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抗日联军(75)痛歼索旅 第一路军走出低谷 风云突变 老岭突围

作者:守护赤土

老岭会议结束后,杨靖宇和魏拯民共同指挥了伏击伪军索旅和袭击通辑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的战斗。

老岭会议期间,日伪加紧调集日军守备队、伪靖安军索旅、伪奉天骑兵教导团等部队,"围剿"辑安抗联武装。

伪骑兵教导团抗联第1军的手下败军,领教过它的厉害。索旅不同,其自认为兵强马壮,骄横自负,没有把抗联放在眼里。索旅是由伪骑兵第42团和步兵第32团组成的一个混成旅,由旅长索景清少将和日本军事教官饭家中佐统领,原来驻防热河。索旅士兵多系蒙古族人,擅长格斗,装备精良,行动快速,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伪军,因镇压热河的抗日活动"有功",被吹捧为"满洲剿匪之花"。索旅于1936年被调到东边道地区,参加对抗联第1军的"大讨伐",先驻通化,后移驻辑安,虽未与抗联兵对兵、将对将地进行正面交锋,但经常进山"搜剿",烧毁山寨,残害群众,气焰嚣张。

于是,杨靖宇和魏拯民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法痛歼敌军。

1938年6月6日,魏拯民率第2军一部袭击了辑安县蚊子沟,把二十余名伪警察全部缴械。6月9日,杨靖宇又派出部队,在辑安小青沟南坡绿水桥子截击了伪警察大队的给养车。6月11日,索旅听说蚊子沟警察被缴械,给养车被截,便派出第32团1营和警察大队一部共二百余人向蚊子沟扑来。

闻知毒蛇出洞,6月10日这天,杨靖宇早早地率领四百余名战士进入了家什房子沟,在公路两侧一片狭长的灌木丛和杂草地段布设伏兵,十几挺机枪分别架在沟口南坡和沟口对面小西沟两侧的山梁上,形成交叉火力网,与架设在沟口北岗的两门迫击炮相呼应,封锁公路和沟口的木桥。整个口袋阵纵深长达1公里,布置妥当了打蛇的口袋。

索旅第32团1营和伪警察大队在蚊子沟扑了空,驻了一宿,于12日早晨返回县城。家什房子沟门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骄横跋扈的索旅部队自命不凡,令伪警察先行一步,为他们开路。伪警察知道深浅,料想"开路"不会有好果子吃,便故意拖延造饭时间,让索旅1营先走。伪军回城心切,不待伪警察吃完早饭,便逼着一批抓来背给养的民夫上路,集合队伍出发。伪警察畏畏缩缩,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伪军警各有各的盘算,杨靖宇却早就把他们都算计好了,长长的"口袋"够把他们统统装进去的。

待他们一头扎进家什房子口袋阵,等到背给养的民夫刚过去,杨靖宇的指挥枪就响了。埋伏了两天的"猎手"们,将一腔怒火喷向敌人,霎时,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公路附近地势低洼开阔,敌人被抗联战士密集的火力压得进退不得,乱作一团,转眼死伤过半。部分残敌钻到木桥下负隅顽抗,终究敌不住抗联居高临下的打击和随后发起的猛烈冲锋。激战一小时,二百多敌人除少数伪警察逃散外,基本上全部就歼,日军顾问小越也被抗联击毙。这次战斗,抗联缴获机枪2挺,步枪一百余支,手枪数十支,而抗联仅伤亡2人,是一次以小代价获取大胜利的漂亮伏击战。

消灭了索旅第32团1营后,杨靖宇和魏拯民商量,要对通辑铁路工程发动新的攻势,重点破袭阳岔至辑安的工事区,让通辑铁路工程进一步瘫痪。

阳岔工事区是辑安工事第八区,由日本今井组负责施工,施工地段从阳岔村北直至土口子岭前,全长10公里。除了阳岔村附近地势稍微开阔外,其余地段都是深山峡谷,老岭河从谷底蜿蜒流过。第11号和第12号铁路桥梁及土口子隧道工程,都在这一段工事区以内。自从3月13日杨靖宇率兵炸毁、烧光老岭隧道工程以来,日伪军加强了阳岔至辑安工事区的警戒,日军守备队和伪军骑兵一百多人驻守这一带铁路沿线,并配备了精良的武器装备。

1938年6月19日傍晚,杨靖宇、魏拯民指挥抗联第1军教导团、第2师张团和第2军教导团共七百多人,兵分三路,进入阳岔西山和土口子附近的密林中,准备同时对阳岔工程分区、第11号和第12号老岭铁路桥梁、土口子隧道工程以及阳岔工事区今井组宿舍区发动袭击。午夜23时许,三支队伍同时向各自的打击目标发起猛烈进攻。阳岔至土口子铁路工地,枪声火暴,杀声震撼山谷。

