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

作者:兔哥讲历史

在那个革命年代里,有一位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和理想。年少时,他千里迢迢只为一句"共产党在哪里"。幸遇恩师领路,终于加入了那支红色力量。从此,他就像 磐石般矗立在党的事业的最前沿,扛着文稿书籍,挥汗如雨、马不停蹄。虽是警卫员,却是党的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捍卫者。渐渐年迈,他宁可将后半生全部奉献,也不愿远离恩师的教诲。您猜,这个人是谁?

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

说起龙开富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有些陌生。但只要您看过那张珍贵的照片,定会拍案叫绝。1937年,毛主席在井冈山和一些老战友合影,他亲手将自己的军帽戴在龙开富的头上。这个朴实的举动,彰显了领袖对这位默默无闻者的厚爱有加。

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

龙开富,一个来自湖南茶陵的穷苦农家孩子,母亲早逝,他被叔叔收养。年少时,身边的压迫与不公催生了他对革命的向往。1928年,怀揽理想的他拿着一封农民协会的介绍信,孤身前往广州、武汉寻找共产党的踪迹。那时的武汉已是动荡不安,但他屡屡打听无果,只能在码头做些杂工维生,一边四处打探。

就在龙开富将要放弃的时候,一位叫蔡先生的热心人竟指点他回到老家附近的深山里,期盼那支红色的队伍来临。龙开富如获至宝,决心加入这股革命的洪流,哪怕要冒着生命危险。

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

1928年,宁冈整编时,龙开富有幸入伍,编入红四军一营。一开始,他只是个端盘子的伙夫,但凭借肯干实干的工作态度,很快就被毛主席看中。有一天,龙开富正在辛勤挑水,毛主席远远看见这个生疏的小伙子,便上前询问他是哪里人、几岁了。龙开富诚恳地回答说自己是茶陵人,18岁,咬定不回家,免受土豪劣绅的迫害。毛主席看着这个执着而朴实的年轻人,当即便将他留在身边,担任警通员一职。

从此,龙开富就如影随形地追随在毛主席左右。他的主要任务是给毛主席寻找书籍和报纸,为这位读书如命的领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粮食。无论前委机关走到哪里,龙开富都要四处觅书,将找到的文献装在皮箩里背在身上。有时书太多,他就得踩着坑坑洼洼的山路,挑着两只重逾百斤的皮箩前行。

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

刚开始,龙开富也会有怨言。身边的警卫都能挎着枪,而自己只是个扛书担子的"伙夫"。但当他诉苦时,谭政秘书告诉他,你其实是在保管整个前委机关的机要文件,地位并不比别人低。毛主席亲自印证了这一点,并许诺龙开富将来也可以上战场杀敌。果不其然,1929年春节前夕,龙开富终于能与毛主席并肩作战,亲手保卫了领袖的安全。从那时起,他就正儿八经成了警通排班长。

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

一路走来,龙开富时刻扛着文件与书籍,簇拥在毛主席身边。即便在战火纷飞的长征途中,他始终视这些文稿为生命之一部分。经过万难,他保全了绝大部分宝贵文献,可惜也有少部分在战火中损毁。这成为龙开富终生的一大遗憾。

龙开富深知,自己不过是毛主席的"勤务员"。但是领袖对他却如同对待亲生儿女一般关爱有加。毛主席亲自为他补习文化知识,教他识字写字,时常叮嘱他要谦虚谨慎、学习进步,将来要为人民服务。就连龙开富离开毛主席身边时,主席都专门嘱咐:"做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看到这番话,龙开富泪眼婆娑,恩师对他的殷切期盼犹在眼前。

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

从那时起,龙开富一直恪守着这些教诲,严格要求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谨记"不搞特殊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更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代代相传。即使到了暮年,这位"茶陵牛"也从未停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奔走。直到去世,他始终牢牢地捍卫着那颗赤诚的红心。

默默无闻的老人,他生来贫寒,但内心却怀揽着一腔热血

龙开富,一个来自人民的儿子,最终成为了人民的勤务员。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从一个贫穷少年,到井冈山时期毛主席亲自教导的学生,再到后来高级干部的重要岗位,龙开富都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宁愿放弃权位,也不愿远离毛主席的谆谆教诲。这种对党和人民的执著追随,正是中国共产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更应铭记龙开富那种视书稿如生命的敬畏之心,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优秀的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