑规范已经失去了影响力,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新闻信息在有用性和真实性两个方面要显著弱于传统媒体。因此,当前对真实性的判断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二)社交媒体上真假政治新闻分享的准确性导向动机与目标性导向动机

准确性导向动机重视政治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人们可能担心不小心分享假新闻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对声誉的担忧影响了以准确性为动机导向的社交媒体行为。不能看出,相较于分享真实新闻,分享假新闻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同时,想要成功辨别新闻的真假也是很困难的。首先,假新闻是专门为看起来真实而设计的;其次,快节奏的社交媒体平台耗尽了注意力和认知资源(Pennycook and Rand, 2019b)。

目标性导向动机重视信息的有用性,会对社交媒体上的政治新闻分享产生关键影响,尤其影响政治冲突爆发期间的信息分享。近年来,美国的政治冲突受日益加剧的政治极化影响而严重(Mason, 2018)。人们倾向于通过分享符合自己党派利益的政治新闻以诋毁政治对手或动员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伴。在这方面,假新闻报道可能特别有用,它能够不受现实限制而对政治对手的进行过度的负面描述(Acerbi, 2019)。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目标性导向动机主导着社交媒体用户与新闻报道的互动。人们会分享符合其政治目标的有用新闻,甚至他们根本不会注意信息的真实性。

(三)在新闻分享中个体差异的作用

以准确性为动机导向的无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最终分享了虚假信息,是因为他们缺乏辨别真假信息的认知反思能力。Pennycook和Rand (2019b)为无知理论提供了一条证据,他们发现,在认知反思测试中表现更好的人能更好地判断新闻标题是真还是假。另一个证据来自Nagler和Tucker(2019),他们证明老年人更有可能在Facebook上分享假新闻。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关注四个个人层面预测因素来检验无知理论:年龄、认知反思、现实政治知识和数字应用素养。

以目标为动机导向的极化理论侧重于党派关系,认为这是虚假新闻分享的关键驱动因素。一般来说,党派人士更愿意分享意识形态相近来源的信息(barber et al.2015),并且对政治对手分享的文章持更大的怀疑态度(Lee, Kim, and Coe, 2018)。Guess、Nagler和Tucker(2019)发现,党派关系也会影响假新闻的分享,因为保守派和共和党人在2016年比自由派和民主党人更有可能在Facebook上分享假新闻。为了检验极化理论,我们研究了民主党支持者是否愿意分享来自亲民主党来源的政治假新闻,以及Guess、Nagler和Tucker(2019)等人发现的党派不对称是否普遍存在。同时,本研究还结合政党情感极化的文献,探究究竟是党内的爱还是党外的仇恨会导致政党极化。

最后,我们探究以目标为动机导向的破坏理论。对此,传媒界和心理学关注的焦点一直是所谓的“网络喷子”,他们以在网上误导和骚扰他人为乐(Buckels, Trapnell, and Paulhus 2014)。同时,政治犬儒主义也可能推动假新闻分享。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政治精英和政治制度不满的美国人和丹麦人更愿意在网上传播阴谋论(Petersen, Osmundsen, and Arceneaux 2018)。在这里,我们开展了关于这一理论的行为测试,包括对挑衅行为心理的衡量和对政治犬儒主义的衡量。

(四)内容在新闻分享中的作用

为了阐明假新闻分享背后的心理动机,我们还需要了解人们分享的新闻内容。具体来说,本文从两个方面区分新闻报道内容:(1)新闻报道是来自假新闻来源的还是真实的新闻来源(即一般可信的消息来源);(2)新闻故事是来自亲共和党还是亲民主党的消息来源。

无知理论认为,真实性维度最重要,无论新闻的政治倾向如何,认知能力高的人都不太愿意分享假新闻,而更有可能分享真新闻。后两种理论做出了相反的预测:它们假定,只要新闻在政治上有用,人们就不会那么看重其内容真假。具体来说,破坏理论意味着个人应该有选择地分享尽可能多的假新闻,以制造混乱和不确定性。极化理论认为,分享假新闻是党派间惯常的行为。美国的媒体格局在政治上是支离破碎的,一些新闻来源迎合共和党人的口味,而另一些则提供符合民主党人口味的内容(Groeling, 2013)。

