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秀水桥影 | 白云桥

作者:嘉兴正春和文化

摄影 | 干根华、夏 松

文 | 郭红英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看到白云桥这个名字时,崔颢的诗句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云桥边自然是没有“晴川阁”的,但江南四月的绿树定然不会少;桥边估计也没有“鹦鹉洲”,可芳草萋萋的景色总也是不会差的。

秀水桥影 | 白云桥

憧憬中,循着小路问询过来,我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来到新塍镇南洋村27组与沙家浜交界处。在一片绿色的麦田中,我远远地望见了绿树掩映下的桥的侧影。沿着羊肠小道,两边芳草萋萋:白色的蛇床花浮动在草叶上,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紫色的野豌豆花绽开娇俏的翅膀,翩翩欲飞;车前草摇晃着一根根小棒,开出一点点微不可见的小黄花。这桥果真是如名字一般诗意的存在。

快步向前,转过田头,白云桥赫然出现在眼前。水泥的桥面,水泥的栏杆,中间似乎修补过了,还有几截锈迹斑斑的铁栏杆。乍见之下,我顿时蒙了:这怎么可能是座古桥呢?分明是座破旧的水泥桥。之前的那些美好的想象与诗情画意瞬间灰飞烟灭。难道是因为同名我搞错了?或者是被拆了重造了?各种念头在我脑海里翻腾。

蹲下细细看,终于发现点蛛丝马迹。两边护栏上缠满薜荔,郁郁葱葱几乎淹没栏杆,扒开稠密的枝叶,我惊奇地发现靠近桥面的护栏竟然是石头做的,这个发现令我大喜过望。再看桥的另一端,没有被薜荔覆盖的残留的抱鼓石上雕刻着花纹。这花纹与一般石桥上刻的别无二致,呈祥云状。虽然不新奇,但足以证明,这是座古石桥,至少曾经是。但缘何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呢?

转到桥下,从侧面看,谜底终于揭开了。这确确实实是一座五孔梁式石板古桥,水中的桥墩为4块石板并立而成。桥的东、西两头还分别保存着9级石阶,只是上面被铺上了水泥板,想来是由于现代生活离不开车子,石阶不方便出行。隐约还能看到墩帽上有细腻精美的雕刻,呈花状,桥栏上也有祥云的花纹。

奈何桥上薜荔繁茂,垂挂下来像绿色的帘子,我根本看不到桥名。不过也正是这缠绕的薜荔藤蔓,让被水泥敷面的古桥在不伦不类中,总算透露出些许古意来。让人想到年久失修的老屋和原始森林中的老树,它们都是被时间覆盖同时也被绿植覆盖的沧桑身影。时间给予人皱纹、驼背,却让一座老桥在河面上更显古朴端庄。

转至另一侧,野树横生,枝枝蔓蔓,无法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拍照,也看不清桥墩上的桥联。

民国《新塍镇志》卷六《津梁》篇中记载:“白云桥(新塍东)五里,光绪三十三年重修。”桥的具体始建年代不详。桥长28米,宽2.3米,桥身上刻有“重建白云桥”。

白云桥南、北两侧均有桥联,资料中显示南联是“浮空利涉舟行明镜,桑麻夹岸诞登人在白云”,北联是“溯鸳水于三秋过分烟雨,踏凤山之一曲时超风云”。

我站在桥上远眺,河水较为清澈,真是水平如镜,两岸的绿树倒映其间,尤添静谧。曾听朋友说,他小时候去新塍,经常坐船穿过白云桥。可以想象迎着清风,小船儿在水面滑行时的轻快,那是真正的“舟行明镜”。那时候的古桥很美,通身石头,还有石望柱。

从钱宝云老师拍摄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望柱头有圆有方,东、西两端为圆球状,中间两个为方形,雕刻着花纹。可惜现在面目全非,只有水泥望柱,桥身的石板上也被浇筑了水泥。

秀水桥影 | 白云桥

再说“人在白云”。虽不能置身云端,但白云倒映在河面上,人过桥时,仿佛在白云间穿行,倒是非常贴切的形容。也许当初建桥时,正是看到了悠悠白云一团团浮于水面,人仿若在云中,胸有万壑,于是想起“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此桥才被叫作“白云桥”。不过,无论是因为人似身在白云,还是想起了崔颢空灵的诗句,这都是极有情致的。

如果说南联让人想到了当时桥侧的秀丽风光,那么北联则着重对桥的史脉渊源做了一个交代:“鸳水”,嘉兴有“鸳鸯湖”,即南湖和西南湖,两湖相连,形似鸳鸯交颈;“凤山”,新塍能仁寺小蓬莱一带因地形像丹凤展翅,故称“凤山”。

这么美的桥,缘何沦落至此?我很是不解。正好不远处的地里有一老翁在劳作,于是我上前询问。这才得知此桥多年前曾断裂过,有人掉落河中,后来才在上面浇筑了水泥,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2009年1月28 日下午3点多,一对探亲回来的母子骑摩托车到桥上时,突然感受到一阵剧烈的晃动。没等到反应过来,只听两声巨响,母亲回头一看,坐在后面的儿子不见了,自己的摩托车也卡在了桥洞中。原来桥面上的一块石板发生断裂掉入水中,小孩跟着掉了下去,好在及时被村民救起。

秀水桥影 | 白云桥

这之前,此桥乃是交通要道,是南洋村村民来往新塍的必经之地。由于老桥年久失修,加之近来车辆剧增,除了行人,还有载货物的三轮车等,使其不堪重负,导致事故频发。这之后,桥曾被封过一段时间。

我看了边上的水泥文保碑,标注是2010年3月,也就是那件事故发生的一年后。

既要保住古桥,又要保证村民通行,最后当地有关部门在修复与重建两者之间选择了中庸,即在老桥上浇筑水泥。

了解了来龙去脉后,我心生遗憾,倘若10多年前来看它,还能见到其秀丽端庄的姿态。而如今的它,面目全非,只能从侧面窥探一二当年的风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忽然想到崔颢《黄鹤楼》的最后两句,感觉倒是应了此时我的心境。眼前此景,真是“古桥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秀水桥影 | 白云桥

编辑:柴 琤

责编:李 利

审核:林 荣

【来自:文艺秀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