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门里往事(250)—抢来的婚姻刚开头就出了变故

作者:追光的漂流瓶

江贵会准备什么大礼没人知道,估计就那会儿也没人关心他能做什么妖。让吃瓜群众们能忽略这个潜藏大八卦的原因,还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因为那段时间的老董家和老崔家,每天都能保证源源不断为村里提供始终新鲜,又持续刷新热度的大瓜。有更吸引眼球的在那儿摆着,当然也就没人会去注意江贵可能会翻出的那点小浪花了。直到这没心没肺的还真搞出件大事来,街坊邻居们才恍然大悟后知后觉。

然后边吧嗒嘴边念叨,他们还真是小看江贵这个当爹的,浪子回头后想替闺女在负心姑爷儿那出口气的魄力了!自打崔二点头同意让王秀娟嫁给国明后,就几乎不怎么能看见江贵的人影了,早出晚归神出鬼没谁也不知道他在干啥。也有人好奇打听过他在忙啥?镇上那么清闲的班,也用不着天亮就出门,擦黑了才回来吧?看到有人问起这个,江贵也从不正面回应。

只是点头笑笑搪塞几句就走,实在碰上有刨根问底非要打听个彻底的,他就一脸高深莫测的忽悠,说他生来就和凡人不一样!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人,大业未成之前怎能往出透露半句?这倒还真算一个打发闲人的妙招,既不用红脸也不用急眼,几句玩笑就能劝退好奇他行踪的人。几次下来看他确实没有透露的意思,只要不是脑子有毛病看不出眉眼高低的人,都会识相的不再去招人烦。

再说那段时间也不光江贵身上有可挖掘的八卦,老董太太这个话题中心之一也是大伙关注的重点。她为了侄女这婚事可是相当积极,把王秀娟送到老崔家第二天,一大早还没等公鸡打第一声鸣呢,她就已经打扮利索边哼着小曲,边脚步轻盈的来到老崔家。扯着嗓门声音高昂的把还在睡梦中的侄女,未来侄女婿和亲家以及相连的几家街坊四邻,都一家不落的骚扰了起来。

等迷糊的侄女边打着哈欠边过来给她开了门后,又顶着老崔家三口人那满脸不悦和明显不欢迎的表情,嘻嘻哈哈绕过他们就往屋里挤。蹭了一顿夹杂着无数白眼的早餐后,老董太太又自来熟的拽着亲家母的手,及时阻止了她和崔二要躲出去的举动。然后又使唤侄女去叫村长过来,说让他当个中间人。可王秀娟跑了两次都没把人请来,无论她怎么好好说话,村长始终都是拉着脸只说一句话,“你们家这事我管不了!”

老董太太生气村长不给她面子,边念叨好歹看见我还叫声嫂子,这会儿只是求他帮个忙就请不动了,边气呼呼的站起来准备亲自去。可到了村长家还没等张嘴说明来意呢,就被村长媳妇儿抢在她前面好一顿刺激。“哎呦,董嫂子你咋还亲自上门了!可真是稀客啊,你说你有啥吩咐让别人跑趟腿,我过去不就是了!你这平时又是忙着操持家里,又是帮忙管教弟弟家孩子,把侄女调教的多出类拔萃呀!”

“就瞅瞅这方圆几里,哪有几个姑娘能比得上她!有胆量有魄力!连找婆家的事都不用你操心,这点我那老闺女和她就比不了。和她爹一样又木又老实,别说自己主动想着去找对象,就算媒人给介绍到跟前了,也是连句话都不敢说。哪像你家秀娟啊,看看这事哪用得着你惦记!认准目标人家就知道想招下手,管他是谁的呢?撬到自己手里就是自己的,谁爱说啥说啥去!耳朵一捂不就听不见了!”

“这不我爷们儿也看自己闺女太老实,才总想多攒几个钱,寻思等闺女出嫁大不了多陪送点。到了婆家腰杆也能挺直些,你看这扒拉一口饭就走了,家里家外这一大摊子事都扔给我了。我埋怨他几句吧还和我急眼,说把自家日子过好比啥都强,想过好日子就得靠自己踏踏实实去干。别总想着投机取巧捡现成的!说他这辈子就看不上这样的人!”

