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作者:史间行客聊话

引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璀璨将星中,粟裕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之一。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功,被誉为我军的“战神”,并当之无愧地成为开国第一大将。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成功参与指挥了高邮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众多关键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这样的一位传奇开国大将的一生中有哪些人与他亲密无间,对他影响最大呢?下面小编带大家来盘点下粟裕大将亲密无间的几位战友。

“军事知己”元帅刘伯承

刘伯承和粟裕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军事领导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和丰富的合作经历。他们最早相识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当时刘伯承是起义的参谋长,粟裕则是保护他的警卫班长。南昌起义失败后,刘伯承辗转多地后来到江西苏区,而粟裕也在江西苏区学校从事教官工作,两人朝夕相处了后就各奔东西。尽管在革命岁月中,刘伯承和粟裕因各自繁忙的战事,曾有长达十七年未曾相见,但他们的友情和相互的尊重丝毫未减。1947年,在中央军委毛主席等领导的指令下,刘邓二野和陈粟三野开始配合作战后,双方的交流开始增加但是未曾碰面。刘伯承对粟裕的军事才干十分欣赏,曾高度评价粟裕在豫东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他说打这样的大仗,我是做不到的,没有这样的胆识,也没有这样的气魄。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在1948年淮海战役总前委唯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粟裕和刘伯承再次重逢。但此时粟裕已经刘伯承职位相差无几,都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在淮海战役之前,粟裕在几次大的歼灭战中缴获了很多物资,因此兵强马壮。而刘邓大军在千里挺进大别山之后,整个军需情况不如粟裕的二野好。所以在作战过程中,刘邓的二野部队常常是狙击而陈粟的三野部队常常是主攻,有很多二野的将领抱怨说这样的指挥和分配不公平。刘伯承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且要求一定要团结兄弟部队,当粟裕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还专门做了自我检讨。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格局已经默契是非常高的。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命令部下驰援刘邓二野并协助他们在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事后对于缴获的物资全部留给二野,不允许带回来,而这批军事装备也很好的加强了二野的战斗力。刘伯承对此十分感激,随后两人的部队紧密配合,共同对抗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晚年粟裕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一有时间了就去军事学院拜访老友刘伯承。刘伯承也会偶尔邀请粟裕到学院,与年轻一代分享他的经验与见解。这两位国家的奠基人,他们之间师生与朋友的深厚感情,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亦师亦友”元帅朱德

说到朱德和粟裕的友情可能很多网友并不清楚,因为朱老总威震四方的时候,粟裕只是一个小兵,直到后来解放战争中这位我军的“战神”大放异彩才被人们所熟知。粟裕在他的回忆录中曾写道:他的军事知识全都来自于朱老总。所以他对朱德的敬佩可见一斑,而粟裕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朱德是最早发现他军事潜质的上级领导。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南昌起义后,朱德大庾山区进行部队整编的时候,曾直接让在武平战斗受伤的粟裕连升两级,成为一个连的指导员。在井冈山革命时期粟裕曾是朱德部队下面的一个连长,每当有行军打仗的时候,朱德总是带着粟裕一起而且作战过程中有问题的时候都细心给他讲解,这也给了粟裕很多学习和历练的机会。在红军时期,粟裕跟随朱德学习了很多战术和战法,这也为日后他的辉煌战绩奠定了基础。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解放战争期间,粟裕作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在苏中地区指挥作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攻势,他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取得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随后粟裕在山东指挥的孟良崮战役中,成功围歼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74师,该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朱德在粟裕接连大胜之后,内心激动不已,还为粟裕写下了《寄南征诸将》一诗。而随后粟裕根据战场形势,提出了进行淮海战役大规模战略决战的建议,朱德对粟裕在战役中的主动请缨和出色指挥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可以看出他对粟裕军事判断的信任和对其成就的赞许。朱德与粟裕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上下级关系,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也是彼此欣赏的朋友。

