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生母被俘虏,在敌国为奴15年,救回后第一件事却是赐死公主

作者:奥特曼打斐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令人震惊的往事。一位皇帝的生母,曾被敌国俘虏,沦为奴隶长达15年之久。她经历了无法想象的屈辱和苦难,终于在儿子的努力下重获自由,回到故土。然而,让人不解的是,这位刚刚脱离苦海的母亲,回国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下令赐死一位公主。这位公主究竟是谁?她为何会遭此厄运?皇帝的生母又为何会做出如此残酷的决定?这一切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谜团。

靖康之变:北宋的灭顶之灾

世人皆知北宋的灭亡,却不知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公元1127年,北宋朝廷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变"。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金兵大举南下,直逼汴京城下。北宋朝廷上下顿时乱作一团,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当时的宋徽宗早已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可谁曾想,这对父子俩面对金兵的进攻,竟然束手无策。

金兵攻城的号角声响彻云霄,城内百姓们惶恐不安。宫中的妃嫔们更是慌乱不已,有的在哭泣,有的在祈祷,还有的在收拾细软准备逃命。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有一位年轻的妃子显得格外镇定,她就是后来的韦太后,也就是未来宋高宗赵构的生母。

当时的韦氏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因为生下了皇子赵构,才被封为贤妃。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在这一天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就在金兵攻破汴京城的那一刻,韦氏正抱着年幼的赵构,焦急地等待着宫中的安排。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名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宫殿,气喘吁吁地说道:"娘娘,不好了!金兵已经攻破城门,正朝皇宫杀来!"韦氏闻言,心中一惊,但她并没有失去理智。她赶紧吩咐身边的宫女:"快!带着小皇子从密道逃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构被宫女带着从密道逃出了皇宫。而韦氏却来不及逃走,被闯入宫中的金兵抓获。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金兵们如狼似虎地冲进皇宫,将所有的皇室成员都抓了起来。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还有众多的后妃、公主、皇子们,全都成了阶下囚。韦氏和其他宫女们被粗暴地押送到金兵的营地,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北上之旅。

这段旅程对于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室成员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他们饥寒交迫,备受凌辱。有的公主和妃子甚至不堪受辱,选择了自尽。而韦氏却咬紧牙关,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为了自己的儿子赵构。

皇帝生母被俘虏,在敌国为奴15年,救回后第一件事却是赐死公主

终于,他们到达了金国的都城。韦氏原以为苦难就此结束,却没想到更大的折磨才刚刚开始。金国皇帝下令,将这些俘虏分别安置。宋徽宗和宋钦宗被囚禁起来,其他的皇室成员则被贬为奴隶。

韦氏被送到了浣衣院,成为了一名洗衣女工。从此,她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干活,洗那些又脏又臭的衣服。她那双曾经保养得如玉般光滑的手,很快就变得粗糙龟裂。但她从不抱怨,因为她知道,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就这样,韦氏在金国度过了漫长的十五年。这十五年里,她经历了无数的屈辱和苦难。她被当作物品一样,多次被金国贵族转手送人。有时候,她甚至会想到放弃,但每当这个念头出现时,她就会想起自己的儿子赵构,那个她拼命保护逃出生天的孩子。

她不知道赵构现在过得怎么样,是否安全,是否还记得自己这个母亲。但她相信,只要自己还活着,就总有重逢的一天。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韦氏度过了这漫长而艰难的十五年。

韦氏的悲惨遭遇

韦氏从贵为贤妃到沦为女奴,这巨大的身份落差让她一时难以适应。在金国的浣衣院里,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宫中贵人,而是一个卑微的洗衣女工。每天天还没亮,她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

浣衣院里的工作异常繁重。韦氏和其他女奴们需要处理大量的衣物,有些是金国贵族的华丽服饰,有些则是军营里士兵的破旧衣裳。无论是什么样的衣物,她们都必须仔细清洗,不得有丝毫马虎。

韦氏的双手很快就被泡得发白发皱,指尖被冰冷的水泡得生疼。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浣衣院的监工极其严厉,动辄打骂。稍有不慎,就会遭受皮鞭的抽打。韦氏曾亲眼目睹一个年轻女奴因为不小心弄破了一件贵族的衣服,被活活打死。

除了繁重的劳作,韦氏还要忍受金国士兵的欺辱。那些粗鲁的士兵经常借着送衣服的机会,对浣衣院的女奴们肆意调戏。韦氏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依然保持着几分昔日的风韵,常常成为士兵们觊觎的对象。

