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作者:历史系小狼

佤邦,位于缅甸东北部,其面积与中国的昆明市不相上下,这一地区实际由“佤邦联合军”这一地方武装组织掌控。

虽然在明面上属于缅甸,但其实佤邦却是自治。

在许多方面,佤邦与邻近的中国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地理的临近使得两地在文化与经济上互有渗透,佤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缅甸的“小中华”。

这么一个独特的地方,其创始人鲍有祥是如何发家的?

缅甸的小中华

佤邦位于缅甸东北部的区域,有时被戏称为“山寨中国”。

这个称谓并非无由,它不仅源于佤邦与中国的地理邻近,更因其文化、经济乃至政治生活中深刻的中国影响而得名。

在这里,汉语普通话不仅是通用语言,更是官方语。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行政单位和官僚体系在名称和运作上密切模仿中国,从“书记”、“办公室”到“部长”和“委员会”,无不显示出其对中国行政体系的借鉴。

佤邦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凸显出中国的影响力。

电力、供水、道路等基本设施多由中国公司承建,甚至连工程的管理团队也常由中国派遣。

此外,手机网络由中国国有电信公司运营,佤邦流通的货币竟是人民币。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中国企业在这里广泛涉足矿业、橡胶业、烟草种植乃至超市和旅馆业务,这些都显著推动了佤邦的经济活动,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作为缅甸众多少数民族反对派武装中最为强大的力量,佤邦联合军的实力部分源于其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位于中国与缅甸的缓冲区,以及在金三角地区的鸦片生产。

长期以来,鸦片贸易是佤邦武装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在过去十年中,受到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的双重压力,鸦片种植逐渐被压制。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佤邦已经开始转型,积极发展茶叶、烟草和橡胶等合法经济作物,并努力吸引外资,特别是中国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的合法化和现代化。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向中国学习”不仅是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更是学习如何与中国这样的大国共处。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佤邦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互为因果。

佤邦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独特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是通过与中国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实现的。

鲍有祥发家记

在探讨佤邦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山寨”。

在佤邦,这个词不仅象征着模仿和借鉴,更是那些建立在山区的防御性村寨。

直到二十世纪初,类似的山寨在中国南方仍然普遍存在,为边远地区的民族群体提供了防御侵扰的坚固堡垒。

这些寨子是居民抵抗外来压迫的避难所,常常成为叛乱武装或起义军的后勤基地,他们从这些高地向周围地区发起攻击,以此来维护自身的自治权。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阿佤山的深处,寨子由木栅栏和防御沟渠所环绕,构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不同部族的人们在这些寨子中共同生活,有时几个相近的村庄会联合形成一个较大的防御联盟。

这种生活方式直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才逐渐消失,随着现代国家的建设和地区安全的增强,这些传统的防御结构逐渐失去了其军事价值。

佤邦的早期历史也离不开鲍家的影响力。

鲍有祥,作为佤邦的创始人,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佤山昆马区,一个曾长期处于中缅边界未定区域的地带。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鲍家的四兄弟——鲍有谊、鲍有祥、鲍有良、鲍有华,在20世纪50年代曾随家族长辈前往北京,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鼓励。

值得一提的是,昆马区直到1960年中缅边界勘测定界前,一直是中缅南段的一个敏感地区。

1941年中缅临时边界协定的签订,虽未正式勘定,但暴露了边境地区的脆弱性。

1957年,中国政府为避免更大的地区冲突,选择从“1941年线”撤回,这一决定再次使得昆马地区处于无有效管辖的状态,鲍家和当地居民在此期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防止滇缅国际交通线被日军切断,中国国民党政府在英国的压力下,于1941年不得不草签了一份临时边界协议——历史上称为“1941年线”。

然而,这一线并未得到双方的正式确认与勘定。

随着战争的结束,1941年线的模糊状态导致了一系列后续问题。

1957年,考虑到长期的地区安全与发展,中国政府作出了从该线撤回的决定,结果是包括昆马在内的佤山地区再次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此举意外地为国民党残军与当地的敌对武装提供了可乘之机。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这些势力迅速占领了昆马,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掠夺,鲍岩一家的遭遇尤为凄惨,不仅家财被洗劫一空,还被迫逃往中国云南省沧源县寻求避难。

1960年的中缅勘界警卫作战中,国民党残军遭遇了致命打击。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这些残军被迫从昆马撤退,逾3600余人最终撤往台湾。随后鲍岩嘎一家得以返回他们的故土。

由于国民党残军有着 “中国军队不会越界作战”的想法,泰缅边境的国民党残军依然企图回归,继续在缅北佤山活动。

1966年6月,当地的动荡与不安促使鲍有祥与年长的鲍三板在昆马组建了游击队。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此后,佤山地区涌现出多支由本土居民组织的游击队,包括岩城游击队、户算游击队和绍帕游击队等,由岩肯、岩克龙、鲁兴国和赵尼来等人领导。

这些游击队的目标明确:“反抗压迫、解放佤山”。

他们致力于抵抗外来势力的侵扰,也争取佤山地区的自主权与发展。

1966年3月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在昆马部落再次爆发,由扎跌率领的当地武装联合国民党残军,一千多人猛烈攻占了这片土地。

他们破坏了昆马部落珍视的“梅礼”信仰象征——西冈,更是强迫当地人转信他们推崇的“赛玛礼”。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在这一过程中,扎跌的部队肆无忌惮地四处抢劫,屠杀牲畜,场面一片混乱。

