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法治头条)

作者:凤翔检察
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法治头条)

图①:在贵州省赤水市文华街道,民警和禁毒志愿者走进田间宣传禁种铲毒。 王长育摄(影像中国) 图②: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将禁毒知识带进校园。 范钦龙摄(影像中国) 图③: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向学生们介绍禁毒知识。 陈登科摄(影像中国)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毒品问题治理之路,持续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深化禁毒宣传教育,推动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编 者

公安机关——

严厉打击整治突出毒品问题

本报记者 张天培

“集中销毁现在开始!”不久前,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举行的2024年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仪式活动现场,由特警护卫的装有待销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箱子整齐摆放,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技术人员将毒品送入废物提升机,焚烧处理。

近年来,公安禁毒部门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制毒物品清理整顿,集中清理“黑仓库”“黑窝点”,不断新增列管易制毒化学品,取得丰硕禁毒成果。2023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万名,缴获毒品25.9吨。

“起初仅仅是出于好奇,觉得试一下不会上瘾,结果没想到完全戒不掉了。”在询问室里,“笑气”(化学名称一氧化二氮)吸食者王力(化名)懊悔不已。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富阳区分局经过缜密侦查,循线追踪,成功打掉一个非法经营“笑气”的团伙。

随着禁毒工作不断深入、毒品获取难度加大,“笑气”等一些具有成瘾性、危害性特征的毒品替代物质在一些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逐渐发展蔓延,各地公安禁毒部门高度重视,坚持以打开路,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为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在严厉打击整治的同时,公安禁毒部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危害,全面提升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一架警用无人机从田间地头上空缓缓掠过,现场画面实时传输至辖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无人机视野开阔、机动性强、不受地形约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极大地节省了警力。”江苏省海安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所长朱永进说,城西派出所出动警用无人机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对人工踏查难以到达的重点部位进行“空中巡查”,实时观测,防止非法种植罂粟的情况发生。

近年来,“空中巡查”无人机、毒品检验鉴定、污水监测、毛发验毒等一项项禁毒科技的发展应用,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我们将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综合运用新兴技术和科学方法,推出更多‘禁毒科技’和‘实战利器’。” 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任韩旭光说。

“我们将以开展‘清源断流’行动为抓手,以整治突出毒品问题为重点,以防控重大涉毒风险为底线,以深化科技创新应用为动力,健全完善毒品治理体系。”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检察机关——

严防利用寄递渠道贩运毒品

本报记者 张 璁

“这些人为什么在多个医院频繁开具精神药品?”此前,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敏锐地发现,辖区内可能存在精神药品领取异常情况。经调查,开药人的身份均系注册在本区的L公司的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平台“跑腿小哥”,存在一人高频次在各大医院开具国家管制的某二类精神药品的情况,涉嫌通过平台接受客户下单,代配药后高价贩卖的犯罪行为。

“我们分析,该批案件系利用寄递新业态C2C平台线上接单、线下交易,通过‘代买—贩卖’同城配送和备货待贩的犯罪新模式。”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胡春健表示,检察机关引导侦查机关取证,准确认定“药当毒用”的主观明知,精准打击贩卖时间长、多次贩卖、形成利益链条的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12件13人,均获法院有罪判决。

既要办案,更要斩断毒品交易链条。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侦查机关第一时间走访L公司,实地了解其运作模式和相关管理措施,发现C2C寄递行业有别于传统快递企业,表现为3个特点:一是网络平台提供交易渠道收取手续费、订单审核松散、交易信息存在违法犯罪风险;二是从业人员管理松散,手机号码注册即可接单,业务员存在违法违规风险;三是“网络+寄递”模式具有业态经营多样化特点,行业规制存在风险。

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该院向L公司制发检察建议,提出加强订单内容实质审核及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核实从业人员身份信息等措施。被建议单位书面回复将从完善管理制度、监管流程、培训制度等方面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目前平台已禁止下单相关违禁品的跑腿业务。

“近年来,针对不法分子通过寄递渠道实施贩运毒品犯罪问题,检察机关加大对寄递毒品犯罪的惩治力度。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寄递毒品犯罪2100余人。”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厅厅长元明表示,对于毒品犯罪案件中反映出的社会管理漏洞或监管不力等问题,检察机关还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加强监管。

