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于架村与人大的情缘

作者:嘿回忆

原标题:全国人大机关挂职干部和市、区、镇人大代表合力帮扶,共建和美乡村——西于架村与人大的情缘

西于架村与人大的情缘

游客在楚轩生态园采摘拍照

西于架村与人大的情缘

楚轩生态园鸟瞰

□记者王育恒 王露

绿莹莹的楚轩西瓜、红彤彤的有机西红柿……6月的陵城区西于架村楚轩生态园温室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景象。

西于架村被德州东外环、东方红东路以及三八东路环绕,距陵城区主城区10公里,德州市主城区1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由于种种原因,2008年之前的10年间,西于架村换了几任党支部书记。2008年后,在陵城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黄云州的带领下,在全国人大机关挂职干部和市、区、镇人大代表的合力帮扶下,西于架村依托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白玉蜗牛特色养殖,创新发展休闲观光、研学团建、民宿露营、电商直播等农旅融合新业态,助推村庄实现了“蝶变”:由2008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村集体无收入,实现了2023年人均收入3.5万元,集体收入超100万元。村庄先后获山东省森林村居、省级文明村等称号。

兴产业 从好政策中“掘金”

6月21日,记者见到黄云州的时候,他正忙着调度德轩研学基地项目的建设情况。“黄书记可忙了,不是在这个项目上就是在那个基地里,根本闲不下来。”德轩研学基地工作人员孙东春说。

黄云州是陵城区人大代表、西于架村党支部书记、德州楚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起,我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致富。”2008年黄云州上任后立足村庄基础,确定了“以木业加工强村”的思路,他贷款10万元在村里创办了第一个木业加工厂。在他的带动下,西于架村两年内发展木业加工户30余家,解决就业400余人。为方便运输,黄云州鼓励村内有驾驶技术的人员购置重型汽车,帮助10余名青年协调贷款100万元,组建了业务覆盖天津及周边地区的运输团队。木业加工和物流运输的发展,造就了村里第一批致富能手。

2012年,黄云州当选为陵城区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后,我更加注重学习了解上级文件政策。同时也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带领群众致富的劲头更足了。”边临镇产业园人大代表活动室设在西于架村,黄云州任活动室主任。

2014年,边临镇政府在西于架村北建设德尔利工业园,黄云州认准这是个发展机遇,创立了宏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有建筑施工经验的70余名村民投身工业园区建设。这个决定为西于架村的发展挣来了“第一桶金”。工业园建成这十年,各类入驻企业持续不断吸纳村民就业。

2017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西于架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政策,黄云州凭借过去几年带领村民致富所积攒下的信任,动员群众流转土地。村党支部领办创办了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960亩土地(耕地、林地)全部流转入社。合作社成立初期,以传统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收益稳定但回报率低。通过外出学习,黄云州深刻认识到,要想发展必须走现代农业的路子,有了创办农业公司的想法。同年成立德州楚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修建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起了200亩的集绿色蔬菜育苗、绿色蔬菜休闲采摘和绿色生态种植于一体的楚轩生态园。

经过7年的发展,楚轩生态园已发展到第三期,总面积900亩,现已打造出楚轩西瓜、红宝龙辣椒、大龙长茄、荷兰硬粉番茄等8个特色产品,与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进行精品蔬菜订单生产。同时,借助区位优势及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产业。通过建设采摘乐园、精品民宿等10余处项目,吸引游客到园区采摘蔬果、休闲观光。

西于架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6万元,流转土地的村民再到楚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上班,既获分红又拿工资,日子越过越红火。

黄云州感慨地说:“我们村能致富,就是因为善于学习,从党的好政策中找到了发展的‘金钥匙’。”

拓新路 助农产品走进高端市场

说起和全国人大机关的情缘,不能忘记许崇峰。

作为全国人大机关到陵城区边临镇的第一批挂职干部,许崇峰自2017年开始常驻西于架村,结合村情实际,帮助农业提档升级,引导楚轩生态园向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转变,并成功获评省级休闲精品园区。在他的推荐下,楚轩蔬菜水果走进京津冀的高端市场。园区的良性发展,也得到了全国和省人大机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2022年开始,镇村合力打造西于架村农旅融合发展新品牌——“醉乡村·西于架”。去年12月,该品牌成功晋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能申报成功除了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也离不开林大山的勤恳付出。”边临镇副镇长吴会容真诚地说。

林大山是全国人大机关年轻干部,2023年10月挂职西于架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刚来到村里时,他负责西于架村“醉乡村·西于架”景区评级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申报工作。

为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他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方便走村入户。经过1个月的调研,他收集了西于架村的详细信息和图片资料,精心制作了上百页的PPT和申报材料,图文并茂详尽展示了西于架村的优势和特色,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今天给大家介绍我们村的特色产品——八分甜、两分酸的大棚种植西红柿!自然成熟,让您品尝到小时候的味道……”6月19日下午4点,“德轩家乡味”抖音直播间开始直播了。“德轩家乡味”是德轩党建联合体打造的电商名片。2020年,边临镇党委、政府顺应“跨村联建”发展趋势,联合西于架村、东于架村和郭庄村抱团发展,打造德轩党建联合体,西于架村作为中心村,主要承担帮扶带动周边村发展的任务。

“‘德轩家乡味’抖音号涨粉的过程很不容易,除了产品质量要有保障,还要让观众喜闻乐见。”边临镇人大代表、郭庄村党支部书记姜洪涛说,林大山参与了直播间起步阶段场景搭建、灯光、设备调试、团队培训等工作。万事开头难,初创阶段最难,多亏了林大山的帮助。

惠民生 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西于架村,绿树掩映下的村路干净整洁,村民门前的盆栽精致温馨,一幅宜居和美的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西于架村目前有陵城区“美丽庭院”80家。这里面有市人大代表、西于架村妇联主席时艳云的一份功劳。

村里20余名留守妇女在楚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找到合适的工作。“上岗前,时主席免费给我们提供培训,现在平均每月我能领到3000元,还能方便照顾家里老人。”西于架村村民于立明高兴地说。

“我在一次代表联系群众的履职工作中了解到,村里留守妇女希望在家附近就业,挣钱和顾家两不耽误。”随后,时艳云到留守妇女家中了解她们的家庭情况和就业需求。在她的牵线搭桥下,34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除了帮助村民就业增收,时艳云还在村里组织“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以家庭和谐促进村风和谐。”时艳云说。

今年3月,市人大机关干部张婷婷来到西于架村任第一书记,续写接力帮扶惠民生的新画卷。

张婷婷积极联系山大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为联合体3个村的村民开展健康义诊;她还联系市交投公交公司争取优化公交线路,增设于架村公交站点;“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为联合体3个村100名孩子策划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研学游活动;大力推介西于架村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走进西于架村。

“我将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的要求,真蹲实驻、真帮实扶,努力推动西于架村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张婷婷说。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在西于架村这片热土上奋斗的各级人大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嘱托。

如今的西于架村,美丽宜居、产业兴旺,采摘、研学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干劲十足,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沉淀在内心的幸福,就是对人大代表、干部最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