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深化“1+16”工作模式 不断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质效

作者:拿起电视
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深化“1+16”工作模式 不断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质效
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深化“1+16”工作模式 不断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质效

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我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部署要求,持续深化“1+16”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典型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市16个区及所属功能区各执法队伍,全面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质效。

引领+示范 构建“一盘棋”格局

作为“1+16”工作模式的“领头雁”,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始终把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紧紧围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研究制定《天津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集中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等制度文件,统筹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先后组织召开全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会议、执法队长专业培训,并以“1+16”工作模式为依托,开展岗位练兵、深化交叉执法、强化部门联动,总结执法经验、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全市执法工作“一盘棋”格局。

宣传+教育 打造立体宣教模式

河西区采用“1333”模式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即由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支队伍化身宣传员,分3类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对3类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大型酒店、大型商超等)、按3类专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特殊作业安全等)开展一系列培训宣传活动。活动围绕重大隐患判定标准、主要负责人职责落实、安全文化培育、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讲解,切实有效提升辖区工贸、危化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目前已开展8期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对450余家次企业开展培训,受训600余人次。

线上+线下 织密双轨监督网络

西青区扎实开展“线上+线下”执法模式,利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对企业开展预约式巡查服务。建立网络巡查管理制度和巡查工作流程,按照“服务优先、线上闭环、按需指导”工作原则,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隐患治理、应急预案修订、重大风险演练等主体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同时,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依托“西青应急”公众号,开设“安全生产考题”,在执法过程中开展企业三类“重点人员”线上安全问答,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履职到位,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解剖+联动 凝聚三级串联合力

东丽区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执法2024年“解剖麻雀”专项督导检查方案》,将企业的管理和整改情况、街道的动员检查情况、区局的部署执法情况串联落地、综合体现。并按照“解剖麻雀”工作思路,确定试点企业,以座谈组、资料检查组、现场检查组同时开展工作的模式,组织各街道(园区)分管负责人、公共安全办负责人一同到该企业现场开展工作,重点关注企业各项制度落实落地等情况,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同时,强化对区局执法人员日常执法能力水平的考察,对街道公共安全办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切实推动企业主体、属地街道、监管部门三级责任有效串联。

检查+监督 深化协同联动机制

宁河区深入落实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要求,联合区检察院公益诉讼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与督查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履职到位,助推安全生产溯源治理。联合检查以安全生产抓早抓小抓苗头为基础,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安全生产内生动力。同时,以执法人员履职尽责为根本,督查执法人员严格落实行业及业务监管职责,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此项联合检查督查切实促进不同部门沟通协调,达到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实效。

靶向+提升 建立矩阵实训基地

保税区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方案,筛选一批有资源、有实力、有特色的作业场所、培训学校、教育示范点等纳入实训点为企业免费开放,分类打造保税区安全生产实训基地,通过建立基地矩阵、引育师资力量、开展定制培训,着力打造综合性、开放式、实用型实训平台。实训基地针对高风险作业危害因素复杂、危害程度大、对人员生命影响严重、易导致连锁事故的问题,把企业负责人的“心头忧患”、安全管理的“现场隐患”和一线作业的“操作过患”逐级化解于岗前实训和生产前端,切实助力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今年以来,扩增8处安全生产实训基地,累计组织20期企业学员进行实训学习。

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深化“1+16”工作模式 不断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质效

编辑/制作:殷月明

审校:朱欣凯

审核:刘春祥

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深化“1+16”工作模式 不断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质效
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深化“1+16”工作模式 不断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质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