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县作协:千年古村采风 文学赋能“三农”

作者:潇湘会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姚雪琴)日前,道县作协组织的作家采风团一行12人,冒着炎炎烈日,驱车20多公里,前往道县清塘镇小坪村。参观千年古村,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种养大户,感受乡村全面振兴的浓郁氛围和丰硕成果,以文学赋能“三农”高质量发展。

小坪村位于道县西部清塘镇西部,建村1400多年,是镶嵌在都庞岭下的一颗闪亮明珠,早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即为营州(今道县)州治所在地,因村庄西靠都庞岭山脉,地势较高,涨洪水幸存一高坪地而得名。该村遗存明清古建筑5000多平方米,保存完好古民居有79座,祠堂2座,私塾1座,进士牌坊2处。上午,跟随村委会顾问廖均胜、村秘书廖利,作家们沿着宽大的石板巷道,参观了树龄达1100年的古樟、五口连井、福字照墙、古炮楼等景点,聆听作家陈林静探讨村史古村落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开发。幽静古朴的湘南建筑,布局整齐的传统建筑,让作家朋友们啧啧称赞,深深“圈粉”。

道县作协:千年古村采风 文学赋能“三农”

道县作家采风团在千年古村小坪村留影

当天下午,作家们参观了黑皮鸡枞菌大棚。种植大户廖勇是小坪村8组80后退伍党员。2021年4月,他专程赶到福建花了一个月,学习种植鸡枞菌技术,同年6月回家乡承包了10 亩土地,花费66万元建造了6个大棚共计2400平方米,采用先进温室栽培技术,成功培育种植品质优良的鸡枞菌已达三年。作家们走进一排排明亮整洁的菌棚,只见一朵朵黑皮鸡枞菌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棚必须控制在25摄氏度。这批菌棒5月下旬进的,还在休眠期。每个棚有13000个菌种,鸡枞菌生长期一般是25天,它会冒菇芽,冒菇芽以后10天左右,会出现一个爆棚期,平均一个菌棒一期能长4两左右,爆棚期平均一天最高能采摘300斤左右。从种到采菇到结束,一共分4期,4期一共4个月左右,一年鸡枞菌能种三批。”廖勇说,鸡枞菌市场价30块钱左右,每天都会全部售空,大部分通过物流销往广州广西,也留少数供应本地。作为小坪村特色产业种植“新宠”,鸡枞菌探索出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道县作协:千年古村采风 文学赋能“三农”

小坪村致富带头人廖勇夫妇在接受采访

农历五月,桃李渐次成熟。采风队伍随后来到小坪村8组郁郁葱葱的奈李园,只见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奈李缀满枝头。“今年是挂果的第5年,果还没下树呢,深圳的老板亲自来园子看后便签了合同,市场价能卖到6元一斤呢!”70多岁的种植大户廖家俊,热情招呼作家朋友们积极动手摘吃。作家们开心品尝,肉厚核小,水润清甜,纷纷夸赞特别好吃!

道县作协:千年古村采风 文学赋能“三农”

作家代表与种植大户分享乡村振兴的果实

“今年雨水好,我们村60亩奈李迎来了大丰收。预计产量在2万斤左右。70亩春美桃产量也非常乐观。这两种水果能创收23万元左右。” 小坪村支书记兼村主任廖江生介绍说,小坪村水土日照等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把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蟠桃、黄桃、奈李、西瓜等水果,线上线下一同销售,有效帮助村民增产增收,为全村经济扩展致富渠道。小坪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村民的钱包也鼓了起来。

本次小坪村采风活动,拉开了道县作家文学下乡序幕。活动结束后,道县作协会员王瑞君、邹政、尹荣盛、朱恩华、陈波、蒋洋凤等作家,纷纷倾情创作,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为助推当地“三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艺术支撑和舆论服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