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啥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姑姑太平公主?

作者:淡定糯米1

唐朝的皇室宫闱,向来是权谋与血腥并存的地方。公元713年,李隆基刚刚登基为帝,便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处决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公主,怎么就沦落到如此境地?她与李隆基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要知道,在不久前的唐隆政变中,两人还曾是并肩作战的盟友。李隆基为何要在登基之初就除掉这位功勋卓著的姑姑?是忌惮她的权势,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谜团,看看唐朝宫廷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太平公主的命运,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太平公主,生于公元665年,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她的出生恰逢其时,正值武则天开始掌握实权,逐步确立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作为帝后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从小就备受宠爱,享受着无与伦比的荣华富贵。

武则天对这个小女儿的宠爱,可以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太平公主出生后不久,武则天就为她修建了专属的宫殿——太平宫。这座宫殿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甚至超过了一些皇子的居所。武则天还亲自为太平公主挑选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宫女和侍从,以确保她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

然而,武则天的宠爱并非无的放矢。作为一个政治家,她深谙权力的本质,知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宫廷中,仅仅依靠父母的庇护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武则天在太平公主幼年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的政治头脑和处事能力。

武则天经常在处理政务的间隙,将太平公主召至身边,向她讲解朝廷大事和为官之道。她还会让太平公主旁听一些重要的朝会,让她近距离观察朝廷中的权力运作。这些耳濡目染的经历,为太平公主日后参与朝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平公主聪慧过人,很快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政治敏锐性。她不仅能够快速理解复杂的政治局势,还能为武则天出谋划策。这让武则天更加确信,自己的这个小女儿将来必定能在朝廷中大有作为。

作为李唐皇室的重要成员,太平公主的婚姻自然也成为了一个政治筹码。武则天为她精心挑选了薛绍作为驸马。薛绍出身名门,其父薛元超是当时朝中的重臣。这门婚事不仅巩固了武则天与薛氏家族的联盟,也为太平公主日后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太平公主的婚姻生活并不如表面上那般风光。薛绍虽然出身显贵,但性格软弱,难以满足太平公主的政治抱负。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了薛绍的早逝。这一事件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太平公主背后的政治野心。

随着武则天逐步掌握朝政大权,太平公主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她开始参与一些重要的政治决策,并在朝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但与此同时,她也面临着来自兄长们的警惕和防范。尤其是太子李显和魏王李旦,对这个被武则天宠爱有加的妹妹充满了戒心。

太平公主深知,要在这个充满危机的宫廷中生存下去,仅仅依靠武则天的宠爱是远远不够的。她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联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她开始暗中结交朝中的重臣,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逐步在朝廷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太平公主的政治生涯真正开始于神龙元年(705年)的神龙政变。这场政变不仅改变了太平公主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

在武则天统治的末期,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武则天年事已高,对朝政的掌控逐渐松懈,而她宠信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则趁机把持朝政,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李唐宗室和朝中大臣们都意识到,若不采取行动,李氏江山恐怕就要断送在这两个小人手中。

在这危急关头,太平公主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行动力。她暗中联络了自己的两个哥哥——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以及一批忠于李唐的大臣,策划了这场惊天动地的政变。

政变当日,太平公主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突袭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的府邸。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中,张氏兄弟措手不及,很快就被生擒。太平公主亲自审问了这两个祸国殃民的小人,然后下令将他们处死。

与此同时,李显和李旦率领另一支队伍,控制了皇宫的重要关卡。他们迅速控制了局面,迫使武则天退位,恢复了李唐王朝的统治。

这场政变的成功,让太平公主一举成名。她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她证明了自己对李唐王朝的忠诚。这为她赢得了朝中大臣的信任和支持,也为她日后参与朝政奠定了基础。

政变成功后,李显继位,是为中宗。为了表彰太平公主在政变中的功劳,中宗特意赐予她"镇国太平公主"的尊号,并允许她参与朝政。这标志着太平公主正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

然而,太平公主并没有因此满足。她深知,在这个充满机遇和危险的朝廷中,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她开始积极参与朝政,在各种重大决策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能很快就得到了展现。她在处理朝政时表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和决断力,多次为朝廷化解了棘手的难题。例如,在处理边境冲突时,她提出了"以和为贵"的策略,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同时还巧妙地维护了唐朝的利益。

不仅如此,太平公主还善于结交朝中大臣,逐渐在朝廷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网络。她经常在自己的府邸举办文学沙龙,邀请朝中的文人学士参加。这不仅提升了她的文化影响力,也为她赢得了一批忠实的支持者。

然而,太平公主的崛起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警惕和不满。特别是中宗的皇后韦氏和长女安乐公主,她们视太平公主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暗中使绊子,试图削弱太平公主的影响力。

