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作者:冰儿有事说

2024年6月27日,在这个本该欢乐的初夏时节,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却遭遇了噩梦。一次看似寻常的野外采菌活动,竟演变成了一场悲剧。一家四口因误食有毒的鹅膏菌而中毒入院,其中一人不幸离世,其余三人仍在与死神抗争。这起事件不仅牵动了当地民众的心,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一顿美餐酿成悲剧

6月19日,在米易县草场镇克朗村,41岁的李女士和她15岁的小儿子像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山上采摘野生菌。这是当地村民的一种习惯,也是增加家庭收入的一种方式。然而,这一天他们却无意中采到了致命的鹅膏菌。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中午时分,李女士的父亲、69岁的张老先生来家里走亲戚。一家人其乐融融,决定用新鲜采摘的野菌做一顿美餐。谁也没有想到,这顿饭会成为这个家庭的噩梦开端。第二天凌晨,四人相继出现中毒症状。他们立即前往米易县人民医院就诊。医生了解情况后,立即对他们进行洗胃和输液抢救,随后转入ICU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病情急转直下

情况并没有好转。6月21日,张老先生和小儿子的病情加重,被转送至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次日,李女士和她37岁的丈夫也因病情恶化而被转院。短短几天内,医院连续下达了6张病危通知书。攀枝花中心医院的诊断结果显示,四人均为蕈类中毒(白罗伞),出现了肝功能损害、急性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尽管医护人员尽了最大努力,但69岁的张老先生还是于6月25日晚不幸离世。截至6月27日,其余三人仍在医院接受治疗,生命仍然处于危险之中。更令人揪心的是,15岁的小儿子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社会各界伸出援手

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陷入了困境。家中的大儿子小彭,一个21岁的大学生,不得不在网上发起筹款求助。他的呼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截至6月26日下午4点,短短一天时间里,就有超过2.2万人次参与捐款,筹集资金超过40万元。这场爱心接力仍在持续,彰显了社会的温暖。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当地政府也迅速行动起来。草场镇克朗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为这家人申请了临时救助和低保,并发动全村村民进行捐款。多个部门也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醒群众注意野生菌的食用安全。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警惕野生菌的危险

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野生菌食用安全的警钟。据专家介绍,全世界已知的蘑菇种类有14000余种,大陆已知种类估计在4000种以上。而其中具有食用价值的仅占1/4,具有药用价值的更是只有1/10。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鹅膏菌属是最为危险的毒蘑菇之一。它们含有的鹅膏毒素即使经过高温处理也不会降低毒性。误食后可能导致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甚至引发神经精神症状。更为棘手的是,鹅膏毒素中毒的潜伏期较长,往往超过6小时,有时甚至长达10多小时。这种特性常常会误导患者和医生,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反思与呼吁

这起悲剧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野生菌虽然美味,但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加强科普教育: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力度普及野生菌鉴别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其中的危险。

完善医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蘑菇中毒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规范市场管理:严格管控野生菌的采摘和销售,杜绝有毒野生菌流入市场。

提高个人意识:公众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食用来历不明的野生菌。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最后,笔者想问问各位读者:在您的家乡,是否也有采食野生菌的习惯?您认为应该如何平衡传统习俗和食品安全?建议大家尽量别吃野生菌菇。#头条创作挑战赛##微头条首发挑战赛#

一家4口误食野生“鹅膏菌”中毒:1人身亡3人仍在救治,家属求助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