“还骂我要是敢和这些不入流,一心净想着不劳而获的人学,就把我赶回娘家去!都不让我在他跟前待着晃悠,说看着闹心!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有啥事都写在脸上,膈应谁大面上也连装都不装。哎呀!瞧我咋就光顾着和你抱怨了,你这么早来是有啥事啊?刚才听秀娟说你想让我爷们儿去崔二家一趟?我也没当真啊!这一听不就是孩子小不懂事,大早上跑过来和我们当长辈的开玩笑呢吗!”

“我爷们儿大小也算个官,虽说平时热心肠总爱替街坊邻居跑个腿。可一天到晚这事也不少,懂点事的谁也从没动不动就过来使唤我们啊!我爷们儿又不是地主家那长工,谁想用就随叫随到呢?你这一向心里最有数的人,就更不能这样了!我一猜就是秀娟因为要嫁人了,都高兴糊涂了,没深没浅过来找我和她叔开个玩笑。所以就没当回事,嫂子你来是干啥啊。”

老董太太自打进屋开始,根本没机会开口说一句话,就听村长媳妇噼里啪啦的念叨了。刚开始还有点生气村长没给面子,可越往下听就越感觉,这怎么好像连里子都快没有了?明明人家话里话外没指名道姓,可她咋就脸通红坐立不安呢?不光是她,就连王秀娟听着村长媳妇儿拉这家常,都感觉自己脸越来越红,红的她都不敢抬头了。这姑侄俩也不是蠢人,就算蠢估计这会儿也能听出人家是指桑骂槐了!

等村长媳妇儿总算说痛快了,老董太太也气的脸色直发青了。看村长媳妇儿挤兑够人后,还在那儿用无辜的眼神一脸天真的问,嫂子你来有啥事啊?她硬是压着马上就要冲出口的脏话,连表面上的平静都维持不下去了,立马站起来有些阴阳怪气的说,“我还能有啥事!就算有也不敢说了,再耽误你爷们儿给闺女挣嫁妆咋整!这个责任我可担不起!”说完就拉过还在低头发愣的王秀娟,也有些指桑骂槐但又不敢太过分的念叨。

“我说你咋这么木呢?没看人家都忙的不行了,还留在这儿碍啥眼啊!你又没有当官的爷们儿,还指着谁能对你高看一眼啊!”说完就硬拉着王秀娟,气呼呼的走出了村长家。她们在前面走,村长媳妇儿就在后面跟着,继续满脸笑嘱咐着她们有空再过来串门!只要别像那些不懂事的,净拿烂事儿来烦她爷们儿就行!看到她们走远了,才拉着脸和凑上来看热闹的邻居叨叨,你说这姑侄咋寻思的呢?

“要换我侄女干了这事,我当姑的可不好意思到处丢人现眼。不消停在家猫着,还舔着脸出来得瑟。干那事都不嫌磕碜,还总惦记让我爷们儿过去给擦屁股,别说我爷们儿一根筋不愿意掺和这事了,就算想掺和我也不同意!从别人手里抢来的男人还真当成正事张罗了,以为谁都得惯着她们呢!”

真看出村长媳妇儿确实是给老董太太气着了,给这个平时还算聪明的人刺激的,都不管有没有人听见,气的在回老崔家的路上整整骂了一道。骂村长媳妇儿说话太损不留情面,骂王秀娟非得给她惹事,连累她生一肚子气!让人家这顿指桑骂槐的数落!王秀娟被姑姑说的又开始抹眼泪,老董太太看她这样也感觉不得劲儿。边缓和好态度安慰侄女,边气呼呼的表示就算不用村长当中间人,她也照样能按规矩把侄女风光嫁出去!

