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民政协报 | 当科幻成为现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见闻

作者:新半斤八二

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报 | 当科幻成为现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见闻

“‘EH216-S’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是全球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唯一一款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航空器。未来,人们可以在距离自己最近的站点搭乘通勤,也可以在景区进行低空观光。它的最大航程为30公里,2个小时内就能充满电。”“空中的士”“无人机送快递”“人形机器人做家务”……这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近,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低空经济将成为未来产业增长的新引擎,未来智慧生活,也悄然而至。

6月20日至23日,“智行天下、能动未来”为主题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举行。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热点话题,来自550家知名企业、科研机构最尖端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这里汇聚。

■ 人工智能发展风起云涌

人民政协报 | 当科幻成为现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见闻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中国移动仿生机器人、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吸引眼球;亿航智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云圣智能“宝莲灯”无人机、一飞智控无人机编组……走进智博会现场,各种人工智能的应用让人瞠目。

本届博览会共设立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10大主题展览区,展览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和机构超过550家,涵盖了智能产业前沿热点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围绕大模型、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展开热烈讨论,共话智能产业新趋势。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无疑是此次博览会的主角。

大陆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早在2017年就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支持天津、重庆等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同时,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有序推进人工智能立法。

博览会期间,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大陆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全球排名第二。

■ 大模型未来可期

人民政协报 | 当科幻成为现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见闻

大模型成为科技领域最热的话题。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百度文心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360通用大模型、讯飞星火大模型……本次博览会代表了国内目前大模型的最高水平。

“会议纪要还要连夜加班写吗?阿里云一号AI员工‘通义灵码’已免费向全民开放,秒速完成,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写代码、读代码、学编程技能……”目前,通义开源模型累计下载量突破700万。

“大模型出现了三个重要趋势:一是国际上有很多新的模型看着很大,但都是由多个专业的小模型构成的;二是联想、苹果、微软、三星都在把模型做小,要让模型上电脑、上手机、上汽车;三是最近的开源大模型都是块头越做越小、能力越变越强。”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提出,中国发展大模型要越做越专,不去追求一个大模型能解决所有问题……大模型只有结合场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政府和企业使用大模型的关键是找到“明星场景”,选择可以提高10倍效率、提升10倍体验的刚需场景去训练专业大模型。

人民政协报 | 当科幻成为现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见闻

天津港保税区首个具备数字智能办事交互能力的政务“数字人”亮相,开启了智能化政务服务新模式。企业、群众办理高频事项统一集成到政务“数字人”,实现了咨询、受理、办理等应用场景无缝融合。政务“数字人”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模拟真人发音说话等AI智能服务系统,建立起高频问题业务咨询知识库。来自天开园的科技企业密度研发的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吸引了众多文字工作者,其大模型瞄准智能校对、政务等领域,可以灵活接入新闻稿件的审核、校对和润色,90秒可校对20万字。

大模型的出色表现,让人们不禁期待更多的未知生活。

■ 新技术新成果赋能新生活

人民政协报 | 当科幻成为现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见闻

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展示了一批最新人工智能产品,签订了上千亿元的大项目,让人们触摸到了“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柳说,从新能源科技到生命健康,从算力建设到新一代港口设施设备,高质量发展的“种子”为产业智能化、发展绿色化汇聚新动能。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研发和应用的领军者,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携工业母机智能控制平台、模型驱动机械臂智慧平台、同轴度智能测量仪等参展,并首次全面展示“AI赋能,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应用人才培养体系。菲特总经理胡江洪说,可分析型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之一,他们整理完成的优质数据集现已有10亿余条。

人民政协报 | 当科幻成为现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见闻

新一代智能安检系统亮相博览会,可为乘客提供一次安检、复合检测、综合识别、无感通行的安检体验,实现轨道交通安检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该系统使用太赫兹主动成像技术,成功取代传统的人工接触式安全检查,乘客以正常步行速度通过安检通道即可完成检查,这种非停留式的安检方式通过率高达1500人/小时。

安装了液压减震系统及TCS防侧滑两大系统的爱玛Q7电动车正式亮相博览会,该车具备4G智能云盒、电子鞍座锁、智能App+无感解锁等功能,智能化带来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让电动车重新定义家庭出行。智能驾驶、智能集成系统、智能充电技术和智能化维护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电动车的性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脑机接口加速“接入”现实。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闭幕式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脑机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利剑介绍了脑机接口应用与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他说,脑机接口是把神经冲动直接作用到人的语言区,让大脑神经系统能够直接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实现人与人工智能同步思考。他们正在开发“赛博脑域”系统,通过将信号映射到网络存储和计算空间中,加速脑信号大数据和行业脑认知模型的生成,为从业者提供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降低开发和应用成本,拓展应用场景。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业态延伸出无限可能,视频UP主、生活管家、独立摄像师等新职业劳动者,在生机勃勃的数字生态中就业、赚钱,过上好日子。”全国政协委员、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表示,云账户将在服务1亿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础上,让更多劳动者在选择就业机会中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来源:人民政协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