昆马的部落头人达腾试图以理智化解这场灾难,他对扎跌的军队首领达改尚表示,可以为他们安排食物,希望他们不要自行掠夺。

然而,达改尚不仅未置一词,反而将达腾与其他十余名村民捆绑并残暴对待。

更令人发指的是,达改尚甚至当众侮辱鲍有祥的母亲,这种对长辈的不敬在当地文化中被视为极其严重的亵渎与羞辱,此举极大地触怒了昆马人的底线。

面对如此凌辱,鲍有祥心中怒火中烧。

他和他的表兄鲍三板暗中策划反击。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他们偷偷潜入寨子外的草堆中,等待着复仇的最佳时机。

终于,在敌人陷入无忧无虑的杀猪宰牛、忙碌准备午餐之时,鲍有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他高声喊道:“时机已到,打吧!”

虽然鲍三板最初还有所顾虑,担心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鲍有祥的勇敢与决断打消了所有犹豫。

他领先冲出草堆,几名同伴紧随其后,枪声响起,几个敌人应声倒地。

见状,鲍三板也不再犹豫,带领其他七人从另一侧迅速发起攻击。这场突发的反击迅速将敌人搅入混乱之中。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敌人对昆马游击队的实力和战术一无所知,这使得他们对游击队的突袭毫无准备。

当游击队的枪声突如其来地响起时,敌人猝不及防,陷入了极度的惊慌失措。

寨子里的居民们,长期遭受侵害,对这些侵略者怀有深深的仇恨。

此时听到枪声,他们纷纷拿起家中的武器,加入了这场自卫的战斗。

在这混乱的一刻,游击队员鲍尼软表现得格外英勇。

他在一名正坐着吃饭的敌人被打倒后,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用尖刀狠狠划开对方胸口,残忍地翻搅其心脏。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随后,他举着沾满鲜血的刀子和手在寨子中奔跑,高声呼喊:“你们听到枪声了吧!我们已经开始反击了,看我的手,这是敌人的血!大家也行动起来吧!”

男女老少纷纷拿起武器,向四散逃窜的敌人发起冲击。

敌人在昆马人的怒吼和密集的枪火中,无奈之下选择了逃离,四散奔向密林。

这场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昆马游击队的士气与规模。

在此后的日子里,队伍迅速壮大到150多人,由鲍三板担任队长,鲍有祥任副队长,而鲍有谊则负责处理政治和后勤工作。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不久后,在鲍有祥和赵尼来等人的共同商议下,昆马、岩城、绍帕、户算等几支小队合并,形成了一个拥有300多人、200多支枪械的游击大队。

此大队设有五个分队,装备包括150支步枪、5挺机枪和15支冲锋枪。

鲍三板被推举为大队长,鲍有祥则担任副大队长。

1969年10月的一天,扎跌和麻哈三的武装伏击了鲍有祥领导的昆马游击队,残忍地砍下了两名队员的头颅。

这一事件在部队中引发了极大的愤怒和悲痛,同时,也激起了鲍有祥的强烈复仇心。

不久后,鲍有祥策划并实施了一场精心的伏击。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他选择了王冷地区和永邦地区之间的战略要地,对敌方进行了突袭。

这次行动果断且残酷,当场打死了12名敌方武装人员。

为了报复之前的暴行,鲍有祥下令将4名敌人的头颅砍下,并公开展示,以此警告敌人。

起初,他的士兵们因畏惧而不敢执行这一命令,鲍有祥便亲自上阵,砍下了第一个人头。

见到首领的决断和勇气,士兵们随后跟进,完成了剩余的三个。

他们将这四颗人头挂在树上,旁边张贴告示:“谁再砍我们的人头,砍一个我砍你十个,砍你一百个!”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鲍有祥的形象在民间也被妖魔化,人们将他描述成红胡子、绿眼睛、青面獠牙的凶神恶煞。

随着时间的推移,鲍有祥和其他游击队领导意识到,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抗争,必须实现游击队的统一与整合。

他们开始寻求与缅共的合作,通过整编和组织调整,显著增强了佤山地区部队的战斗力。

1972年至1978年间,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的总部逐步向北佤和邦康迁移,实现了地区的战略统一。

这一系列的调整,为缅共中央总部的最终设立在邦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到了1989年,鲍有祥与赵尼来等重要人物倒戈一击,结束了缅共的历史使命,开启了佤邦新的历史。

鲍有祥就是这样发家的。

发展中的佤邦

在1996年,鲍有祥被选为佤邦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同时也担任佤邦联合党的总书记。

这一年佤邦从一片动荡不安的地区,逐渐转变为缅甸政治力量中最为强大的之一。

鲍有祥,不仅在政治上握有绝对权力,更在军事和经济领域有非凡的影响力。

到了2005年,鲍有祥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全面禁毒。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这是对佤邦曾经作为金三角毒品贸易中心那段黑暗历史的彻底告别。

佤邦的名声长期被毒品交易所笼罩,但在鲍有祥的领导下,通过大规模的缉毒行动,成功地清除了这一污点。

这项举措不仅显著提高了佤邦的国际形象,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安全。

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特别是得到中国的支持和合作,佤邦逐步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

中国不仅在经济建设上提供了支持,还在技术和教育培训方面给予了大量帮助,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佤邦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资料:

佤邦——缅甸高地上的“山寨中国”

石汉

《穿越佤邦》 傥城稻香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缅甸“小中华”佤邦:创始人鲍有祥发家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