“黄金搭档”元帅陈毅

粟裕和陈毅之间的革命友情及合作经历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佳话,两人并肩作战多年,共同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赞誉为“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他们的初次相遇可追溯至1927年的南昌起义之后,当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山区,20岁的班长粟裕和26岁的团指导员陈毅第一次见面,这次相识也为日后两人的深厚友谊做下了铺垫。新四军成立后,粟裕与陈毅虽然初期交集不多,但在部队整编和实战中逐渐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合编后,作为领导层的核心成员,粟裕与陈毅的默契配合开始显现,共同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战役,有效打击了敌人,扩大了解放区。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一同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包括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指挥作战中双方偶尔也会有战略上的分歧,但这更多体现了他们作为革命家的坦诚与担当,以及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态度。两人之间既有深厚的个人情谊,也有在原则问题上的严肃讨论,这种关系被后人誉为“革命诤友”。在陈毅逝世后,陈毅夫人张茜因过度悲伤而身体不太好。粟裕为了让其安心,将自己的女儿粟惠宁许配给了陈毅的小儿子陈小鲁。而两家通过子女的联姻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关系,这也足以看出粟裕与陈毅的革命友情之深。而这些深厚情谊都是建立在革命年代并肩作战的战斗岁月以及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是革命战争年代中难得的将帅典范。

“相见恨晚”大将陈赓

陈赓和粟裕相识较晚,但两人都曾参加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这是他们革命生涯的共同起点。当时陈赓在贺龙的部队担任营长,而粟裕则在叶挺的部队担任起义总部的警卫班长。而这次起义也是他们革命友谊的最初纽带。粟裕以其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著称,而陈赓则以其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广泛的才能闻名,那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两人真正相识是在1947年,当时三野和四野在中原地区协同准备发动淮海战役,两人作为军事主官分别在不同的战场上指挥作战,尽管直接合作的机会不多,但他们通过军事行动的相互支援和战略配合,逐渐了解并赏识对方的军事才能。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1947年底,陈赓和粟裕迎来了军事上的首次合作,当时白崇禧调集重兵围剿刘邓大军,毛主席下令此次军事指挥由粟裕统一指挥和调动,这样以来陈赓就成了粟裕的部下。按照作战部署双方部队沿平汉向南迫近武汉,长驱400余公里后歼灭敌军4.5万余人,攻克许昌等50多座重镇。双方会师后陈赓和粟裕短暂的相处了一段时间,陈赓多次赞赏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而粟裕也佩服陈赓军政兼优的能力,两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随后的淮海战役中,陈赓兵团在对阵黄维兵团时遇到了进攻瓶颈,陈赓还亲自打电话请教粟裕,由此两人之间感情程度之深。在全歼黄维兵团之后,陈赓还专门组织人员到粟裕的部队去学习和请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粟裕与陈赓互为伯乐,总能瞧见对方的闪光点。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1954年粟裕担任总参谋长,陈赓则以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身份兼任副总参谋长,两人在总参谋部的工作中朝夕相处,无话不谈,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共同参与制定军事战略,为新中国的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陈赓在上海养病期间,粟裕经常去看望他,两人无话不谈,私下关系十分亲密。1961年陈赓大将去世,粟裕听闻噩耗后痛哭晕倒,这不仅是因为失去了一位战友,更是因为他深知失去了一位能够推心置腹的朋友。陈赓与粟裕的友情,是基于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生死与共的信任。

粟裕大将一生有4位挚友,其中有3人是开国元帅,还有1人相见恨晚

其实除了小编说的上述几人之外,和粟裕大将关系好的军中将领也有很多。比如曾经多次保护和力荐粟裕的叶剑英元帅,还有和粟裕在军事上惺惺相惜的林彪元帅,以及粟裕麾下“叶王陶”三员战将,还有多次关怀和安慰他的萧劲光大将。粟裕虽然平日话语不多,但是为人正直,大家对他的军事才能也十分钦佩,因此许多人愿意与他结为好友。

结语

粟裕大将打仗从来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总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作战方案。除了军事才能,他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他与老一辈革命家之间,既有军事上的默契与合作,也有生活中的关心与照顾。他们在革命事业中并肩作战,共同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献出了毕生精力。1988年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以此来肯定他的历史功绩。

#头条首发大赛##头条创作挑战赛##长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