三、数据和方法

(一)数据收集方式与经验样本构成

我们委托YouGov调查机构招募美国推特用户完成一项20分钟的在线调查,调查时间为2018年12月中旬至2019年1月中旬。调查问题衡量了无知理论、破坏理论和极化理论中涉及的指标。

YouGov从他们的常设网络小组中邀请了超过27,000名美国Twitter用户参与我们的研究,其中共有8741名参与者接受了邀请。这些受访者中的大多数(5725人)在调查结束时没有分享他们的推特ID。在2976名分享推特ID的受访者中,另有639名参与者提供了我们无法通过推特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访问的ID。因此,我们最终的样本量是N=2337。本研究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其他高质量推特研究参与者的特征相似。

根据2337名参与者的推特数据,截至2019年1月中旬,我们总共提取了他们2,709,052条推文和转发。我们参与者的(重复)推特的中位数是488,并且绝大多数推文(约70%)是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发布的。

(二)假新闻和真新闻的区别

由于我们无法判断人们分享的具体故事是真是假,因此我们的假新闻衡量标准是在发布者层面,而不是报道层面。

为了判断“假新闻来源的分享”,我们将所有参与者发布的推特网络链接与由记者和学者构建的包含608个假新闻来源的网络列表进行了交叉比对,进而判断新闻的真假。该榜单的创建者根据党派倾向对最受欢迎的假新闻来源进行了编码,其中有12个是亲民主党的假新闻来源,30个是亲共和党的假新闻来源。为了判断“真实新闻来源的分享”,我们将参与者的推文与从AllSides组织获得的真实新闻出版商列表进行了交叉对照。AllSides旨在通过提供“平衡的新闻和民间话语”,帮助公民很正确地获取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

为了进一步测试内容与分享行为的相关性,我们还构建了两个独特的新闻标题数据集。我们之所以关注标题,是因为标题比全文更容易获取,而且之前的研究表明,仅仅看到标题就会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新闻的决定产生很大影响(Effron and Raj, 2019)。我们对这些标题进行了两种类型的自动分析,并应用sentimentR R包来衡量标题反映的情绪。

(三)调查方法:假新闻分享的预测因素

所有参与者都回答了相同的调查问题,这些问题旨在检验假新闻分享的潜在预测因素,这些预测因素来自于前面讨论的三种理论:无知理论、破坏理论和极化理论。

无知理论中,我们采用了四种方法来检验。首先是认知反射测试,旨在测量人们在反思后推翻错误的直觉反应的倾向。其次是参与者的年龄。最后,是现实政治知识测验和数字媒体素质测量。破坏理论中,我们参考“网络欺凌”文献,建立了一个包含四项挑衅指标的量表(Buckels, Trapnell, and Paulhus, 2014),例如询问参与者是否同意“我喜欢在论坛或网站评论区挑衅别人”。我们通过八项调查工具(Dekker and Meijerink, 2012)测量了政治犬儒主义,询问参与者是否同意“美国政治是病态的”。极化理论中,我们纳入了两项衡量政治极化的指标:党派关系和对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感情。

四、实证结果

(一)人们会分享假新闻来源的新闻吗?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我们发现新闻分享只占我们样本人群在推特上活动的一小部分。在我们的数据中的270万条推特中,只有85,344条(≈3%)包含了国家新闻网站的链接,无论是假的还是真实的。在推特新闻链接中,有3269条(≈4%)来自有发布假新闻历史的网站。在这些报道中,绝大多数(2563篇)来自亲共和党的假新闻出版商。相比之下,来自亲民主党来源(60%)的真实新闻报道是来自亲共和党来源(23%)的两倍多。综上所述,这两项观察表明,假新闻的曝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推特网络的意识形态倾向。在亲民主党的网络中,只有一小部分新闻可能来自假新闻来源,而亲共和党的网络则可能显示出更高的假新闻与真新闻之比。

虽然这些总数表明假新闻分享可能在某些社交网络中广泛存在,但它们也掩盖了分享行为的巨大异质性。下面图1左边的面板清楚地表明,分享假新闻来源的人主要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群中:1%的小组成员负责分享约75%的假新闻发布者链接,11%的小组成员负责分享所有假新闻来源。同时,前1%的真实新闻“超级分享者”只负责分享30%左右的真实新闻来源。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图1 展现真假新闻分享分布的经验累积分布函数图

(二)假新闻和真新闻分享的动机是什么?