第一路抗联勇士冲下山坡,切断敌人铁丝网,迂回到东山脚下,包围了今井组事务所和宿舍。战士们猛打猛冲,击毙了顽抗的日军和伪警察,纵火焚烧了今井组事务所办公室、宿舍、伪警察分所,以及工地仓库、厂房,并将阳岔工事区的对外通信联络设施全部捣毁。

第二路抗联勇士,向阳岔村南3公里的第11号和第12号铁路桥梁工地发起猛烈进攻。他们炸开铁丝网,击毙8名日军哨兵,冲进工地,俘虏90名日伪人员,其中有日本工程师竹内和小林,解放中国劳工七百余人,然后,将桥梁工地烧成一片火海。

第三路抗联勇士,击溃了守卫土口子隧道的日伪军,破坏了一些工地设施,将工地一些建筑材料和"东亚土木株式会社"值班室一把火烧成灰烬,把烧不掉的水泥、石灰都掀到河里去。

三处战场,全线告捷。这次破袭行动,是抗联继奇袭老岭隧道以后,给予通辑铁路工程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使阳岔至土口子地段的施工足足瘫痪了两个月,经济损失在20万日元以上。日寇哀叹:"6月19日,是通辑线建设史上用血染成的最悲惨的日子。"

5天以后,6月24日晚,杨靖宇又指挥部队,再一次袭击土口子隧道工程。连续袭击土口子隧道,是因为它是通辑铁路的关键工程之一,隧道工程量之大,仅次于老岭隧道,要将它来个彻底的破坏。在杨靖宇正确决策下,攻击土口子隧道的部队发展顺利,一举攻歼了守备工地的日伪军,击毙日寇铃木一雄、横田警一等多人,解放了二百五十多名中国劳工,俘虏了一批日方施工人员。这次对土口子隧道的破袭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该烧的烧了,该炸的炸了,将施工现场砸了个稀烂。

后来,据日本"满铁"编写的《通辑线建设工事志》记载,通辑铁路施工期间,"以杨靖宇为首领的约六百人的集团","无休止地干扰工程,致使工程遭到数十次袭击,受害很大"。从抗联破袭老岭隧道以来,日寇在通辑铁路工程各段采取了增调和紧急招募警备人员,增加警犬、警鸽等各种手段,仍然无法抵御抗日联军的不断袭击,以致工程被迫停工两个月之久。直到8月,在抗联第一路军向辑安以北山林地区转移以后,通辑铁路才恢复全面施工。按照原来的计划,通辑线应该在1939年3月完工,结果直到这年9月末才最后修成这条铁路,工期整整拖后了半年时间。

1938年,抗联第一路军移师老岭之后,其抗日斗争走出低谷,再次达到高潮,战果辉煌。春、夏两季,第一路军频频出击,连打许多胜仗。迄8月底,第1军的人员有所增加。根据地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东从阳岔小青沟,西到双岔河乡、台上乡,南起大路乡、榆树林镇、太平乡,北到清河镇,总面积达到六百多平方公里。这一切表明第一路军在历经两次西征严重损失之后,再次走上振兴之路。

然而,第1军第1师师长程斌叛变投敌,使得第一路军风云再起,处境不利。

第1军第1师师长程斌,于1938年6月29日,在辽宁本溪附近的碱场叛变投敌。程斌的叛变,对第一路军危害甚大,不仅使第1军第1师基本上瓦解,更可恶的是,程斌将其所熟知的第一路军领导人的行踪、所属各部队的番号、活动规律、战略部署、战术原则、密营设施等重要机密,皆向敌人暴露,因而给第一路军带来极大危害。尤其令杨靖宇感到痛心的是,刚刚走上重振之路的第一路军今后的战略发展部署全部被打断。老岭会议刚刚开过,第一路军部队连续破袭通辑铁路工程,重新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他和魏拯民都希望能以老岭山区为依托,逐步向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开展,重新打开南满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同时准备第三次西征,打通与关内八路军的联系。程斌的叛变将这一切都破坏了。

鉴于这种情况,为了应付这突变的形势,保存实力,粉碎敌人新的进攻,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决定采取紧急措施,改变部队的编制和重新制定战略部署。1938年7月中旬,第一路军主要领导人再度于辑安老岭召开紧急干部会议,即第二次老岭会议。会上,根据程斌叛变后的形势,重新研究了第一路军各部游击活动的方向,决定取消原定的第1军再度西征的计划,并对第一路军实行改编,取消军和师的番号,在总司令部领导下组成1个警卫旅和三个方面军,各部队实行分区作战。

