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七十岁之后,建议学懂“毛驴效应”,提前做好离开的准备

作者:布衣粗食

布里丹是大学教授,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用一堆草料喂养。

当地的一些农民,很爱戴教授,就每天送一堆草料给毛驴。

这下,毛驴每天有了两堆草料了。

按理说,毛驴会吃得更好,更加快乐。而事实却是相反的,毛驴看看左边的草,又看看右边的草,都很好,不知道先吃哪一堆才好。

犹豫了几天之后,毛驴饿得晕倒了。

这就是“毛驴效应”——不懂选择的人生,终究一塌糊涂。

当我们过了七十岁,就面临生老病死的困惑,要如何才能活得体面一些,就要学会选择什么样的活法,手里的东西如何安排。

你拥有的东西越多,就像面前的草料越多,选择对了,离开的准备就做得到位了,余生真正能向死而生。

七十岁之后,建议学懂“毛驴效应”,提前做好离开的准备

01

什么都等儿女安排,会伤害自己和家庭。

在很多老人的思维中,还固执地认为“多子多福”。反正自己老了,儿女会安排,不要着急。

同村的张大爷,有四个儿女,两个女儿,两个儿子。

张大爷和老伴,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种地是晚年的经济来源。

为了把儿女拉扯大,张大爷耗费了所有的钱财。

张大爷到七十岁,身体不太好了,但是没有伸手向儿女要钱。他认为,自己熬过一天是一天,熬不住了,儿女自然会想办法。

儿女却对张大爷的情况,视而不见。张大爷的余生,是老伴在照顾,也耗尽了家里所有的钱。

张大爷过世之后,这老伴就难过了。

没有一个儿女愿意接到自己家。女儿认为,自己从未拿到父母的财产,按照农村的习俗,也要管娘家;两个儿子认为,自己在外地打工,带着老母亲,不现实。

儿女们商议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也就一哄而散了。张大爷的老伴,只能继续靠种地养活自己,日子比黄连更苦。

对于老人来说,不去选择养老方式,就是听之任之,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在儿女看来,就是坐等赡养,很是讨嫌。

其一,对儿女抱着很大的希望,却没有和儿女好好沟通,两代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透明的。希望越大,后来失望越大。

其二,对自己的财产,没有安排,总是随心所欲地给哪一个儿女。都七十岁的人了,还在做偏心的事情,带来儿女之间的内耗。但是老人却浑然不觉。

其三,在五六十岁的时候,一直没有想过存钱,更没有退休的打算。导致七十岁的时候,家里没有财产。这就更糟糕了,还增加了大家的经济负担;若是持续穷困,老人的余生,自然会很凄苦。

七十岁之后,建议学懂“毛驴效应”,提前做好离开的准备

02

提前做好离开的准备,是明智之举。

老人不主动选择养老的方式,那就像毛驴,有很多吃草的想法,但是都没有付诸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局就是“天注定”。

古人说:“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我们不仅从五六十岁开始,就积极准备养老的物质条件,更要在七十岁的时候,主动安排后面的事情。

第一,家里的钱财,在以后,到底要归谁管理,如何分配。

人老了,钱财管理不一定行,甚至取钱都会很困难。

一些痴呆的老人,把钱丢了,也说不清。也担心钱被外人骗走。

把钱放到儿女的身上,留下账目,也在家人相聚的时候,对一次账目,这就万无一失了。

对于遗产的分配,应该有说法,避免儿女争来争去。

第二,夫妻之中,一个人先走,剩下的人要如何过日子,去跟随哪一个儿女;夫妻都走不动了,但都还可以活好几年,几儿女应该如何分担赡养的压力。

夫妻一起过世,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总要考虑,后走的人,如何过日子,是否要再找一个老伴。说清楚了,剩下的人,还是会有依靠。

老人想去跟随哪一个儿女,或者采用轮流养的方式。是要说清楚,不要把话藏起来,让儿女去猜想。要知道,儿女也忙,没有空去打哑谜。

如果儿女随意安排老人,把两位老人分开,这老人又不乐意了。这样的难处,应该处理在发生之前。

第三,医疗、长期护理需要有准备,并争取到儿女的认可。

生老病死是常事,当病入膏肓的时候,还要抢救吗?老人应该有自己的主张,避免过多消耗身体和钱财。

若是要请保姆,或者去养老院。老人自己说说看,儿女抓落实就行。

第四,关于墓地,也要安排,给子女最后的孝顺机会。

很多老人,讲究风水。那么关于墓地,自己去选择,也是可以的。别总是谈到墓地,就忌讳,就反对。

第五,人情世故方面,要交代清楚,把靠谱的人脉介绍给儿女,把老一辈的恩情,传递给儿女。

很多家庭,是有世交的。老人应该把这样的感情留住,尤其是对自己有恩的人,子子孙孙都要去回报。

交情是互帮互助的关系,也是人的恩德,还体现了家风。千万不要让儿女们,做了白眼狼;丢了好心人。

七十岁之后,建议学懂“毛驴效应”,提前做好离开的准备

03

有人说:“生命是一场旅程,要好好享受每一刻。”

不同的旅途,应该做不同的事情,这就是“顺其自然”的人生。

人到七十古来稀。活到这个岁数,不容易,往后就不得不面对生死了。

也没有人知道,意外或者明天,哪一个先来。

多少老人,夜里睡下去,第二天就没有醒来。若是什么都没有交待,活着的人,难免会更加忙乱。

活多少年,我们不能把握,但是如何安排余生,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尽量减少生死带给家庭的负面影响,这是老人应有的认知。

好的家庭,一代人送走一代人,顺顺利利,生生不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