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PEEK材料:概念爆火,需求平平

作者:星空财富BJ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PEEK材料:概念爆火,需求平平

作者/星空下的淀粉肠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肉桂卷

去年12月,特斯拉Optimus-Gen 2人形机器人亮相,不仅体重减轻了10kg,步行速度也提升了 30%。虽然特斯拉并未透露第二代Optimus减重的具体方法,但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了一个幕后英雄——PEEK材料。这一猜测迅速点燃了市场的热情,相关概念股也随之起舞。

与此同时,备受瞩目的低空经济也为PEEK材料增加了想象空间。不过经笔者调研与分析,PEEK材料的新风口虽火爆却难以在短期内放量,对于PEEK材料的带动效应恐怕有限。

PEEK材料:概念爆火,需求平平

PEEK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一、轻量化是绝对优势

PEEK(聚醚醚酮),是一种位于特种工程塑料金字塔顶端的半结晶材料,被誉为全球性能最佳的热塑性材料之一。之所有享有如此美誉,是因为PEEK性能全面。对比工程塑料的几大特性,PEEK兼具优于大部分特种工程塑料的刚性与韧性,更拥有卓越的、以及特性。

与普通金属相比,PEEK的比强度是绝对的优势。PEEK的比强度是铝合金的8倍,而密度仅为其1/3,这意味着在满足强度需求的同时,使用PEEK材料能显著减轻材料自重,使其成为实现轻量化的不二之选。

PEEK材料:概念爆火,需求平平

不同材料性能对比 资料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二、站在风口却飞不起来

基于PEEK材料的轻量化优势,其在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其实际市场需求远没有预期旺盛。

特斯拉的Optimus-Gen 2为PEEK材料带来了热度及产业机遇,但带来的市场空间却是有限。

原因之一在于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量产仍需等待;二是因为人形机器人所带来的市场空间有限。根据市场公开信息,目前并无人形机器人单台PEEK用量的准确数字。根据国联证券测算,假设按照特斯拉、优必选(HK9880)等人形机器人的平均参数进行估测,以PEEK材料替代机身25%体积估算,单台机器人消耗PEEK材料约6.9kg。假设按PEEK材料35万/吨,单台机器人按14万元,则PEEK材料的单台价值量约2407元,占比1.71%。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那么PEEK材料对应市场规模仅26亿美元,体量甚小。

PEEK材料:概念爆火,需求平平

人形机器人PEEK用量测算 资料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

在低空经济领域,PEEK材料的轻量化优势同样显著。PEEK可以有效减轻飞行器重量,从而增加有效载荷,并提升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虽然低空经济目前已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得到系列政策支持,但新产业刚起步,注定是长期的漫漫征途。

三、上游资源优势显著

尽管下游需求增长有限,但大陆在PEEK材料的上游资源优势却十分显著。

PEEK材料成本构成=直接材料75%+直接制造费用11%+直接人工8%+能源动力和运输费6%。其中占比最大的直接材料的核心是氟酮(DFBP),氟酮的纯度、品质会直接影响到PEEK材料的产品质量。氟酮合成工艺复杂价格高昂,约为10-15万元/吨。目前每生产1吨PEEK需要消耗0.7-0.8吨氟酮。PEEK材料对氟酮价格敏感性较高。氟酮价格材料价格上涨5%将使得PEEK材料毛利率下滑1%~1.5%。因此氟酮成了PEEK材料的上游关键资源。

全球氟酮主要产能集中在大陆的新瀚新材(301076)、中欣氟材(002915)、营口兴福(未上市,现名兴福新材)三家企业。大陆在氟酮领域的主导地位为PEEK材料的生产提供了成本优势。从新瀚新材的业绩表现来看,氟酮近三年来均维持了较为可观的收入增速与毛利率。根据公司年报,这与公司与PEEK领域全球主要厂商SOLVAY(索尔维)、VICTREX(威格斯)、EVONIK(赢创)及国内领先的PEEK生产商中研股份(688716)、吉大特塑(未上市)及鹏孚隆(未上市)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密不可分。

PEEK材料:概念爆火,需求平平

新瀚新材业绩表现(亿元) 资料来源:wind

四、国产替代道阻且长

既然国内几乎垄断了PEEK材料的上游资源,那么国内厂商的PEEK材料应该能够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市场数据,PEEK材料国内价格约为30~40万元/吨,国外约80~100万元/吨,国内价格可以达到国外市场的一半。当然,国内生产的PEEK材料在某些性能上与国外仍有差异。

但是绝对的价格优势刺激着国内厂商出海争夺市场份额。然而,国产PEEK的出海之路也是困难重重。原因主要在于国外企业稳居全球前三大供应商,产业链地位稳定,国内企业难以进入供应链。

PEEK材料:概念爆火,需求平平

2022年全球PEEK厂商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新材料在线

国内市场短期难以爆发高需求,国外市场进入又困难重重。国内企业如中研股份正在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2023年,中研股份的研发投入同比上升60.17%,显示出公司对产品性能改进的坚定决心。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国内厂商而言,一边打磨生产工艺、优化产品品质,一边等待国内市场放量,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