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键时候还是医用液态氧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守护“生命线”

作者:丹东天茂气体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关键时候还是医用液态氧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守护“生命线”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赣医一附院)创办于1942年,是江西省赣州市唯一的省直省管三级甲等医院,同时也是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协同单位、全国百强医院。医院现有黄金、章贡两大院区,编制床位3328张,总建筑面积405386平方米,年门急诊150万人次,出院13万人次,手术5万人次,建有江西省级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省级救援医学中心,拥有直升机标准停机坪,是江西省赣南区域空地一体化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供氧充足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2022年12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数量的激增,给公立医院医疗救治带来了巨大压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患者用氧需求成为医疗救治的重中之重。

医用氧气是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重要医疗资源,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条件,供氧充足是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前提要求。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是危及生命的主要问题。医用供氧成为改善血氧状况、支撑生命、赢得救治时间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从面罩给氧、雾化治疗,到高流量氧疗、呼吸机辅助呼吸,都需要消耗大量医用氧气。若氧气供应不足,将很大程度影响救治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危重症患者的氧气吸入量是普通患者的10倍以上,造成医院用氧量达到日常用氧量峰值数倍。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如何升级、改造医用氧气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医用氧气,满足用氧峰值供给,是全国各级医疗机构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时候还是医用液态氧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守护“生命线”

多措并举保障“救命氧”供给

此前,赣医一附院主要靠中心供氧系统,将中心制氧站输出的氧气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及各个病房终端处,实现医疗用氧。医用氧气供应主要依靠分子筛制氧机(以压缩空气为原料采用压缩、转换、吸附原理制取氧气)和医用氧气钢瓶供应,可以满足“平时”用氧需求。进入疫情新阶段后,用氧需求成倍数增长,以往的供氧方式难以满足新冠感染患者用氧需求。

作为立足赣南、面向赣粤闽湘四省的区域医疗中心,赣医一附院是赣南地区救治新冠感染患者的“主战场”。面对繁重艰巨的医疗救治任务,医院多措并举,全力破解供氧难题,有力保障氧气供给,千方百计守护患者医疗救治“生命线”。

一是勤调度,实现供氧责任清单化。成立工作专班,由医院主要领导亲自推动,靠前指挥,一线部署,每日召开专题调度会,分析用氧形势,研究解决对策,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做到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

二是重统筹,推进供氧调配精细化。全院资源施行“一盘棋”统筹,根据临床实际,优化分配方案,分类分区域动态调配氧气供应,统筹解决临床用氧需求。举全院之力设置新冠感染患者病房,优化布局,制定《新冠感染患者氧疗方案》,科学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私人定制”诊疗方案,确保宝贵的医用氧气发挥最充分、最合理、最大化效果。

三是强供给,确保供氧能力高效化。一方面,医院紧急增购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300余台,缓解治疗设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坚持“只能气等罐,不能罐等气”原则,积极与保持供应关系的供氧公司联系,安排专车接送,增加运送频次,从每天一次变成每天两次,切实保证病人吸氧治疗。

四是扩容量,拓宽供氧渠道多元化。液氧储槽供氧系统由低温液体储槽、汽化器、减压器、输送管道等组成。用氧时,液氧从液氧储槽流出后经汽化器气化,再经减压装置调压,经供氧管道输送到各医疗单元使用。医院发挥省级疫情防控基地建设优势,紧急在两个院区各新建液氧站1个,加大液氧供应量,供氧能力翻倍提升,为新冠感染救治提供了有力支撑。液氧站从启动建设到投入使用仅用了10天时间,拥有8个5立方米液氧储罐(1立方米液氧约可气化为800立方米气态氧),高峰时期每天可供给40立方米液氧,可有效满足全院3600张临床用氧需求,同时节约了大量资金,根本性解决供氧问题。下一步,医院将继续以液氧作为主气源供应氧,力保医用氧气安全、稳定、持续供应,为守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时候还是医用液态氧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守护“生命线”

“平战结合”加强氧气供给保障

高位推动是保障供氧充足的根本。医用供氧问题涉及面广,关联部门多,统筹难度大,形势情况急,需要主要领导参与谋划、部署,才能推动上下一盘棋,全院一条心,一体化统筹各类资源,全局性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为保障供氧提供坚实有力保证。

途径多元是保障供氧充足的重点。当前,受场地、资金、审批等原因,绝大部分公立医院供氧来源单一,供氧能力有限,仅可满足“平时”日常氧气需求,这也是制约“战时”供氧保障的关键。重大疫情大考时,氧气需求成倍增加,现有的供氧量就显得杯水车薪。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可通过新建或扩建液氧气站,拓宽供氧渠道和供氧量,“增加充氧次数”即可快速解决“战时”供氧需求。

优化管理是保障供氧充足的关键。不同疾病患者用氧需求不一,普通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和危重症患者用氧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医院结合临床实际和用氧需求,按照“平战结合”原则,优化病区设置,合理安置患者,按需调配高流量用氧设备,以最小的氧量救治更多的患者,确保医用氧气使用效益最大化。

基地建设是保障供氧充足的基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房的建设作了全面指导,强调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医疗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优化传染病医疗资源区域布局,提升应对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助力实现区域分开。近年来,医院立足省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优势,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加快防疫大楼建设,合理划分功能布局,基地“平时”为一所集医教研防一体的分院区,设置相关床位,“战时”可迅速转换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使用,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利用传染病院区或者其他病区快速扩充传染病救治床位,迅速实现功能转换。疫情防控救治基地为有效保障“战时”包括氧气供给在内的救治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文: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何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