图2给出了逻辑回归模型的平均边际效应,该模型估计了我们的主要预测因素与分享来自假新闻或真实新闻来源的至少一个新闻故事的概率之间的关联性。我们为每个主要预测因子分别估算模型,其中每个模型均控制了性别、收入、教育、种族和政治兴趣。

图2上方的面板检验了无知理论。我们在左上角发现,年龄较大的小组成员更有可能分享来自亲共和党和亲民主党假新闻来源的内容。从最年轻的(18-22岁)到最年长的(83岁)年龄组,分享至少一个来自亲共和党假新闻来源的故事的概率增加了15个百分点,分享亲民主党假新闻来源的概率增加了8个百分点。但是,老年人似乎会在社交媒体上随意分享各种新闻,不存在假新闻分享的偏好。此外,数字应用素质最低的参与者最不可能分享假新闻来源的内容;较低的现实政治知识也对应着较少的政治假新闻分享。总之,这些发现并不支持人们因为无法辨别真假而成为假新闻受害者的说法。相反,假新闻分享者对政治更了解,经常使用互联网进行政治活动。

我们发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分享假新闻是“网络喷子”对社会不满的发泄行为(Buckels, Trapnell, and Paulhus, 2014)。大量证据表明,假新闻分享更多反映的是针对政治领域的破坏性情绪。从政治上最不愤世嫉俗的参与者变为最愤世嫉俗的参与者,分享亲民主党和亲共和党假新闻来源的可能性增加了约6-10个百分点。然而,政治愤世嫉俗者也更有可能分享来自真实新闻来源的内容,而不考虑新闻来源的政治偏见。

图2下方的面板检验了极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党派动机是理解假新闻分享的核心因素。我们发现,在鲜明的政党身份下,分享假新闻来源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这种关联在共和党党派身份中最为强烈。接下来,我们找到了对“负面党派关系”预测因素的支持(Abramowitz and Webster, 2018)。负面的党外影响系数大约是积极的党内影响系数的两倍,这表明对政治对手的敌意而不是对党内的积极情绪推动了假新闻来源的分享。再一次,我们观察到党派不对称:这种关联在不喜欢民主党并分享亲共和党假新闻来源内容的个人中最紧密。

如图2右下角所示,假新闻和真实新闻分享背后的党派动机是高度重叠的。与分享假新闻来源相比,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更多的参与者分享真实的新闻来源,我们的估计获得了更高的精度。另一个差异与党派不对称有关:在真新闻分享方面,我们发现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没有不对称;两个人都同样有党派倾向,对政治对手的负面情绪也是他们强烈的动机。

总的来说,这些结果与极化理论的预测非常吻合:党派人士分享偏向自己政党的新闻,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党外人士怀有敌意。此外,无知理论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些分享者更关注新闻的政治有用性,而不是信息质量。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图2 新闻分享的预测因素图

(三)新闻内容的作用:假新闻处于政党新闻序列的极端

1.在不同政党新闻类型上的来源分享模式

如果党派动机决定了假新闻和真实新闻的分享,社交媒体用户应该分享具有相似政治倾向的新闻来源,尤其是在政党新闻序列中处于极端的党派新闻。为了测试这一点,图3绘制了一个基于七种不同新闻源类型的新闻分享相关性热图。从图中发现,分享含有意识形态偏见的真实新闻来源文章最多的人,也最有可能分享具有类似政治偏见的假新闻来源。相反,非对角线相关性表明,人们不愿分享政治上敌对一方的消息来源。并且,该图也揭示了党派的不对称:分享亲共和党的真实新闻与分享亲共和党的假新闻高度相关,分享亲民主党的假新闻与真实新闻之间的相关性要弱得多。相反,分享亲民主党新闻的参与者通常也会分享中间派新闻。因此,尽管社交媒体用户普遍青睐党派新闻来源,但这种影响在共和党阵营中最为明显。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图3 七种新闻源类型的被分享新闻相关性热图

2.党派关系在政党新闻序列中的预测能力

如果新闻来源在其内容迎合党派动机的程度上存在系统性差异,那么对于位于新闻来源序列极端的新闻来源而言,党派关系和新闻分享行动之间的联系应该更强。图4验证了这个判断。左边的图估计了模型的逻辑回归系数,这些模型检验了七种党派关系和来自七种新闻来源类型的分享新闻内容之间的关联,而右边的图给出了按参与者党派关系累计的分享链接的原始计数。

