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波映碧天 河湖展新颜 ——会宁县美丽河湖创建工作侧记

作者:新白银

近年来,会宁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工作,着力实现碧水长流、业兴人和。

清波映碧天 河湖展新颜 ——会宁县美丽河湖创建工作侧记

擘画:规划引领绘宏图 开启河湖治理“新篇章”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

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之源,灵魂所在。祖厉河,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纵贯会宁南北,其流域面积广阔,涵盖了会宁县的众多乡镇和人口。然而,这条河流曾因其高盐碱含量而被称为“苦水河”,无法用于灌溉和饮用,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治理祖厉河,改善水环境,是沿河居民多年来的热切期盼。

这是一场关于生态文明的考试。以祖厉河为考题,用生态治理作答,人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轨迹、生态理念的升华过程,都被清晰而生动地写在答卷上。

唯有凝聚共识的思想,才有拨云破雾的穿透力;唯有洞察未来的远见,才有指引前行的感召力。201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启动实施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将水环境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持续推进,启动“幸福河湖·共同缔造”模式,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良好水生态环境,奋力谱写“河清岸畅、碧水安澜”的水文章。

宏阔视野谋划全局,深邃思考指引方向。会宁县以《祖厉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规划》为引领,持续推进生态治城、分段治河、全域治山、统筹治污、创新治村、产业治田“六治”齐抓,通过十多年的综合治理,昔日的“苦水河”蜕变为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河”,绿色宜居的“生命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清波映碧天 河湖展新颜 ——会宁县美丽河湖创建工作侧记

见效:协同齐抓强推进 构建河湖治理“大格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治理一条河、打造一条街、扮靓一座城,还会宁一条清流,还百姓一河碧波、再造圣地一片美景,成了全县上下应有共识和奋斗目标。

找准发展方向,才能铆劲奔跑。会宁县坚持把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作为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接点,作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头戏,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能级的大举措,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彩呈现。

“2012年6月,祖厉河河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开启了会宁县历史上规模宏大的祖厉河涅槃重生的序幕。按照一条主轴、两条主线的建设思路,共分三期进行,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祖厉河综合治理28.7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1.65亿元,其中城区段综合治理河道8.9公里,正在实施治理河道45.48公里。”会宁县水务局局长赵彦功说。

与此同时,会宁县还启动实施了城区尾水处理“生态塘”等建设项目,加快城乡雨污分流建设,解决祖厉河沿线主要乡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经过综合治理后,祖厉清波涤荡,碧水潺流欢歌,生态宜居美丽。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作为土生土长的会宁人,张淑巧感慨道:“现在的祖厉河,水清了,环境美了,每次在这里锻炼身体都心情愉悦,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久违的清新与宁静”。

清波映碧天 河湖展新颜 ——会宁县美丽河湖创建工作侧记

蝶变:项目牵引促攻坚 打出河湖治理“组合拳”

和风栉雨,步履坚定;春华秋实,砥砺前行。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会宁县秉承“大治理、大生态、大战略”理念,为持续放大城区段综合治理效应,将河道水工程文化与地域人文风情相结合,立足会宁多元文化,以祖厉河为脉、水景观为基、水文化为韵,突出“理念先行、综合整治、注重生态、发展旅游”的新模式,以“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空间布局,打造出了处处见文化、满满是诗意的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不经意间,梦中的昨日自然生态,成为今日重见的汉唐风情。

改革,如风;改变,如画。2012年以来,以祖厉河城区段为轴线,同步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实施地质灾害项目7个,同时以绿挤荒、以绿挤乱、以绿挤脏,注重国土生态绿化,持续推进祖厉河两岸生态保护与修复,形成绿地60多万平方米、水面20多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二五”末的10.8平方公里提高到18.6平方公里,城市整体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枝繁生两岸,碧水漾清波。通过十多年的治理,一条水清、岸洁、景美、河畅的生态廊道正在逐步凸显,流水潺潺、绿草如茵,已成为见证会宁城市发展的一条玉带。如今的祖厉河,一河碧水倒映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更是良好生态带给人们的幸福和欢乐。

魏永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