第一方面军于当年8月在金川县的黑瞎子沟首先正式编成。曹亚范任指挥,伊俊山任政治部主任,尹夏太任参谋长,下辖1个团和1个机枪班,兵力约二百五十人,拟活动在辑安、通化、临江及辉发河南、北诸县。

1938年11月25日,第2军第6师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金日成,有350人,活动在长白、抚松、濠江、临江及东满四县。

1939年7月,第2军第4师、第5师改编为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陈翰章,共300人,活动在东满四县和绥宁地区。

第一方面军编成之际,日伪为实行其"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又开始对第一路军进行第三次"大讨伐"。这次"讨伐",日伪调集了一万五千余人的兵力,并利用刚投降过去的程斌等叛徒为鹰犬,编成各种类别的"讨伐队"、"宣抚班"、"工作班"。敌人采取"跟踪追击,四面包围,断其粮道,绝其补给,逐步压缩包围圈"的手段"围剿"抗联,并在天空派遣飞机对抗联监视、跟踪、侦察。敌军还提出了"专打杨靖宇,不打抗联小部队"的口号,散布"杨靖宇已经投降"等谣言来蛊惑、动摇抗联军心。

面对敌人的疯狂"讨伐",杨靖宇和魏拯民决定率刚编成的第一路军警卫旅和第一方面军一部共四百余人,离开老岭根据地,向北方的通化、临江一带山林实施机动,提前跳出日伪军尚未形成的合围圈。8月2日,两人率队出发,第一路军历史上气壮山河的老岭突围战就此打响。

1938年8月2日下午,抗联先头部队刚刚出发,就在庙岭附近发现了敌情:进驻老岭的"满洲剿匪之花"-﹣伪军索旅的骑兵第42团和步兵第32团各一部共计三百余人,出辑安赶往庙岭来堵截抗联。接到敌情通报,杨靖宇指挥部队第一方面军四百余人在老岭山区的通(化)辑(安)公路长冈地区的埋财沟设伏,准备伏击前来"讨伐"的伪靖安军索景清旅。

埋财沟是长冈地区一条由西北伸向东南的小山沟,沟的两边和上掌全是高山。长冈公路在沟东侧的山坡上蜿蜒到沟掌,与通向八宝沟的山路交会,交会处的地势比较平展。往下是一条小河的源头,两岸繁生着灌木丛,是宜于部队隐蔽和起而向公路冲杀的有利地形。杨靖宇派一个连控制东南方制高点,在长冈公路两侧的草木丛中布置了伏兵,安排好机枪火力点,在北面山腰建立了临时指挥所。一切布置就绪,已经是午后两三点钟了。

这时正是盛夏季节,烈日当空,一丝风也没有。索旅经过一上午行军,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伪军顺长冈公路进入埋财沟,休息打尖,伪兵们脱了上衣、白衬衫,晾在路旁小树上,抹着汗水,随便抓个什么东西忽达忽达地扇风,满口粗言秽语地骂娘。敌人不知道,埋伏在近旁的抗联战士,早已用黑洞洞的枪口瞄准着他们。

"啪"的一声脆响,杨靖宇的指挥枪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埋伏在草棵、树丛中的抗联战士一跃而起,用密集的火力抵近射击,当即撂倒敌人一片。伪军疏于防范,在抗联第一波突然打击下,伤亡惨重。但索旅毕竟经过严格训练和实战锻炼,应变能力强于别的伪军。当抗联战士端上刺刀向他们冲杀时,他们已开始组织抵抗,一面发挥伪兵善于格斗的特长,顶住抗联战士第二波打击;一面分兵夺取制高点,企图改变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尽管索旅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抗联战士锐不可当的士气,是索旅伪兵望尘莫及的。索旅第42团原是骑兵,改为步兵时间不长,爬山钻林的本领和山地作战的经验,也远远比不上抗联。所以,经过一番拼杀,索旅又有重大伤亡。"满洲剿匪之花"遇上了最为强劲的对手,叫苦不迭,乱哄哄地向山林里逃散。索景清和日本军事教官声嘶力竭地在一旁督战,也无可奈何,难以挽回颓势。经一小时激战,长冈公路和两侧山坡,横躺竖卧着许多敌人的死尸和伤号,被遗弃的枪支弹药散了一地。正当抗联战士准备打扫战场、肃清残敌的时候,东南山顶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机枪发射的一串串子弹,在沟底抗联战士脚下击出一簇簇尘灰。抗联部队遭受这意外的打击,发生了伤亡。原来,控制东南方制高点的某连连长陈秀明见敌人大势已去,便带着战士下山缴枪抓俘虏。一股敌人便乘机爬上山头,抢占了制高点后组织新的反扑。