说完就拉着王秀娟去找了村里最大岁数的长辈齐二爷爷,连装傻带卖惨就差跪下磕几个了,才总算说服满脸心不甘情不愿的齐二爷爷,给这段不光彩的婚事儿当个中间人。跟着她一起去老崔家,谈谈办事的各种细节。街坊邻居们看这姑侄俩,一左一右搀扶着颤颤巍巍的齐二爷爷,边不要钱的拼命说好话边往崔二家走,就知道她们是啥打算。感叹齐二爷爷倒霉的同时,也由衷的夸了一句老董太太还算脑子灵活。

死了请村长当中间人这条心后,马上就能想起她老公公活着那会儿,和这老爷子有点交情。年纪和辈分都在那呢,就算崔二家再不把王秀娟当回事,有齐二爷爷说和着也多少得给点面子。村里不管多大岁数的,只要嫁人或者是娶媳妇儿,都得有这么个中间人来回在两家跑腿。有媒人介绍的亲事媒人当就行,那会儿大多数都是有人介绍,也会有在外面打工把对象领回来的,没有媒人家里长辈就会去请村长。

村长要是忙,就请村里上了点年纪能说上话的长辈。这是东门里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哪怕都到了会亲家的环节,两家父母坐一起了。对婚事或者彩礼有啥意见,也不会面对面明说,都是由中间人来回传递。听奶奶说也是怕会有什么分歧,两家如果直接就那么交流,万一哪儿不高兴了心里再留点疙瘩。双方都谈满意了,接下来就该咋办事咋办事谁都舒坦。

要是出现啥分歧了,那由中间人来回传递消息,就算最后落个不欢而散,也不至于红着脸争执。之前也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因为彩礼啥没谈妥。有中间人在旁边一说和,就算亲事没成,两家人后来在路上碰见了也还是和过去一样,该打招呼打招呼,该怎么相处怎么相处。所以我倒感觉这是东门里一个挺细心的习俗,一个挺含蓄又挺能维持和谐的方法。王秀娟和国明凑在一起不算光彩,甚至还可以说挺丢人。

估计方圆几里内的媒婆,都不会答应给当这个中间人。老董太太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才会在村长拒绝了之后,就算厚着脸皮也把齐二爷爷拉了过去,谈婚事有中间人不光是个习俗,也能说是种脸面。如果谁家办婚事儿连个中间人都没人愿意给当,那是会被人讲究笑话的。还真让大伙给猜中了,虽然崔二不待见王秀娟,但到底也看在齐二爷爷的面子上,勉强改了本来不想办酒席的打算。

可也只限于这个,张寡妇直接明说答应办酒席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让步了。还是看在老爷子的份上,才豁出去丢脸硬着头皮呢。至于什么彩礼,什么像村里其他闺女出嫁一样,婆家给买几件衣服几双鞋,这些通通没有!原因也是现成的,因为王秀娟把国明搅和离婚了,所以素芳才会分走一大笔钱!家里还要生活,地里种了那么多烤烟,还得留钱随时准备打药驱虫,要是不够用说不定还得出去借呢!

办酒席的钱都不知道去哪弄,哪里还有钱整这些没用的?老董太太生气的说,“别以为我不知道咋回事!他媳妇儿就分走了饭馆挣两年的钱!你儿子都开了这么多年,还能一点都攒不下?”张寡妇白了她一眼反问,攒的钱就一分不用动啊?这么一大家子不用吃不用喝?饭馆那边进货水电不用钱?你以为像在村里似的,想吃啥直接去地里薅就行啊?

老董太太还有些不服,“那也得差不多吧!素芳嫁过来那会儿,你可是把私房钱都掏出来给买金耳环!秀娟不要那么贵的玩意儿,只是想买几身衣服。就这你们还哭穷!到底成不成心想娶媳妇啊?”张寡妇无语的冷笑一声,“你说对了,本来就是你们姑侄俩又整事,又要死要活硬赖上我们家的!还真不是我们想娶啊!她和素芳能比吗?素芳是明媒正娶过来的,她是咋回事!”

“我的钱我愿意给谁花就给谁花,我稀罕的儿媳我想给买啥就给买啥!别墨迹了!就这条件愿意嫁就嫁!感觉委屈我们也不勉强!我们不怕磕碜,答应办酒席就不错了!再不满意我也没招,你们想咋地咋地吧!我还不伺候了,谁来说也不好使!”老董太太气的想和她吵,但被王秀娟劝住了,说只要能把日子过好就行,她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

