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嘉庆除掉和珅时,和珅为何不反抗?

作者:咖啡历史C

乾隆时期,和珅被称为"二皇帝",权势滔天,他靠着出色的理财能力和精明的经商头脑,不断为乾隆输送财富,从而获得皇帝的重用。但当乾隆去世后,嘉庆帝立即将和珅捉拿归案,最终逼迫他自尽。一个曾经顶着"权相"光环的大员,为何临终竟无一人为他呼冤?他的下场引发了人们的反思:权力到底来自何处,靠什么维系?面对新君王的手段,他为何不反抗一搏?

嘉庆除掉和珅时,和珅为何不反抗?

你可别小看了和珅啊,他可是个狠角色,要说权势的来历,那就从他小小年纪开始说起。和珅自幼家道中落,父母双亡,他靠着自己的智慧和野心,一步步在朝堂上混出了名堆。先是做县官,后来入了京,凭借机敏的谄媚本领被乾隆赏识,获准直接侍旁。从此,他就如鱼得水,处处为乾隆营私舞弊,把皇帝当成了赚钱的重要渠道。

你想啊,皇帝高高在上,啥都不干,整天无所事事。和珅就给他开了条赚钱的新路子,叫做"议罪银"制度,就是让犯了事的官员们掏钱就能免去刑罚,真是个聪明绝顶的主意!从此,乾隆的荷包像是无底洞,永远也装不满。而和珅,就成了乾隆身边的"白手套",在暗地里为皇帝赚钱。他还精于理财,做了大批生意经营码头、当铺、银号等等,利用乾隆的权势横行无忌。

嘉庆除掉和珅时,和珅为何不反抗?

乾隆上了年纪后,和珅更是成了他的"翻译官"。那个时候,乾隆年事已高,说话口齿不清,朝中就只有和珅能听懂他的话。你想想吧,掌握着沟通的渠道,和珅在朝中那是无往不利,说一不二!于是,大清朝政就这么被他一手遮天蔽日,和珅成了真正的"二皇帝"。权力到手后,他当然要肆意妄为了,无恶不作!那些"众筹"乾隆开销的伎俩,还有强征"规费"之类的勒索行为,可谓是把百姓的血馁糖啃了个精光。

但是好景不长,乾隆一逝世,新君嘉庆就垂帘聿望,第一个动手就把和珅给拿下了。那可真是措手不及啊!本以为凭借乾隆的恩宠和亲家关系,自己还能在新朝当家做主,谁知道嘉庆帝对他防范已久,根本就是要一锄了之,扫清门户。嘉庆下的那二十条大罪,无非就是在找和珅的把柄而已。就连那送玉如意试探嘉庆的小动作,也成了最大的一条罪状。看来,嘉庆也是个精明老手,对和珅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

嘉庆除掉和珅时,和珅为何不反抗?

说实在的,就和珅那点小本事,根本也就是个民间骗术高手,在嘉庆帝面前,哪里扮得了大户人家呢?他手下那些党羽,也都是些贪生怕死的小人物,见主子落难就四散而逃,当然不敢为他争一口气了。更何况,和珅自己也只是个文官,对朝廷的兵权根本没掌控,就算想反抗,手中也无任何力量可使。面对嘉庆帝的强硬手腕,他们无一不是阴沟里的老鼠,在皇权面前根本不值一哂。

嘉庆除掉和珅时,和珅为何不反抗?

和珅的惨淡人生说明,权力和财富并非自己法力无边。他虽有理财本领,但所作所为却是以损民利己为代价,从朝野上下积聚了太多怨气。最后迎来的只能是万劫不复的下场。谄媚奉承固然能博得一时的宠爱,但眼前利益却难保万世。新君王即位后,便对那些阿谀奸佞心存戒心,对于和珅这等投机的小人物自然是虎口夺食,一锤子买卖。这就是所谓"朝权只是朝权,更迭是常事"的深刻体现。即便是权力顶峰,也要慎之又慎,切莫妄自尊大,免招天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