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家4口中毒被送进ICU,1人不幸身亡!紧急提醒:不要吃、不要采摘野生菌类!

作者:家庭医生报

近日,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一户村民在山上捡拾野生菌后,误将有毒的鹅膏菌带回,烹饪食用后导致一家4口中毒,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一家4口中毒被送进ICU,1人不幸身亡!紧急提醒:不要吃、不要采摘野生菌类!

小彭的弟弟

6月26日,记者采访获悉,一名老人于25日晚不幸离世,其余三人仍在全力救治中。

误食有毒鹅膏菌

一家四口被送进ICU

小彭一家来自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克朗村。据他介绍,6月19日,小彭的母亲和弟弟到离家不远的山上去摘蘑菇,误将有毒的鹅膏菌带回。当天中午,小彭的外公来走亲戚,大家一起吃的饭食中,就有从山上摘的蘑菇。“谁也不会想到,外公、爸爸、妈妈、弟弟全部中毒。”

20日凌晨,四人感觉有中毒的迹象,马上去了米易县人民医院,医生了解情况后立刻将他们送到抢救室,进行洗胃和输液抢救。之后,四人被送入ICU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1日,小彭的外公和弟弟病情加重,医生安排转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2日,小彭父母也因病情加重转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3日晚,小彭的父母和弟弟病情稍微稳定,转入综合ICU继续透析治疗。24日,外公转入综合ICU救治。“短短几天时间,连下6张病危通知书。”

4人被诊断为蕈类中毒

资料显示,鹅膏菌属包含大约600个伞菌物种,包含一些世界有名的最毒菇类。

云南疾控曾发文称,剧毒鹅膏菌在云南乃至全国都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菌所致。

一家4口中毒被送进ICU,1人不幸身亡!紧急提醒:不要吃、不要采摘野生菌类!

几种有毒的鹅膏菌(图据“云南疾控”)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出具的病危通知书显示,小彭的父母、弟弟、外公4人均为被诊断为蕈类中毒(白罗伞)。4人出现了肝功能损害、急性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

6月26日,因病情严重,小彭69岁的外公于25日晚不幸离世。目前,其15岁弟弟、42岁母亲、37岁父亲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中,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避免误食毒蘑菇的最好方法

就是不要随便采食野生菌

不少人认为,颜色越鲜艳的蘑菇,意味着毒性越大。其实,仅靠颜色辨认毒蘑菇不可取。有些致死的蘑菇种类呈纯白色或者灰色,如鹅膏属中的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裂皮鹅膏等。而不少颜色鲜艳的蘑菇是可以食用的,比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

由于至今仍然缺乏简单的辨识方法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规避误食毒蘑菇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随便采食野外蘑菇。

一家4口中毒被送进ICU,1人不幸身亡!紧急提醒:不要吃、不要采摘野生菌类!

川渝野生毒蘑菇图鉴(据四川疾控中心)

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出现以下症状,要高度怀疑中毒。

1.消化道反应 此为毒蘑菇中毒的早期症状,多数在食用后2小时左右发病,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2.神经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幻觉、心跳减慢、嗜睡、认知障碍、言语困难和肌肉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会抽风、昏迷等。

3.内脏损害症状 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受损,表现为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会感到体内发热等。

4.呼吸道症状 有些毒蘑菇可引发呼吸系统问题,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5.血液系统症状 潜伏期6~12小时,最长可达2天,患者会出现黄疸、急性贫血等。

发生毒蘑菇中毒后,第一时间要催吐,尽可能把未吸收的毒物吐出体外,如服用清水或淡盐水,用手抠咽部,刺激呕吐,直到吐出的物质无色、无味,同时尽快就医。由于毒蘑菇中毒的机理十分复杂,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有效救治措施。

来源:综合红星新闻、央广网、人民网、家庭医生报

编辑:周芸

审校:陈师睿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