于是在王秀娟积极的促成,老董太太一脸有苦难言的无奈,和崔二张寡妇满身冷意的情况下,这憋屈亲事儿总算谈成了。完事老董太太就走出了老崔家,一点都不想搭理小心翼翼讨好她的侄女,到大门口才回头说了一句,“我也就这么大本事了,这硬求来的婚姻,过的是好是坏就看你自己了。过的不好别怪你姑没替你把好关,过得好我也算对得起你爹了。以后没事就少回去吧,回去多了你几个嫂子不高兴。”

说完就弯着腰背着手走了,周奶奶看着含眼泪站那儿望了姑姑好半天的王秀娟,和杨婆子恨铁不成钢的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她是图啥,男人有的是非得惦记人家的。整到这个地步,顶着别人的指指点点嫁了人,娘家没人待见婆家不喜欢,这以后的日子得咋过啊。”杨婆子白了她一眼,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挑的路就算有猛兽不也得坚持往下走吗?咋过还不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周奶奶点点头表示同意闺蜜这说法。

然后就和另外几个大娘婶子边做活边唠嗑去了,当然唠嗑的重点还是老崔家。因为哪哪都是凑合,没有那么多需要用心的地方。所以日子定的也比较着急,才过了没几天的功夫,就看王秀娟挨家挨户的通知明天去喝她喜酒。虽说看不上她和国明,真心不想参加她的婚礼,但这喜酒该去还是得去。原因还是免不了俗气,大伙都说了再看不上人家有啥用!谁家办事的时候崔二都去随礼了,现在别说是儿子二婚了,就算是只狗三婚,都得去把礼给人家还回去!

哪怕再不满意,也只能在心里憋着!这边大伙还凑在一块儿嘀咕,明天就过去写个礼完事,不留下吃那个磕碜席,这个说法得到一致肯定。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的江贵,倒冷不丁来了一句,“别啊,礼都随了凭啥不吃席!你们不留下,就我一人在那儿多孤单啊。”说完也不顾一众人诧异加纳闷的眼神,边笑得一脸高深莫测,边慢悠悠的走了。只有周奶奶和杨婆子神秘对视一眼,脸上是怎么也藏不住的期待。

本来国明建议就在自家院里摆几桌,让张寡妇掌勺炒几个菜,再找几个邻居帮忙就算了。可张寡妇一脸抗拒的表示,不想伺候王秀娟。于是国明只能勉强在镇上找了个小饭店,至于为啥不在他自己的,街坊邻居们都猜他多少也要点脸,怕邻居看着笑话呗。婚礼那天去的人还挺多,正好赶上村里前段时间刚给地里除完草,打完药。不用那么忙了,有一部分人是真想出来溜达溜达。

但大多数还是冲着看热闹来的就是了,大伙去的时候只看见张寡妇和崔二招待客人,国明和王秀娟都不在。听说昨晚王秀娟就去镇上招待所了,事先定好的是,今儿早国明带着几个人,先去把她接到之前和素芳租的房子。然后再一起来饭店,那会儿谁家办婚礼都得先挑个吉时,等证婚人讲完话才能吃席。差不多都赶在上午九十点,可眼瞅大伙坐在桌子旁都嗑了一肚子瓜子,灌饮料灌的直跑厕所,也没看到新郎新娘的影。

杨婆子稀罕的把小宁宁给她买的手表露出来,看了眼时间后捅了捅周奶奶,“这眼瞅都十一点多了,咋还没看到人呢?再耽误一会儿过了十二点可就算下午了。他们老崔家这是整啥呢?二婚就不图吉利了?”还没等周奶奶说话,一旁的赵大个也不满的嘀咕起来,“可不是咋滴!我为了这顿大席,早上都没吃饭!他家这是磨蹭啥呢,再这么让我灌汽水,都快灌成大肚子蛤蟆了!”

几个人正嘀咕的功夫,就看王秀娟和老董太太着急忙慌的来了,进屋后两人就可哪儿一顿找。找够了王秀娟才看着张寡妇和崔二问,“国明去哪儿了!这都到正日子了,他要是才变卦可不地道!”被问到头上的俩人,满头雾水的同时开口我们哪知道他去哪儿了!老董太太刚想急眼,就听门口吵吵的厉害,大伙也听到了动静都站起来往门口瞅,就看国明站在那儿和一个女的拉拉扯扯,那女的正嚷嚷着,“崔国明我告诉你,今儿个就算结婚也只能是和我结,除了我你谁也不能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