面对这些挑战,太平公主表现得游刃有余。她既不正面对抗,也不退缩示弱,而是采取了一种巧妙的平衡策略。她一方面继续为朝廷出谋划策,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另一方面也适时地表现出对中宗的尊重和服从,避免给人以觊觎权力的印象。

这种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宗虽然也对妹妹的影响力有所顾忌,但考虑到她在政变中的功劳和在朝政中的贡献,始终对她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信任和倚重。

就这样,太平公主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稳固,影响力不断扩大。她从一个被武则天宠爱的公主,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在唐朝的政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命运的车轮总是难以预料。就在太平公主觉得自己的政治生涯即将迎来巅峰之际,一场新的政变正在酝酿,这场政变将再次改变她的命运,也将把她推向一个更高的权力巅峰。

唐隆政变是太平公主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她权力达到顶峰的开始。这场发生在710年的政变,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让太平公主成为了朝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政变的导火索是中宗突然驾崩。中宗的死因一直是个谜,但很多人怀疑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所为。不管真相如何,韦后迅速控制了局面,立中宗的小儿子李重茂为帝,自己垂帘听政。这种做法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不满,他们担心韦后会重蹈武则天的覆辙,再次建立女主政权。

在这个危急关头,太平公主再次展现出了她的政治才能。她迅速联络了朝中的重臣,包括岳父武三思、姐夫薛稷等人,同时也拉拢了年轻有为的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他们共同策划了这场政变。

政变当天,太平公主亲自统领一支精锐部队,突袭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住所。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中,韦后和安乐公主毫无防备,很快就被擒获。太平公主当场下令处决了这两个长期与她作对的仇敌,为自己多年来受的气出了一口恶气。

与此同时,李隆基率领另一支队伍控制了皇宫,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李旦(睿宗)即位。这场政变的成功,不仅巩固了李唐王朝的统治,也让太平公主的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表彰太平公主在政变中的功劳,睿宗赐予她"同平章事"的权力,这意味着她可以直接参与朝政决策。不仅如此,睿宗还允许太平公主设立自己的府邸,配备大量官员,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

就这样,太平公主成为了唐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公主。她不仅掌握了实际的政治权力,还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她的府邸成为了朝中重臣必须拜访的地方,很多重要的政治决策都是在她的府邸中做出的。

然而,权力的巅峰也带来了野心的膨胀。太平公主开始干预朝政的方方面面,从官员任命到军事决策,无不要插手。她甚至开始干预皇位继承的问题,企图将自己的儿子薛崇胤推上皇位。

为啥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奢华生活也开始引起人们的不满。她的府邸豪华程度堪比皇宫,日常用度极尽奢侈。她还热衷于收藏珍稀艺术品,据说她的收藏中包括了许多国宝级的书画作品和珍贵的古董。这种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与当时民间的贫困形成了鲜明对比,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作为政变的主要参与者,李隆基本以为自己会得到重用,但太平公主却处处压制他,甚至试图将他排挤出权力中心。这种做法让李隆基感到深深的不满和危机感。

太平公主的野心和专横也引起了朝中其他大臣的不满。很多人开始担心,她会重蹈武则天的覆辙,最终篡夺皇权。一些忠于李唐的大臣开始暗中联络,准备采取行动制衡太平公主的权力。

就在这种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712年,睿宗突然宣布禅位给李隆基。这个决定打乱了太平公主的所有计划,也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太平公主显得措手不及。她试图阻止李隆基即位,但已经为时已晚。李隆基迅速控制了局面,开始了他作为唐玄宗的统治。

对于太平公主来说,这意味着她的权力巅峰即将结束。她的野心和专横已经引起了太多人的不满,而新皇帝李隆基显然不会容忍一个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权臣继续存在。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开始,而这场较量的结果,将决定太平公主的最终命运。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太平公主的处境急转直下。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公主,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她与新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成为了唐朝政坛上最引人注目的戏码。

起初,李隆基对太平公主采取了怀柔政策。他表面上尊重这位姑姑,保留了她的"同平章事"头衔,允许她继续参与朝政。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出于对太平公主在神龙政变中功劳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定朝局,避免激起太平公主支持者的反抗。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李隆基很快就开始采取行动,逐步削弱太平公主的权力。他首先从人事调整入手,将一批太平公主的亲信调离京城,安排到边远地区任职。这一举措大大削弱了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影响力。

紧接着,李隆基又下令对太平公主的财产进行清查。这次清查揭露了太平公主府中的诸多不法行为,包括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虽然李隆基没有直接惩处太平公主,但这次清查严重损害了她的声誉,也为日后对她采取进一步行动埋下了伏笔。

