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两人各执己见,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然而就在这时,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基耶夫突然抬

作者:面包夹知识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两人各执己见,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然而就在这时,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基耶夫突然抬手给了朱可夫两巴掌。

二战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给参战各国都带来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但也涌现出了许多名将。

而在当时的苏联国内,有这样一个人受任于败军之际,最终力挽狂澜,甚至被当时的人称为苏联最后的希望,他就是在世界史上都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朱可夫。

时间倒回至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战前与苏联秘密订立的合约,启动“巴巴罗萨计划”想要灭亡苏联。

德军的装甲车如同野兽一般碾碎了苏联的防线,苏军在没有战前准备的情况下兵败如山倒,只得任由德军深入苏联腹地。

当时的朱可夫,年仅45岁,却已经是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他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对垒,并在苏联三年的国内战争中积攒了许多用兵方略和经验。

面对国家危难,他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想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壁垒。

虽然朱可夫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的情况更为危急。在当时按照德军的进军路线,莫斯科、基辅等多个重要城市都已经被列为了德军的重点进攻对象。

面对累卵般的危局,斯大林决定死守南线的基辅,以阻止德军南下,但朱可夫对此提出了强烈反对。

他认为基辅固然重要,但莫斯科才是苏联的心脏,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他力排众议,建议暂时舍弃基辅,集中苏军保卫莫斯科。

然而斯大林的固执和暴脾气是众所周知的。听到朱可夫的反对意见后,他勃然大怒,两人在军事会议上不由分说的开始争吵。此时其他人都噤若寒蝉,大家都觉得朱可夫要倒霉了。

就在这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这个人是斯大林的随身侍卫阿尔卡季耶夫。他突然冲上前去,对着朱可夫的脸颊狠狠地扇了两巴掌!

清脆的耳光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响亮,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斯大林本人。

阿尔卡季耶夫面对朱可夫茫然又愤怒的表情,厉声呵斥表示要让朱可夫注意言辞,履行自己的天职,服从斯大林的安排。

这两记耳光打断了朱可夫的辩解,也打醒了他。朱可夫捂着火辣辣的脸颊,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他知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国家的命运比个人的荣辱更重要。

尽管朱可夫被解除了职务,但斯大林的固执最终还是为他的错误决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基辅沦陷,数十万苏军将士壮烈牺牲,德军长驱直入,兵临莫斯科城下。

危急关头,斯大林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放下身段,亲自登门拜访朱可夫,恳请他重新出山,力挽狂澜。

朱可夫没有计较个人得失,毅然接受了新的任命,肩负起保卫首都的重任。

朱可夫深知,面对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德军,正面作战并非明智之举。于是他果断调整战略战术,利用苏联广阔的国土面积和严寒的气候,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断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和士气。

最终朱可夫在莫斯科城下成功阻击了德军的进攻,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也让斯大林彻底认识到了朱可夫卓越的军事才能。

从此朱可夫成为斯大林最信得过的将领,他也被誉为“苏联的救星”。

在漫长的卫国战争中,朱可夫参与指挥了几乎所有重大战役,从莫斯科保卫战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从库尔斯克会战到解放柏林,他身先士卒,运筹帷幄,一次又一次将苏联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欧洲战场的硝烟终于散去。在苏联人民庆祝胜利的欢呼声中,朱可夫骑着白马,率领着胜利的军队,接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战争结束后,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成为苏联历史上获得最高军事荣誉的将领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苏联的军事统帅,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忠诚,为苏联人民赢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

而那两记响亮的耳光,也成为了朱可夫传奇人生中一个特殊的印记,时刻提醒着他,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走向胜利的彼岸。

参考:央视网《[视频]揭秘前苏联大元帅·朱可夫的传奇一生》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两人各执己见,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然而就在这时,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基耶夫突然抬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两人各执己见,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然而就在这时,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基耶夫突然抬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两人各执己见,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然而就在这时,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基耶夫突然抬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两人各执己见,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然而就在这时,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基耶夫突然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