杨靖宇命令部队立即夺回制高点。敌人居高临下,用密集火力阻止抗联的反冲击,抗联组织几次进攻都未能成功。这时,天色已近黄昏,战斗不宜久拖不决,参谋长杨俊恒亲自率领战士,向山头发起又一次冲击。突然,敌人扔出的一颗手榴弹在杨俊恒身边爆炸,他和身边的几个战士不幸被弹片击中要害,壮烈牺牲。杨靖宇顿时怒发冲冠,要亲自率队拿下山头,身边警卫人员将他死死拽住。杨靖宇再次组织冲锋队,增调机枪加强火力掩护。丢失制高点的陈秀明连长十分懊悔,要求参加冲锋队,立功赎罪。他和冲锋队的战士们一道,高喊着"向敌人讨还血债""为杨参谋长报仇"等口号,奋不顾身,向制高点发起更猛烈的进攻,终于一鼓作气夺回了山头。敌人大部分被击毙,只少数跳崖逃走。

索景清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只得领着一伙残兵败将,在苍茫夜色掩护下向县城方向逃走。抗联共毙伤敌人六十余名,俘敌三十余名,缴获机枪9挺,步枪一百三十余支,手枪4支,望远镜2架,其他军需品若干。日本指导官骑兵中尉西田重隆和步兵上尉高冈武治被打死。第二天黎明,杨靖宇派一个连队继续搜索,又捉拿了十几个躲藏在树林子里的伪军,缴获1挺机枪,十余支步枪。至此,长冈战斗胜利结束。

经抗联在家什房子沟门和长冈两次沉重打击,索旅第32团和第42团主力基本上被抗联歼灭了。"满洲剿匪之花"抗不住凌厉的霜雪,从此委靡不振。据说,索景清后来只带了几个随身侍从,是哭着离开辑安的。

战斗结束后,杨靖宇和官兵们装殓了杨俊恒的遗体,将这位英勇善战的抗联将领安葬在杨家沟附近的岗梁上。

长冈之战后,杨靖宇继续率队北上。10月18日,杨靖宇、魏拯民率领的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及第2军1个团共四百余人的部队,准备经过临江、翻越四方顶子山,向金川方面转移。但是,部队行至临江县八道江附近板石沟北部的岔沟地方时,突然遭到日伪军一千五百余人的包围。敌参战部队有日军中川、富森部队,伪军李佑等部,敌人布下了八道帐篷构成的所谓"铁壁合围阵"。敌我双方对垒的最近距离只有五十米远。包围圈上空,敌人的飞机不断散发传单,下有叛徒程斌等前来劝降喊话。敌声言抗日联军"插翅难飞",还许诺:杨靖宇若投降便委予"东边道司令"的头衔。但是,敌人所得到的答复只是抗联战士们的猛烈还击。激战终日,敌人始终未能突破我军的防御阵地。

天黑下来了,山下的敌人停止了进攻,用机枪构成严密的火力封锁线,又燃起一堆堆大火,将山上山下照得通亮,防止抗联突围。

杨靖宇意识到增援的敌人第二天一定会赶到,这个黑夜是抗联突围的最后机会。他和魏拯民再次召开干部会议,部署突围。杨靖宇这时冷静下来了,他对大家说:白天突围所以不成功,主要是突破口没有选对,抗联容易冲出去的地方,也是敌人封锁最严密的地方。我们必须选择一个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突围!接着,他起身察看敌情,发现西北火堆较为稀疏。原来那里是一道断崖,敌人显然想不到抗联会从那里突围。经过讨论,他下定了决心:选拔一支"冲锋队",就从那里突破!突围时间选定在拂晓:后半夜之前敌人肯定会十分警惕,抗联抓紧时间休息;拂晓时对方已疲惫,抗联突然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19日凌晨,杨靖宇机智果敢地趁敌疲惫松懈之时,组成"冲锋队"出发。一小时后,"冲锋队"突然从断崖下到山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敌人据守的西北山冈。刚刚惊醒的敌人被迫与抗联展开白刃战。抗联发挥善于近战、夜战的特长,打得敌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最终,抗联杀开一条血路,完全突出重围。

因天色朦胧,难辨敌我,所以惊慌失措的敌军在抗联突围之后,还在那里交战,待到他们发现是在自相残杀后,抗日联军已经无影无踪了,敌军只好自我抱怨。敌人在报纸上哀叹:"19日拂晓,敌向着北方牛天部队正面,……拼命突破包围阵","在大激战中,杨等乘着夜阴而脱走"。岔沟突围,毙伤敌军七十余名。这一战斗表明,任凭敌人布下天罗地网,也难以降伏大智大勇的抗日联军。部队突围之后,杨靖宇、魏拯民分别率部向北部和东部山区转移,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