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作者:水木社

每个当过小孩的都知道,没有什么比选专业更适合吵架的了。

“自打听说我想报新闻,我妈连着给我发了三个张雪峰的视频。”

“我爸说:听我的后悔一阵子,听你的后悔一辈子。”

“大人看到的是稳定,我看到的是热爱。”

高考出分只是开始,选专业才是这个夏天最重要的事儿。平日里瞧不上张雪峰的中产家长,到选专业的时候也变得偷感很重。表面上说着你选什么都行,背地里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偷偷搜索“该上普通学校的好专业,还是好学校的普通本科?”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是完全由专业决定。毕竟,学金融不一定干上金融,旅管或许管不了酒店。不同专业的走向有着完全不同的支线,学计算机的可以考公,学中文的结果出了国,你很难分清,到底哪条路是主线,哪条路是支线。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也有一部分人在用mbti苦苦搜索着自己的大学专业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当很多人还在为选什么专业发愁时,刚结束高考的yakka最头疼的事情是7月份漫展该穿哪套cos。25号北京高考出分以后,她第一时间发来了微信:普通批对外汉语差不多稳了,提前批日语估计得看天意。

作为北京海淀区某示范校的中等生,yakka向来秉承的就是实用主义。成绩够用,能上一本,家里满意,就是自己寒窗苦读十八年的最大成功。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在年轻人更多的小红书,明显大家都在吐槽:能不能别让我爸我妈管我选专业了?

在选专业这件事儿上,yakka从始至终都表现得像个成年人一样冷静,甚至还有一种北京小孩特有的贫:“北大清华是上不了一点,理工科是一点也学不下去,留给我的不是商科就是语言。二选一,这有什么不会的?”

而早在高二暑假,yakka就拜托父母问了问商科专业的前景。虽然天花板足够高,未来的薪水也特别吸引人,但自己的成绩肯定够不上几大财经类院校的强势专业,况且,“原来金融也得学数学,我要是去了,大概率会从大一挂到大四。”

这样一来,语言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喜欢日漫就没道理不选日语。当然没考上也没关系,学对外汉语也可以通过语合中心的方式出国转转,一定要趁高考以后好好玩一下。”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关于如何理解父母替自己选专业的另一个思路⬆️

很难想象,一个准大一新生会有这么清晰的认知。至于志愿填报,yakka的爸妈只提了一个要求:只要是一本,你爱学什么就学什么。

而对yakka来说,选专业根本绕不过信息差。“如果站在上帝视角选专业,那人生的每一步都可以水到渠成。80后90后经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结果AI对各大行业带来了降维打击。与其听别人怎么说,不如就按自己的兴趣了解一下。我要是不试一试不一样的人生,多亏啊。”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如果说yakka代表了属于高自我认知度的Gen Z群体,那么对于去年如愿考上某211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春雨来说,她反而觉得自己没那么开心了。

“去年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中午吃了一顿小龙虾,晚上又吃了一顿小龙虾,几乎把能通知到的同学、老师和亲戚都说了一遍,现在感觉自己好像高兴早了。”

让春雨感觉焦虑的原因是本科实在太卷了。早八得七点占座,有人六点就起。但凡遇到能加学分的活动,3分钟之内就能报满。“这个学期有一门课的老师会带研究生,真的有同学从现在就开始套磁,简直亏贼。”一年下来,生活总是四点一线,朋友只有舍友。“所有人都说上了大学以后就自由了。根本不是。大一要刷绩点、准备四六级,大二得找实习,大三争取保研,大四找好导师。然后呢?做了这一切,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为了主动跳出这种困局,春雨开始了一些全新尝试。趁着考四六级的机会搜索留学, “自己总得给未来多一些可能”。她发现如果自己保持现在的成绩,在国外Top10的财经类院校拿到奖学金算不上什么难事儿。唯一的挑战,就是语言。

“尽管高考英语成绩130+,但都是刷题刷来的。阅读写了什么,听力说了什么,完全记不住,都是靠做题技巧。最近我做过一次托福官网的模拟题后发现,有些东西竟然和课堂老师授课模式以及专业内容非常相关,没想到还挺实用。就算考完了没出国,我还能用它来申请奖学金以及英语课程免修。”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与为了刷题而刷题不同,春雨在备考过程中找到了一种关于学习的纯粹快乐。“做托福阅读就像读课外书,每一篇都有意思。它不会问你作者怎么想,用了什么手法,而是这篇文章的观点和逻辑是什么。这和我之前经历的每次考试都不同,感觉每次都能学到点什么,这是我此刻希望去做的尝试。”

“我不想出国当哑巴,也不想做一个只会刷分的人,也不想被专业限制,既然大家都在这个环境里卷来卷去,那我为什么不让自己多条出路。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高中毕业的那段时间是Michelle的人生最低谷。作为一个初中就从公立校转学到国际学校的上海女孩,当时的她没有太多退路。

“我的初中成绩还不错,稳定发挥能上区重点,市重点也不是没可能。决定转学的原因,是一次月考之后,当时最好的朋友偷偷对我说:‘如果你下次还是这个成绩,我们以后还是不要在一起玩了。’”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这是Michelle听过最荒唐的一句话。所以她决定尝试另一种可能。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课程,Michelle试着找回自己的节奏,但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在国际学校,托福考得好的人总是喜欢说出来自己的成绩。比如上了100,上了110。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和几个关系比较近的朋友凑在一起,互相问,‘你这次上80了吗?’‘你也没有?我也没有’。”就连中介都多少带点悲观地说:“要不要先出去念半年语言班?”

Michelle仍然选择直接申请本科院校。当时,尚属懵懂的自己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因为不知道该选什么,也不知道不该选什么”。入学之后,Michelle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或许不在科研、学术上,而是热衷并擅长与人打交道。认识到这点后,Michelle就此开始全新的尝试。她开始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和学生会的活动,参与创业项目、社会实践,原因不是为了成绩,而是她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一个“喜欢和不一样的有趣灵魂打交道,对生活充满灵感,对世界抱有好奇心的人”。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谁能想到,一次看似“跑偏”的专业选择,误打误撞打开了另一扇人生的大门。Michelle发现:既然自己不太适合经济学,那么就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赛道。研究生阶段,Michelle跨专业拿到了纽约大学的市场营销研究生offer。

也正是在新生见面会上,她无意间提到了自己的分数,所有人的反应都是be like:你?托福78分?更意想不到的是,Michelle还在纽大遇见了自己的高中同学——一位当年托福考了110分的同学。78分和110分的人生竟在这里相遇。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没有哪一场考试重要得足以影响人生。所谓的考试,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尝试;所谓的分数,无非是当下的一个坐标;所谓的专业选择,无非是眼前的局部最优解。

正如Michelle所说,“我从没想过自己如果没有转学,如果在本科时放弃,如果就这么‘认命’会发生什么。我相信只要去尝试,人生就有无限可能。我想说,一个人的人生本来就不应该由分数或者专业决定。”

选专业的痛苦,终于轮到05后了

正因为每个人的尝试各不相同,生活才变得有趣起来。人生,就应该值得一试。这是属于这代05后的生活态度。未来也值得一试,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去冲击梦想的学校,去实践理想的工作,去考托福,去实习,去发现,去体验。无论你选的是什么专业,未来才刚刚开始。因为一个人的故事,只有书写者才能决定接下来还要发生哪些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