为深化对毒品问题的综合治理,最高检继2021年制发“七号检察建议”推动强化寄递安全监管、堵塞管理漏洞后,又于去年5月联合国家邮政局等相关17个部门开展平安寄递专项行动,联合开展寄递渠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贩运毒品。“在此过程中,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行政检察等部门无缝衔接,对寄递安全问题全方位履行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的良好局面。”最高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民法院——

加强个体诊所麻精药品监管

本报记者 魏哲哲

“被告人刘某因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两万元。”随着法槌敲响,四川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跨市贩卖毒品案进行宣判,刘某因贩卖二类精神药品地西泮注射液受到法律制裁。

刘某曾是医院的医生,退休后在宜宾市翠屏区开办了一家个体诊所。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刘某在经营诊所期间违反法律规定,以不开具处方、不登记的方式,多次将二类精神药品地西泮注射液出售给吸毒人员。

“地西泮作为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具有临床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办案法官凌丽说,刘某作为执业医师,在明知对方吸毒的情况下,仍多次将地西泮注射液出售获利,致使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被作为毒品滥用,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

长期违规销售精神药品却未被及时发现,监管部门对个体诊所的日常监管是否存在漏洞?大安区人民法院没有止于个案办理,而是通过认真分析案件成因,深入查找麻精药品监管漏洞和薄弱环节。

案件宣判后,为堵塞个体诊所监管漏洞,大安区人民法院分别向翠屏区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大安区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两地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培训教育警示活动、建立健全麻精药品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犯罪行为。

司法建议发出后,翠屏区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对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经营者进行警示教育;对有销售麻精药品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村卫生站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完善跨部门麻精药品风险会商制度,针对诊所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开展专项联合监督检查。大安区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共同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随机抽查村卫生室、诊所,发现并整改处方书写不规范、麻精药品领取记录登记不规范等问题。

“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侵害青少年及危害农村地区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抓前端、治未病”,以强化禁毒法治宣传和制发禁毒司法建议为抓手,推进毒品问题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各地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涉麻精药品犯罪案例占比较高。各地法院针对审判中发现的监管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推动构建更为严密的禁毒防控体系。“特别是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案件,其司法建议在涉毒司法建议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广,效果也最为明显。”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司法行政机关——

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本报记者 张 璁

聚光灯下,曼妙的舞姿优雅流畅,每一个舞步都精准轻盈。谁能想到,正在表演的她曾经是一名吸毒人员……

戒毒人员王某曾就读于一所舞蹈学校,后来又考入一所音乐学院学习影视表演专业,曾是父母眼中的骄傲。

毕业前夕,王某和朋友聚会,其中有人向她“推荐”喝所谓的“开心水”(一种新型液态毒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喝下了第一口“开心水”,后来又结识了更多的“瘾君子”,人生也从此一步步滑向深渊。

2023年6月,因为吸毒成瘾,王某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刚进戒毒所时,王某对戒治生活极不适应,不愿意与身边的人沟通,也不愿意接受家人的探访,面对民警的关心,更是低着头避之不及。

为此,民警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缓解王某的敏感情绪,并鼓励她表达内心的想法。通过心理咨询、个别谈话等方式,民警逐步掌握王某的成长历程、涉毒经历等,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戒治方案。

了解到王某擅长文艺表演,民警鼓励她加入健身舞等兴趣小组,通过文艺特长帮助她找回自信。慢慢地,王某从开始的“我不行”“我害怕”到后来的“我试试”,再到最后的“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一点一滴地突破,王某越来越自信。

家属开放日那天,王某担任水袖舞的主角,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王某的妈妈在台下热泪盈眶:“那个自信、活泼、可爱的女儿又回来了。”

“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和‘病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工作理念,积极教育挽救吸毒人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立足科学戒治,综合运用教育矫正、心理矫治、康复训练、戒毒医疗、诊断评估等戒治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进行全方位身心康复。

目前,司法行政机关建成全国统一的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在戒毒场所统一设置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建立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戒毒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戒毒康复场所作用,特别要加强对吸食非列管物质人员、青少年吸毒群体等的戒治康复工作研究,积极引导他们到戒毒康复场所接受戒治服务。”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全力推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整体提质升级,更好帮助戒毒人员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重新获得追求美好生活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