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微短剧别爽过头了

作者:莒南融媒

  近日,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因存在剧情低俗、涉及使用残忍犯罪手段等多重违规被全网下架,制作公司也被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约谈,再度暴露了微短剧行业一味追求爽感、娱乐化过度的短板。

  限于算法推流,微短剧从诞生就自带剧情夸张、冲突激烈、高能反转等“爽感基因”。但“唯流量是举”的反噬也很严重:大量作品题材雷同、剧情庸俗、价值观扭曲。

  然而,爽是“原罪”吗?答案事关微短剧的长远发展。

微短剧别爽过头了

01

  单就影视剧创作模式而言,爽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通过营造爽感,能让观众在观剧时同角色共鸣,收获成就感,得到人生启示。微短剧是影视剧的变种,拷贝爽点创作模式,也属正常操作。

  可当部分微短剧从业者错误地将“一味地追求爽感”奉为圭臬,以引发感官刺激、满足浅表娱乐需求为目的,那就走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娱乐化,表现出来的症状为题材同质化、内容恶俗化、价值观扭曲化。

  题材方面,创作者围绕穿越、复仇、赘婿、霸总、婆媳、逆袭、豪门等爆点素材,把几种嵌套在一起输出产品,造成题材严重撞车。曾有媒体对6000部微短剧的剧名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386名“总裁”、240位“夫人”和98尊“战神”。不光剧名雷同,模仿和照搬成风,一旦有爆款剧出现,便出现大量围绕该剧的“复制品”,在快拍快播的利益驱动下,这些视频大多粗制滥造。

微短剧别爽过头了

  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微短剧剧组在拍摄古装主题短剧 图源|瞭望东方周刊

  内容上看,过度追求流量的结果是审美恶俗、千剧一面。这些剧离不开“富二代宠娇妻”“嫡女重生复仇”“废柴翻身”“阔太手撕小三”“婆媳矛盾”等套路,比如在典型的赘婿题材中,必然会有一个“窝囊”的上门女婿和一个趾高气昂的媳妇;在婆媳题材中,必然会设定一个被欺负的媳妇和一个蛮不讲理的婆婆。将豪门恩怨、职场矛盾、家庭伦理等简单化、脸谱化,导致剧情不合理,逻辑有漏洞,有些剧甚至还擦边低俗色情。

  价值观上看,部分微短剧刻意制造性别对立、炫富拜金、血腥犯罪甚至宣扬封建迷信等,诸如巨富挥霍、绑架囚禁、下药算计等桥段频现,在主角和反派互相欺负、报复的戏码中,看不到任何真善美的存在,宣扬的是不健康和非主流的家庭观、婚恋观、人生观,以这些“毒流量”获客,恶意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

  微短剧并非法外之地。近年来,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对粗制滥造的微短剧开展了专项治理。2023年3月至12月,全国共清理低俗、同质化微短剧35万余集、2055万余分钟。

  今年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实施,这份被称为“最严短剧新规”的文件明确规定,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把低质低俗的“劣币”坚决驱逐出内容市场。

微短剧别爽过头了

某视频平台App截图

图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

02

  微短剧过度娱乐化产生的原因,与获客方式和制作模式都有关系。

  相比长视频,微短剧必须在“黄金前6秒”内留住用户,再加上时长短,为了抓住受众注意力,只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塞进更多的爆点和更激烈的冲突,少了伏笔和铺垫,造成剧情扁平和浅薄,甚至前后不通。

  也就是说,只要目前平台的推流逻辑不变,微短剧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利用好每一个爆点元素,才能破圈出位。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追求极致爽感是一条“捷径”。

  相比长视频,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上线速度快,回报却很丰厚,引得更多投资人、创作人扎堆挤入。他们为了获利不惜损害剧情的完整性、内容的艺术性,沉溺于提供简单粗暴的超常满足,让受众获得“酣畅淋漓”的观赏体验。

  创作者不断升级爽感,观看者深度沉浸其中,看似形成了和谐闭环,却已被过度娱乐化风气绑架和挟持,对行业和社会危害不浅。

  从行业上说,只有“爽点”没有“观点”的低劣作品,往往能凭噱头取得好的收视成绩,会挤压正常创作的生存空间,拉低行业水平,妨碍主流文化构建。

  从社会上说,不少微短剧除了爽感到位,塑造人物、情节构置处于低级水平,对成功的理解“低智化”,作品类型和主题单一化,使受众对复杂社会现实的理解能力降低。而其输出的扭曲价值观,如不劳而获、以暴制暴、炫富拜金、色情犯罪等,容易助长戾气、激化矛盾、制造冲突,又在误导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微短剧别爽过头了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03

  微短剧要走得长远,必须跳出过度娱乐化误区,朝着“精品化”道路迈进,追求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提升。

  这就要厘清一个问题,精品化要抛弃爽感吗?其实,爽感并不是微短剧原罪,过度追求爽感才是。综观近段时间的现象级爆款微短剧,会发现他们都是爽点密集、高潮迭起,客观上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

  高质量微短剧可以是“爽”而无“毒”,也可以是“微”而不“俗”。

  专家建议先从监管端发力,对节目规划、创作、生产、审核等各环节加强指导和把关。《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生效后,微短剧需持有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平台相应的上线备案号,否则不得上网传播。这标志着,微短剧行业进入备案时代,将实现从生产源头上把关。

微短剧别爽过头了

漫画|高岳

图源|法制日报

  对于创作者而言,应当恪守底线,摆脱低级趣味,将题材深下去、扩出来,多关注家国情怀、人间正道、传统文化。一个可喜的现象是,随着更多优秀创作者的加入,微短剧不但能爽,还能担当“小短剧大情怀”的重任。

  比如《逃出大英博物馆》从文物的视角,刻画了流落国外的“国宝”们的思归之情,引发了全网共鸣。微短剧《人生大事之晚安地下铁》延续电影《人生大事》“陌生人之间的爱与温暖”这一主题,以在地铁工作的单亲妈妈为主角,讲述她调解各种纠纷的故事,展现平凡人生的滋味。通过知名IP改编的微短剧《超越吧!阿娟》采用舞狮少年的角色设定,聚焦非遗传承与青年成长,集励志、青春、喜剧等元素于一身,受到观众欢迎。

  此外,一些官方号和政务号推出的“微短剧+”创意产品,寓教于乐,好评不断,网友评论“官方整活,强得可怕”。

  短视频平台尤其不能缺位。流量推荐的逻辑体系要从根本上改变,不能利用人性弱点,专门推荐带有狗血、吸睛、血腥、暴力等关键词的视频,任由有毒流量在网络空间内狂飙。而应对弘扬正能量、艺术思想价值高的微短剧作品予以流量倾斜,让意境深远、催人向上的短视频成为平台主流。

  万物有其道,如何扬长避短,皆在引导。生命力旺盛的微短剧,应该在绿色健康的网络森林中生发枝蔓,拓展表现形式和营利模式,摆脱“套路化”走向“精品化”,让作品既有“高流量”,也有“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