有一次,一个醉醺醺的金国将领闯入浣衣院,看中了韦氏。他强行将韦氏拖出浣衣院,想要带回营帐。韦氏奋力反抗,却被狠狠地掴了一耳光,打得她头晕目眩。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浣衣院的女官及时赶到,告诉那个将领韦氏是专门为贵族洗衣的女奴,不得随意带走。这才使韦氏免遭更大的羞辱。

然而,这样的险情并非只有一次。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韦氏多次被转手送人。每一次,她都像是一件物品,被随意赠送、交易。有时是被赏赐给立了军功的将领,有时则是被送给金国的某个贵族。

在一位金国贵族家中,韦氏被安排做了厨房杂役。她每天要起早贪黑地劳作,烧火、洗菜、切肉、刷锅。那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从小养尊处优的她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但她却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有一次,韦氏在准备晚宴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珍贵的瓷碗。贵族大怒,命人将她吊起来鞭打。韦氏被抽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醒来后,她发现自己被扔在了柴房里,身上的伤口已经结了痂。

皇帝生母被俘虏,在敌国为奴15年,救回后第一件事却是赐死公主

就这样,韦氏在金国度过了漫长的十五年。这十五年里,她经历了无数次的转手,每一次都意味着新的环境、新的折磨。有时她是洗衣女工,有时是厨房杂役,有时甚至被当作田间劳动的奴隶。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韦氏见证了无数悲惨的故事。她看到有的女奴因为不堪折磨而自尽,有的则在严酷的劳动中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还有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奴,被金国贵族看中,成为了他们的玩物,最后不是疯了就是病死了。

韦氏曾经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每当她想到自己的儿子赵构时,就又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她不知道赵构现在是否安好,是否还记得自己这个母亲。但她相信,只要自己还活着,就总有重逢的一天。

在这十五年里,韦氏学会了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她学会了如何讨好主人,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她的身体因为长期的劳作而变得粗糙,但她的意志却变得越来越坚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韦氏渐渐听到了一些关于南方的消息。她听说有一个叫赵构的人建立了南宋,正在积极地与金国交涉,想要赎回被俘的皇室成员。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韦氏就会暗暗祈祷,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获自由。

宋高宗赵构的登基与复仇

在韦氏被俘的这十五年里,她的儿子赵构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那个在母亲怀中哭泣的幼童,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君主,建立了南宋王朝。

赵构的登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靖康之变后,他侥幸逃脱,辗转逃亡到了南方。起初,朝廷中还有其他皇室成员争夺帝位,但赵构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手腕,最终登上了皇位,是为宋高宗。

然而,即便成为了皇帝,赵构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金兵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南宋朝廷不得不频繁迁都,从应天府(今南京)到临安(今杭州),再到建康(今南京),最后才在临安稳定下来。

在这动荡的局势中,赵构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他任用岳飞等名将抵抗金兵,同时也积极与金国展开外交谈判。他深知南宋此时实力不足以与金国抗衡,因此采取了以和为主的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手段赎回被俘的皇室成员,尤其是他的父亲宋徽宗和兄长宋钦宗。

赵构派出了多批使臣前往金国,试图与金国谈判。然而,金国对南宋的要求却极为苛刻。他们不仅要求南宋每年进贡大量金银财宝,还要求南宋承认自己是金国的藩属国。这些条件对于赵构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谈判一次次地破裂,赵构的心情也越发焦躁。他知道父兄和其他皇室成员在金国受尽折磨,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特别是想到自己的生母韦氏,赵构更是夜不能寐。他曾多次派人秘密打探韦氏的下落,但始终没有确切的消息。

就在这时,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屡立战功,威望日隆,引起了秦桧等主和派大臣的忌惮。他们向赵构进谗言,说岳飞有反叛之心。赵构虽然对岳飞颇为信任,但在朝中各方势力的压力下,最终还是下令将岳飞召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死。

皇帝生母被俘虏,在敌国为奴15年,救回后第一件事却是赐死公主

岳飞的死让许多主战派大臣心灰意冷,南宋的军事实力大为削弱。然而,这反而为赵构与金国的谈判创造了条件。金国见南宋放弃了军事对抗,态度也渐渐软化。

经过多年的艰难谈判,赵构终于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国达成了和议。根据和议条款,南宋承认金国为上国,每年向金国进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帛二十五万匹。作为交换,金国同意释放被俘的宋朝皇室成员。