总的来说,图4提供了更多支持新闻分享的党派因素的证据:两个小组都表明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有可能分享极端亲共和党的新闻来源,而不太可能分享极端亲民主党的新闻来源,反之亦然。右边的面板进一步显示,共和党和民主党人从不分享与自己政治立场不一致的假新闻来源。

最后,图4还突出了亲民主党和亲共和党假新闻分享之间的党派不对称。民主党受访者比共和党人更有可能分享中间派、倾向民主党和亲民主党的真实新闻,以及亲民主党的假新闻。与此同时,党派不对称在倾向和支持共和党的新闻来源中大致相似,但在支持共和党的假新闻中更为明显。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图4 七种新闻源类型上新闻分享与不同党派关系的关系图

3.政党新闻序列上不同新闻内容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转向小组成员在推特上分享的新闻标题的情绪分析,以及小组成员最常分享的新闻来源首页的平均标题。极化理论意味着,从民主党新闻来源分享的新闻应该攻击共和党精英。共和党新闻来源的报道应该给民主党精英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检验这一点,图5在左侧面板中显示了不同来源的新闻标题的负面影响,条件是该来源的标题是提到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政治家。右边的面板显示了每种新闻来源类型中新闻报道标题的数量,以提及次数为条件。实证结果表明:亲民主党的新闻来源对共和党持负面态度,而亲共和党的新闻来源对民主党持负面态度。对于党派人士来说,在社交媒体上推广新闻来源时,在政治上最有用的新闻来源是对党外持负面态度、对党内持正面态度的新闻。因此,民主党人更可能分享中间派的新闻来源,而共和党人更喜欢假新闻来源。就图5 来看,首先,与亲民主党的真实新闻来源的标题一样,中间派的新闻标题对共和党人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对民主党人的负面影响。其次,亲共和党的真实新闻标题对共和党和民主党精英有着相近的负面影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那些亲共和党的假新闻来源,才会持续发布对民主党人的负面描述。这解释了为什么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喜欢政治假新闻。我们认为为了获得符合其政治口味的稳定新闻来源,共和党人必须转向更极端的新闻来源,包括那些以发布虚假信息而闻名的新闻来源。相比之下,民主党人将不得不寻找中间派和亲民主党的真正新闻来源来实现他们的党派目标。

为什么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政治假新闻?

图5 来自七种不同类型新闻源的新闻报道标题负面影响量表

五、讨论和结论

我们测试了两种可能影响分享政治假新闻的心理动机:准确性导向动机和目标性导向动机。准确性动机意味着人们更愿意分享真相,但有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个人数字素质不高而无法识别假新闻。和其他人一样,我们发现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有可能分享假新闻,这种影响通常被归咎于个人的无知。然而,在检验无知理论衡量指标(认知反思、事实政治知识和政治数字素养)后,我们没有发现假新闻分享反映出用户缺乏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相比之下,我们发现目标导向动机的参与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虽然破坏性目标在假新闻分享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主要是党派目标影响了假新闻分享(以及真实新闻的分享)。并且,人们分享假新闻更多是出于对政治对手的敌意,而不是对自己政党的积极评价。

这表明,从党派动机的角度来看,假新闻与其他政治信息来源并没有绝对的不同。正如对新闻内容的分析所显示的那样,党派人士分享假新闻和真实新闻来源的决定,取决于这些新闻在贬损党外人士方面的政治用处。不同的新闻来源在满足党派目标上存在程度差异。因此,在党派思维下,当决定分享假新闻网站上的新闻时,大多数人不会优先考虑新闻的真假。与此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出准确性导向和目标性导向动机的双重影响。首先,假新闻分享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现象,只在一小部分人群中盛行。其次,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有可能分享假新闻。

总的来说,这些结论对如何成功地遏制“假新闻”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人们主要关心的是一个新闻报道是否能攻击政治对手,那么对新闻事实的核查实际上根本无法遏制假新闻的泛滥。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假新闻的分享与美国日益严重的政党极化现象有关,如果不解决更大的政治极化问题,就很难改善政治假新闻泛滥的信息传播环境。

本文转自 | Political理论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