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000万尾鱼投放澜沧江后集体失踪,4年过去,6旬老人靠此“翻盘”

作者:完美梦想9

引言

每一个成功的人在创业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今天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个养鱼人,他的名字叫作何杰秋。那么今天的主题就是何杰秋在澜沧江投放6000万尾鱼,花700万捕捞,如今年销售额3000万。

6000万尾鱼投放澜沧江后集体失踪,4年过去,6旬老人靠此“翻盘”

2006年左右,国家对钢铁行业开始大力整顿,在广东从事了大半辈子钢铁生意的何杰秋意识到钢铁行业利润越来越低,自己也干不了多长时间了,于是他果断的放弃了当时的事业前往全国各地寻找新的商机。

2008年前后,何杰秋从别人口中听到一个消息:在云南地区澜沧江小湾库区当地正在大力发展渔业,何杰秋寻找项目已经两年时间了,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何杰秋立马赶到了云南。在经过实地考察后,何杰秋发现养殖业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刚刚发展阶段,从事养殖业在未来大有可为。

6000万尾鱼投放澜沧江后集体失踪,4年过去,6旬老人靠此“翻盘”

说干就干,何杰秋立即拉了几个投资人并且找了一个团队,再次实地考察澜沧江的小湾库区适不适合养鱼,经过考察后,团队一致认为库区周边的地势较高,水流量比较大,本来是不适合养鱼的,鱼苗的成长需要的时间较长一些。但是库区内的藻类微生物环境对于一类鱼的成长又非常有利,再加上当地对于养鱼有很好的扶持政策,何杰秋还是大胆的做出了再创业的决定。

寻找了适合的鱼苗之后,何杰秋在当地购买了6000多万尾鱼苗放到了江面宽500米、水深超过300米的小湾库区当中。何杰秋同时也咨询了当地的专家,专家初步认为在该库区养出来的鱼质量应该是上乘的,同时建议他有合适的项目也要尽可能的放手去干。

6000万尾鱼投放澜沧江后集体失踪,4年过去,6旬老人靠此“翻盘”

何杰秋大为振奋,但是家人对何杰秋的创业行为不理解。家人们都觉得何杰秋已经60多岁了,和他同年纪的人有的都已经开始养老了,何杰秋还拿了这么大一笔投资在陌生的行业瞎折腾,估计全国都没有几个人敢这么干。

不过何杰秋很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觉得现在团队都已经建立起来了,鱼苗也已经打到水库里了,如果现在退出就等于所有的投资都赔进去了,坚持干下去还有可能回本甚至盈利。很快一年时间到了,正常情况下,鱼苗已经到了成熟期,可以捕捞投入市场了,何杰秋和几个投资人就请了捕捞队开始对投放的鱼苗进行捕捞,想看看收获怎么样。

6000万尾鱼投放澜沧江后集体失踪,4年过去,6旬老人靠此“翻盘”

但是捕捞队连续多次下网一条鱼都没有捞到,何杰秋和他的团队只能干着急。后来何杰秋又陆续请了17家捕捞团队均一无所获,这个时候6个投资人坐不住了,一看没有收获一下子走掉了4个。聘请了团队员工也走了一多半,公司账面上的债务也让何杰秋和另外两个投资人有些欲哭无泪。

就在何杰秋都认为自己这次投资打了水漂时,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余建波教授给何杰秋打来了电话。余建波教授认为自己有办法能帮何杰秋把这些鱼捞上来,当时于建波教授给何杰秋提出的条件很高,如果能将鱼捕捞上来的话何杰秋就要支付给他700万的资金。

6000万尾鱼投放澜沧江后集体失踪,4年过去,6旬老人靠此“翻盘”

这个让所有人都认为狮子大开口的要求何杰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原来经过余建波教授的研究,澜沧江小湾库区的水体结构比较复杂,他所放养的鱼苗大都在水下160多米的深处活动。之前何杰秋所聘请的捕捞队渔网最多能到达40米处,所以一无所获自然也不难理解了。

果不其然,何杰秋专门定制了新的渔网聘请捕捞队伍捕捞,这次真的从水底深处打捞上来满满一网的鱼。捕捞上来的鱼生长了足够的时间个头非常大,肉质鲜嫩细腻,属于质量上乘的野生鱼。在咨询了懂行的人之后,何杰秋将鱼的价格定在了20元一斤,要远远高于人工饲养的鱼价。

6000万尾鱼投放澜沧江后集体失踪,4年过去,6旬老人靠此“翻盘”

没想到在云南当地以及周边的广东、四川多个省份很快有餐馆上门找他合作了,就连不少批发市场渠道都纷纷打来电话。何杰秋养的鱼出名之后,很快出口到了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如今何杰秋所养的鱼每年产量都能超过2000万吨,销售额最少也在3000万元。

结语

何杰秋的成功不仅和他出人的商业天赋有关,更与何杰秋敢想敢干、果断决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当然,在关键时刻于建波教授的技术头脑也起到了大作用,如果没有知识与技术做支撑,相信现在的何杰秋或许又是另外一种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