面对李隆基的步步紧逼,太平公主也没有坐以待毙。她开始暗中串联朝中的旧部,试图重新凝聚力量。她还多次在朝会上公开反对李隆基的政策,企图挑战新皇帝的权威。

713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了。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胤因为在朝会上公然顶撞李隆基,被贬为庶人,流放边疆。这一事件被视为李隆基对太平公主势力的重创,也标志着双方矛盾的公开化。

失去了儿子这个重要支持者后,太平公主的处境更加艰难。她开始变得孤立,很多曾经依附她的官员纷纷转而支持李隆基。即便如此,太平公主仍然不肯放弃。她开始秘密联络一些不满李隆基统治的势力,企图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

然而,太平公主的这些行动并没有逃过李隆基的眼睛。早在太平公主开始筹划政变时,李隆基就已经得到了密报。他决定先发制人,彻底铲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714年七月,李隆基突然下令逮捕太平公主及其支持者。这次行动来得突然而迅速,太平公主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控制了。同时被捕的还有她的女婿武崇训、侄子武延秀等人。

在随后的审讯中,太平公主被指控谋反。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李隆基还是以此为由,下令将太平公主幽禁在上阳宫。这座位于长安城北的宫殿,从此成为了太平公主的牢笼。

与此同时,李隆基还下令处死了太平公主的多名支持者,包括武崇训、武延秀等人。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家族也遭到了牵连。这一系列行动彻底瓦解了太平公主的势力,也向朝野上下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李隆基才是唐朝真正的掌权者。

被幽禁在上阳宫后,太平公主的处境变得极其凄凉。她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和影响力,只能在这座冷清的宫殿中度过余生。据说,李隆基曾经多次派人劝说太平公主自尽,但她始终拒绝了这个"建议"。

最终,在被幽禁两年后的716年,太平公主在上阳宫中去世,终年69岁。她的死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朝廷只是按照一般公主的规格为她举行了葬礼。

太平公主的陨落,标志着唐朝一个时代的结束。她的一生跨越了唐朝的几个重要时期,从高宗、武则天到中宗、睿宗,再到玄宗初年,她始终是朝廷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她的才能和野心推动了唐朝政治的发展,但最终也因为野心过度而走向了毁灭。

太平公主的败落,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唐朝从武则天时期的女性政治参与高潮,到玄宗时期男性专制统治的回归。这个过程中,太平公主既是参与者,也是牺牲品。

太平公主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的所作所为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议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她的评价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呈现出复杂多面的特点。

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由于太平公主的败落,朝廷对她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官方史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对太平公主的描述都带有明显的贬义。这些史书强调了她的专横跋扈、奢侈无度,以及谋反的罪行。这种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了人们对太平公主的认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史学家开始对太平公主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注意到,太平公主在政治上的才能是不容忽视的。她多次参与重大政治事件,如神龙政变等,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和组织能力。一些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公主的参与,唐朝的政局可能会更加动荡。

宋代以后,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对太平公主的评价开始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一些文人开始关注她的才学和政治才能,而不仅仅是她的野心和专横。例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就曾在诗中称赞太平公主的才华。

到了明清时期,太平公主的形象在民间文学中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许多戏曲、小说中都出现了太平公主的身影。这些作品虽然在历史真实性上有所欠缺,但却反映了民间对太平公主这一复杂历史人物的想象和解读。

在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中,太平公主的形象往往被塑造得更加立体。她不再只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些作品中的太平公主或聪明才智,或多情善感,或刚强果断,展现出了多面的性格特征。

太平公主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历史剧的创作素材。在这些戏剧中,她与李隆基之间的权力斗争常常被描绘得惊心动魄,充满戏剧性。这些作品虽然在历史细节上可能有所偏差,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大众对太平公主的认知。

在现代学术研究中,对太平公主的评价更趋向于客观全面。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她在唐朝政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例如,有学者指出,太平公主对佛教的支持对唐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在长安建立的善业寺,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

同时,太平公主的经历也为研究唐代女性地位提供了重要案例。她的政治参与程度之高,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罕见的。这引发了学者们对唐代女性政治参与、社会地位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太平公主的文化影响还体现在艺术领域。她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收藏家,据记载,她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书画作品。虽然这些藏品大多已经散佚,但她的收藏活动对唐代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建筑方面,太平公主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她主持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是唐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作。虽然这座宫殿已经不复存在,但它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对后世宫廷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太平公主的经历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唐代的诗歌到现代的小说、电影,太平公主的故事一直是创作者们青睐的主题。这些作品虽然在历史真实性上可能有所偏差,但却丰富了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想象。

总的来说,太平公主在历史上的评价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过程。从最初的贬低到后来的全面评价,反映了人们认识历史的深化。而她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则远远超出了她的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太平公主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继续吸引着后人的关注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