然而,就在赵构满怀期待地等待父兄和生母归来时,却传来了噩耗。宋徽宗和宋钦宗早已在囚禁中去世,而其他大部分皇室成员也已经不在人世。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赵构悲痛欲绝。

就在赵构几乎绝望之际,又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的生母韦氏还活着,即将被送回南宋。这个消息让赵构欣喜若狂,他立即下令在京城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准备迎接自己阔别多年的母亲。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韦氏踏上了南归的路途。当她的车驾slowly进入临安城时,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百姓。人们好奇地张望着,想要一睹这位经历了十五年磨难的太后的风采。

赵构亲自来到城门迎接。当他看到那个衣着朴素、面容憔悴的妇人时,一时间竟认不出那就是自己的母亲。十五年的苦难已经将昔日雍容华贵的贤妃变成了一个沧桑的老妇。

母子相认的场面感人至深。赵构跪倒在韦氏面前,痛哭流涕。韦氏则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儿子,那个当年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经是一国之君。这一刻,仿佛弥补了这十五年来所有的苦难和思念。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这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时,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正在酝酿。韦氏的归来,不仅没有给宫廷带来和睦,反而引发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而这一切,都要从韦氏回宫后的第一个决定说起。

韦氏复仇

韦氏回宫后的第一个决定震惊了整个朝廷。她要求赵构立即下令彻查当年靖康之变中所有背叛宋朝的官员和将领,并予以严惩。这个决定让原本欢欣鼓舞的朝廷顿时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韦氏的这个要求并非无的放矢。在被俘的十五年里,她不仅亲身经历了金国的残酷统治,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了当年靖康之变的诸多内情。她知道,宋朝之所以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不仅仅是因为金兵的强大,更是因为朝中有许多奸臣叛将,他们或是投降金国,或是在危急时刻临阵脱逃,导致了宋朝的迅速崩溃。

赵构对母亲的要求感到为难。一方面,他理解母亲的愤怒和复仇心理;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如果真的彻查当年的事,恐怕会牵连到许多现在朝中的重臣,这可能会导致朝局动荡。

然而,韦氏的态度异常坚决。她在朝堂上公开指责那些当年背叛宋朝的人,称他们是"千古罪人",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她的言辞激烈,态度强硬,让许多大臣都感到不安。

在韦氏的坚持下,赵构最终下令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组,专门负责调查靖康之变中的叛国行为。这个决定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许多官员开始忐忑不安,生怕自己或亲朋好友被牵连其中。

调查很快就展开了。首先被调查的是当年负责守卫汴京城的将领们。韦氏提供了许多她在金国听到的内情,这些信息为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很快,就有几位当年的将领被证实在金兵攻城时临阵脱逃,他们被立即逮捕,并被判处了极刑。

皇帝生母被俘虏,在敌国为奴15年,救回后第一件事却是赐死公主

接下来,调查的范围扩大到了文官群体。韦氏指出,当年有不少官员在金兵入城后立即投降,有些甚至主动为金国效力。这些人中,有些已经去世,有些则仍在朝中担任要职。调查组根据韦氏的指证,开始一一核实。

随着调查的深入,朝中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每天都有新的官员被传唤问话,有些人甚至在夜里被秘密逮捕。一时间,人人自危,草木皆兵。

有些大臣开始暗中反对这场调查。他们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五年,重提旧事只会影响朝廷的团结,不利于抵抗金国的威胁。但韦氏对这些声音置之不理,她坚持要将调查进行到底。

在这场大规模的清算中,有一个人引起了特别的注意,那就是秦桧。作为当朝的宰相,秦桧在靖康之变后曾被金国俘虏,后来又回到南宋为官。韦氏怀疑秦桧在被俘期间可能与金国有不正当的勾结,要求对他进行严查。

秦桧的案子成为了这场调查的焦点。作为朝中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秦桧自然有很多支持者。他们极力为秦桧辩护,称秦桧是被迫投降,后来回到南宋后一直忠心耿耿,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韦氏却拿出了一些在金国时听到的证据,指出秦桧在被俘期间曾主动向金国献计,建议金国如何攻打南宋。这个指控如同一枚重磅炸弹,让整个朝堂都震惊了。

秦桧极力否认这些指控,称这些都是污蔑。他请求赵构明察秋毫,不要听信谗言。赵构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不愿意相信自己最信任的大臣会有如此行为;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重视母亲的指控。

