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玫瑰]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虚就装不知道。4年后美国才得知,

作者:梦清州

[玫瑰]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虚就装不知道。4年后美国才得知,装窃听器一事,竟是被自己的一位情报分析师以5000美元的价格给卖掉的。

(主要信源:新华网2017年04月12日——情报金矿!揭秘美军窃听苏联水下电缆:帮助打赢冷战)

在冷战的阴霾笼罩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这场较量不仅体现在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上,更延伸到了暗中进行的情报战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试图窥探对方的机密。然而,谁也没想到,一个价值数亿美元的绝密计划,最终会被区区五千美元出卖。

这个故事要从1971年说起。那一年,美国中情局通过各种渠道获悉,苏联海军正在远东海岸的海底部署一条重要的通信电缆。

这条电缆承载着苏联军方的核心情报,如果能够成功窃听,无疑将为美国带来巨大的战略优势。

于是,一个代号为"旋花计划"的绝密行动应运而生。美国政府不惜重金,投入巨资研发了一款能在深海环境中长期工作的窃听装置。

这个装置不仅要能承受海底巨大的水压,还得具备足够的续航能力和隐蔽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美国还特别打造了一艘新型核动力潜艇,为的就是能够悄无声息地潜入苏联海域。

1971年,海面上风平浪静,潜艇内却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船员们屏息凝神,生怕发出一丝响动惊动了苏联的警戒系统。

经过无数次的勘测和排查,潜艇终于在万米深渊中找到了那条关键的通信电缆。

他们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迅速将那个仅有六米长的窃听装置安装在了电缆上。

这个小小的装置内置了钚电池,理论上可以持续工作长达五十年。它能够对周围的声音进行监听和录制,将获取的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回美国。

就这样,美国成功地在苏联的家门口安插了一个“眼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秘密窃听行动。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个窃听装置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美国方面通过这些情报,不仅掌握了苏联海军的动向,还对苏联的军事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1981年的一天,美国突然发现他们的监听设备失去了信号。起初,他们以为只是设备出了故障,但很快就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经过调查,他们惊恐地发现,苏联正在拆除他们的监听装置。

这个发现让美国方面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苏联是如何发现这个隐藏得如此之深的窃听装置的。

更让美国感到不安的是,苏联并没有对此事大做文章。他们没有在国际上揭露美国的这一行为,也没有借此向美国施压。

相反,苏联似乎刻意保持低调,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种诡异的平静反而让美国更加忐忑不安。他们开始怀疑,苏联是不是在打什么更大的主意?是不是在策划什么更大的行动?

就在美国上下为此事焦头烂额之际,真相却在四年后才浮出水面。1985年,一场看似毫不相关的调查,意外揭开了这个谜团的答案。

原来,这个价值连城的绝密计划,竟然是被美国自己人出卖的。而出卖的代价,仅仅是区区五千美元。

这个叛徒名叫佩尔顿,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名普通分析员。他在1979年因表现平平被开除,之后生活陷入困境。

佩尔顿心生怨恨,决定铤而走险。他凭借自己的分析能力,从一些零散的情报中推断出了“旋花计划”的存在,随后主动联系了苏联大使馆,以五千美元的价格出卖了这个价值数亿美元的绝密计划。

“旋花计划”的失败,标志着冷战时期一个重要情报行动的终结。它不仅改变了美苏之间的情报博弈格局,也为后来的情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这个事件再次证明,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最不可预测的往往是人心。

[玫瑰]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虚就装不知道。4年后美国才得知,
[玫瑰]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虚就装不知道。4年后美国才得知,
[玫瑰]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虚就装不知道。4年后美国才得知,
[玫瑰]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虚就装不知道。4年后美国才得知,
[玫瑰]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虚就装不知道。4年后美国才得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