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祠中留主位——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1)

作者:观史惜今

祠中留主位——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1)

祠中留主位——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1)
祠中留主位——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1)
祠中留主位——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的葬礼(11)

根据哈同公治丧处的安排,要按照中国汉族人的风俗习惯,举行盛大的点主(成主)仪式(并将在爱俪园内建立祠堂),以便给义子、义孙们留下个可供奉祀的主位。

点主历来被视为白事中的红事,祭堂上扎起了花红彩球,供案上红烛高烧,地下满铺了红毯,好像办喜事一样。所有的义子、义女们都脱了孝衣,换上吉服,由鼓乐、仪仗前引至花园门前迎接鸿题官(点主官)、襄题官(陪主官)。

点主官、陪主官都是哈同府上礼聘来的“三鼎甲”。他们都身穿清代官服,头冠花翎顶戴,乘坐着丧家事前给他们准备好的8人抬绿呢大轿,前边铜锣开道,就像清代官员出巡一样。

原来,一位是前清末科状元刘春霖,由他执笔点主;一位是榜眼夏寿田,担任右襄题官;另一位是探花郑沅,担任左襄题官。

此外,还请来了传胪(二甲第一名)张启后,以及曾为清代翰林院供职的高野侯、蓝云屏等几位遗老,分别担任前引官、大赞、襄赞等职。

吉时已到,鸣炮奏乐。点主官、襄主官正冠、束带,在公案正面升座后,由孝子捧主出堂,行三拜九叩大礼,恭请点主官赐福点主。以北京为主的北方人点主是用鸡血滴在朱砂砚里,用新笔蘸之,点在“神主”的“主”字一“点”上;但南方,包括上海,是用孝子的血滴在朱砂砚内来点主。至于究竟是用了义子乔治·哈同的血,还是用了义弟(管事的)姬觉弥的血,那就无从考证了。

点主后,主牌供在祭堂上,开始举行家奠。奇怪的是哈同夫妇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义女,却让所谓的“义弟”姬觉弥担任主祭。这个仪式除了仿效祭孔、祭仓圣的那一套以外,循例再特请这几位翰林公三讲《论语》:一讲“孟懿子问孝”;二讲“子游问孝”;三讲“子夏问孝”。次讲《孝经》选段。最后,由仓圣小学学生组成的“歌诗团”循声朗诵《诗经》里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一段。

礼成后,哈同府在贵宾接待室摆上了四干、四鲜、四糕点、四冷荤“四四到底”的燕翅席款待了点主官、襄主官、前引官、大赞、襄赞等几位遗老。

席间,乔治·哈同等义子、义女以及管事的姬觉弥等依次跪叩谢席,由清音细乐精吹细打在一旁参礼祝赞。最后,由姬觉弥代表哈同府向点主官刘春霖呈上“菲敬”银元1万元的红封;向襄主官夏寿田、郑沅呈上“菲敬”5000元;又赠前引官、大赞、襄赞等几位翰林公各3000元。对于茶房、厨师、执事夫、轿夫、响器(吹鼓手)、彩匠等也都分发了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