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作者:伩蕊说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文|蛋挞先生

编辑|t

引言

1955年,大陆开始对战场功臣进行大授衔。其中,倍受世人瞩目的莫过于十大元帅的评选。

毕竟从战场上九死一生走来的高级将领那么多,并非每人都能被授予元帅军衔。名单未公布前,十大元帅军衔花落谁家没人知道。

当然有很多人推荐粟裕,认为他是军事奇才,擅长逆境中打仗且功勋卓著,极有可能他能被选为元帅。

可最后确定的人选中粟裕并没有上榜,这点出人意料,那这一切究竟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十大元帅)

一、粟裕落选元帅军衔,多人为其鸣不平

1955年的这场授衔仪式,可谓万众瞩目。

由于是首次大授衔又没有任何经验参考,组织对这次授衔看得十分慎重,经过多方评选,最后评出共1048位被授衔将领,而被授军衔的最高级别就是元帅。

由于党内从德高望重者太多,从这么多人杰里挑选出十个人来确实相当不易容易。当时呼声高的有周总理、李先念、邓爷爷、谭震林等人。

大家为了选谁当元帅僵持不下,还是毛主席站出来建议“地方工作者最好不要参选”。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毛主席)

言外之意元帅名单得从军区评选,这样一来,元帅的评选任务就简单许多。

经过多方评比,前几大元帅名单早已确定,等敲定最后一位元帅时众人犯难起来,按道理粟裕沉着冷静运筹帷幄,打仗有勇有谋,毛主席曾夸赞他:“指挥正确灵活勇敢。”

所以按照功劳,粟裕当之无愧能成为元帅。然而名单公布后大家傻眼了—元帅里并没有出现粟裕,反而在大将名单中粟裕被排在第一位。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十大元帅)

尽管大将和元帅之间只差一级,可是很多纷纷老兵为老上级“鸣不平”,认为这个排行榜的确委屈了粟裕。

粟裕未能授衔元帅,是否真的委屈他了?其实,按照当时标准来看,他能落选也在情理之中。

二、粟裕:入党晚资历浅,厚积薄发成大才

为什么这么说?且先看粟裕的简历。

粟裕是侗族人,1907年出生于湖南。

1926年加入共青团,第二年才入党并任职班长。

人生起点虽不高,好在粟裕后续发展十分劲猛。1934年长征期间,粟裕已经成红十军团参谋长,也就从这时候起,粟裕的人生高度又迈向新起点。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粟裕年轻照)

抗战期间粟裕表现可圈可点,尤其在1940年黄河决战中,粟裕凭一己之力率军打败敌人并歼敌1万1千人,这一仗让粟裕彻底成名。

皖南事变后粟裕任职新四军师长,人生之路持续走高,而到解放战争时粟裕的军事才能更加突出。

他打仗时十分干脆果决从不拖泥带水,对敌情能够快速判断决策。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粟裕和毛主席握手)

1947年莱芜战场上,面对敌军20万美械装备大军压境,我军人数不足19万的情况下,粟裕冷静带军进攻敌人弱点,步步为营不骄不躁,硬是扭转逆境造就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有很多将领就如何攻打淮海提出自己建议,有大胆冒进的,也有谨慎保守的。

而粟裕也坚持自己的保守打法,他分析局势后断定白崇禧已在长江以南布下防线,如果过于冒险进攻势必会鱼死网破,到时候双方绝无赢家。为此,粟裕便提出先攻徐州,再以徐州为支点向四周辐射进攻。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淮海战役老照片)

这个想法别出心裁,立马获得大家支持。

事实证明粟裕的决策十分正确,经过三个月苦战,最终淮海战役以我军胜利告终,顺便歼灭消灭敌人将近56万人。

从入党到建国短短20年里,粟裕能从一名小兵成长为参天大树,他天才般的军事才能没人敢质疑。

然而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正是他的厚积薄发,到头来才被拒之于元帅门槛之外。

三、四条元帅标准出炉,粟裕落选无人反驳

原来,评选十大元帅共有四条重要标准。

第一是必须为建党早期重要活动的领导者。上世纪20年代建党之初,多数元帅早已成长为一方领袖。

举个例子,同样在1927年贺老总已是国九军师长。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贺老总)

朱老总、刘伯承和聂荣臻等人都是南昌起义的重要发起者。而彼时的粟裕刚满20岁,身份仅仅是班长。与其他几位元帅相比,他资历浅得不是一星半点。

第二是指挥参加过我军各个时期的重要军团作战。

土革和反围剿战斗中,几大元帅均积极参与过战斗,每个人都立下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平型关战斗和长生口战斗都是我军在诸元帅的指挥下团队作战的经典战役。当然解放战争更不必说,几乎每场大型团队作战中均有这些元帅的身影。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百团大战旧照)

然而全面抗战之前,粟裕虽参加过多项战斗,但都是以参与者的形式战斗,他的级别还没高到能够指挥团队作战,直到1938年他才成为代理司令员。

由于前半段军事生涯稍显低调,这个标准粟裕依旧无法达标。

第三点,元帅人选必须是我党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者。

我党发展的时期有以下几个关口:分别是1921年成立早期—土革—反围剿—长征—抗战—解放战争。

纵观粟裕的军事生涯:他1927年入党,彼时已错过党内发展早期阶段。土革、反围剿和长征期间,粟裕的官职并不够高,只是执行者而非指挥者,所以这个条件又排除粟裕。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粟裕将军)

第四是被授衔者必须级别很高。

这考验的是被授衔者的影响能力和综合能力。

十大元帅每个人都是人中龙凤,他们人格魅力突出,在军中声望颇高。关于这点,粟裕虽多少都沾点边,然而从年龄来看他还是过于年轻。

粟裕虽然成长也快,但与之相比起各位元帅,仅是后起之秀。

十大元帅在1952年都已是军中最高级别指挥官,有的是军中司令政委,有的是军委副主席。彼时的粟裕由于旧疾复发,只能暂时坐副职。

很多人为粟总的军衔鸣不平,但看了4条元帅标准后,却无人能反驳

(粟裕)

纵观以上四个条件,粟裕并没有很好满足,如果选上了,反而会引来质疑,他只能遗憾与元帅失之交臂。

不过,一个有杰出才能的人不管年纪多轻资历多浅,到头来是金子总会发光。而粟裕就是这样的金子,大浪淘沙中他越战越勇,最后成长为一代大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参考资料

[1]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会同县人民政府.2024-02-06

[2]揭秘: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的评定标准.宝鸡政法.2019-12-19

[3]粟裕:十大将之首 战争年代屡立奇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0-08-09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