就在朝廷因为秦桧案而陷入混乱之际,又一个意外事件发生了。一位自称是当年靖康之变亲历者的老兵突然出现,声称掌握着一些重要的证据。这位老兵的出现,让本已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位老兵名叫王铁柱,自称当年是禁军中的一名小兵。他声称,在金兵攻城的那天晚上,他亲眼目睹了一些大臣秘密会见金国使者的场景。在那次秘密会面中,这些大臣向金国献上了汴京城的防御图,并承诺会在金兵进攻时打开城门。

王铁柱的证词引起了轩然大波。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这些大臣的行为无疑是叛国罪。然而,由于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很难找到其他证人来证实王铁柱的说法。

韦氏坚持要彻查此事,而朝中的一些大臣则认为王铁柱可能是有人故意安排来搅乱朝局的。双方争执不下,朝廷陷入了更深的混乱之中。

皇帝生母被俘虏,在敌国为奴15年,救回后第一件事却是赐死公主

就在这时,又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发生了。一位自称是当年金国将领的人突然现身,带来了一份惊人的文件。这份文件的内容,将彻底改变这场调查的走向,也将改变南宋的政治格局。

韦氏的晚年生活

这位自称是金国将领的人带来的文件,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当年参与靖康之变的不仅仅是一些大臣,还包括宋朝皇室内部的一些成员。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震惊了整个朝廷。

文件中详细记录了一些皇室成员与金国的秘密联络,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韦氏曾经极为信任的人。这个发现让韦氏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困惑。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也开始怀疑这场复仇行动的意义。

赵构面对这个局面,决定暂停调查。他认为继续追查下去,只会让朝廷陷入更大的混乱。同时,他也担心这些调查可能会影响到母亲的身心健康。

韦氏对儿子的决定并不满意,但她也意识到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她开始逐渐退出朝政,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反思和冥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韦氏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像刚回宫时那样急于复仇,而是开始关注一些更加宏观的问题。她开始研究历史,试图从中找到宋朝衰败的根源。

韦氏经常邀请一些学者到宫中讨论历史和政治。她对宋朝的兴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开始意识到仅仅惩罚一些个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她开始思考如何从制度上防止类似靖康之变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韦氏的建议下,赵构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他加强了边防建设,改革了军制,同时也注重文官的选拔和培养。这些改革虽然没有立即见效,但为南宋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韦氏逐渐放下了对过去的执着。她开始关注民生问题,经常派人暗访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她还积极推动赈灾和救济工作,赢得了民众的爱戴。

在文化方面,韦氏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大力支持文学艺术的发展,经常邀请著名的文人学者到宫中讲学。在她的倡导下,宫中建立了一个大型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

韦氏还特别关注女性教育。她认为,女性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辅助丈夫,也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在她的推动下,朝廷开始重视女子教育,甚至在一些地方设立了专门的女子学堂。

晚年的韦氏经常回忆起自己的一生。从一个普通的宫女,到贵妃,再到太后,她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被俘的十五年虽然痛苦,但也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皇帝生母被俘虏,在敌国为奴15年,救回后第一件事却是赐死公主

韦氏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在这部作品中,她不仅记录了自己的经历,也对宋朝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部回忆录后来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韦氏晚年,南宋与金国的关系逐渐缓和。虽然两国仍然处于敌对状态,但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很少发生。韦氏对此感到欣慰,她认为和平才是百姓之福。

韦氏的晚年生活相对平静。她不再干预朝政,但仍然是赵构最重要的顾问。每当遇到重大决策,赵构都会征询母亲的意见。

在韦氏八十大寿那天,赵构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全国各地的官员都送来贺礼,民间也自发组织了各种庆祝活动。这一天,韦氏站在宫殿的高处,俯视着繁华的临安城,感慨万千。

就在韦氏八十一岁那年,她突然病倒了。赵构立即召集了全国最好的医生前来诊治,但韦氏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韦氏将赵构叫到床前,对他说了很多话。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但从那以后,赵构的治国风格明显发生了变化。

韦氏去世后,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赵构下令举国服丧,并亲自主持了隆重的葬礼。韦氏被安葬在杭州郊外的一座山上,墓地选在一个可以俯瞰西湖的位置。

韦氏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她的经历,既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她的智慧和坚韧,为动荡中的南宋带来了一丝稳定,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在韦氏去世多年后,人们仍然经常谈起这位传奇的太后。她的故事被编成戏文,在民间广为流传。每年的清明节,总有不少人自发前往韦氏的墓地祭拜,表达对这位传奇女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