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作者:科普综合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宣讲的题目是《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故事的主人公叫陈仕荣,现任上海仕操洗涤有限公司(荣伸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理事、顾问团团长、虹口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2016年,经过陈仕荣的积极申请和虹口区司法局的大力推荐,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在上海仕操洗涤有限公司挂牌了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就业基地——新航驿站仕操分站。近年来,驿站已经成功过渡安置和帮助了30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融入社会,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因为社会帮教工作成绩突出,陈仕荣曾先后获评上海市司法行政先进工作者、虹口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被聘为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顾问团团长、总顾问。公司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唯一一家“中途驿站”,并被上海市综治委评为“上海市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先进集体”。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成绩和荣誉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感人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案例,走进陈仕荣的帮教事业。

取舍

1993年,虹口区凉城街道为解决返城知青、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开办了荣伸洗衣工厂。当时,作为街道经济科干部的陈仕荣,凭着想为社会做点实事的一腔热血,主动向组织请缨接下了这个盘活社区经济、解决“困难人群”就业问题的“烫手山芋”。

工厂开办之初,陈仕荣敞开大门,接收了很多就业无门路的刑满释放人员。这些人刚到工厂上班,常常身无分文,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着落。为了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难关,陈仕荣不仅要左右腾挪,想办法将这些人安置到工厂床位有限的宿舍,还要经常从并不宽裕的工资里挤出一些钱,为他们购买生活用品,预支生活费。

转眼到了2005年,为了适应改革需要,荣伸工厂改制为民营企业,正式更名为上海市仕操洗涤有限公司,陈仕荣也从一名公务员转型为企业管理者。身份变了,压力也随之而来。没有了政府托底,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该何去何从?怎么生存下去?他陷入了沉思......同时,摆在陈仕荣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企业转型了,首先是要保证经济效益,继续安置刑满释放人员,将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负担,这件好事还要继续做下去吗?

面临艰难取舍,陈仕荣回想了这么多年安置帮教刑满释放人员的经历,接触多了这些普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坏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帮助一人通常就挽救了一个家庭,也为一方带来了稳定。从这些人身上,他深切的明白,有时一盏灯就可以给予希望,到驿站中歇歇脚,就能重获向前的勇气。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他还记得曾经帮助过的李某。李某原本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可自从染上了毒品后,家财散尽、妻离子散,自己也因犯罪入狱。出狱后,李某成了无住房、无工作、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户口是“袋袋户口”,三天两头拖着拉杆箱往街道跑,找麻烦、要补助。这种人如果任由其到处晃荡,重新犯罪只是时间问题。当时,作为荣伸公司的负责人,陈仕荣接手了这个大麻烦,不仅为李某安排了住宿,还将其放到洗衣工的岗位,每月发工资和缴纳社保。为防止他复吸毒品,陈仕荣还联系区里的禁毒社工定期找李某谈话,陪他去做尿检。就这样李某的生活有了着落,并且一直顺利干到了退休年龄,领到了养老金。李某曾经对陈仕荣感激地说道“如果不是当初这里接收了自己,走投无路之下,已经打算破罐子破摔,一了百了了”。

想到这,陈仕荣决定,再难都不能把这些刚刚回归社会的人丢下,既要用心把企业经营好,也要妥善安置好这些虽然走过弯路,但想要自食其力、愿意悔过自新的人。

从此,即使经营上遇到再大的难处,陈仕荣也都从未动过扔掉这些“包袱”的念头,而重新启航的仕操公司作为“中途驿站”,则点燃了一盏又一盏希望之灯,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刑满释放人员的回归之路。

重生

51岁的刑满释放人员贺某,服刑期间父母相继离世,父母的房屋又被哥哥变卖。出狱后,贺某面临一无所有的境地,只能靠捡拾垃圾为生,而且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好几次晕倒在了路边。

区里的安置帮教部门研判贺某的情况后,找到了仕操公司。面对这样一位“老弱病”人员,陈仕荣二话没说就收下了,将其安置在公司宿舍居住,并根据贺某的身体状况安排了负责分拣的工作岗位。就这样,贺某在仕操公司安顿了下来。为了让像贺某这样的安置对象安心工作,公司还专门请烧饭阿姨,为他们烧制一日三餐。

下班后,能吃上热菜热饭,洗一把热水澡,并拥有一张干净温暖的床铺,贺某感觉到人生重新燃起了希望。在仕操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贺某在思想汇报中动情的写道:我因盗窃、寻衅滋事多次入狱,在监狱中度过了大半生,自己也因罪错而一无所有。但绝境之时,是陈总接纳了我,不仅让我结束了流浪生活,更让我获得了自食其力的机会,工作中大家一声声贺师傅,让我从内心里切实感受到了尊重。一声师傅,在别人看来可能不足为奇,但对于我这么一个多次被判刑的人来说,是一份肯定和认可。党和政府的挽救,企业的温暖,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以前的罪错和教训,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一定会珍惜改过自新的机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为了更好的安置像贺某这样的回归人员,陈仕荣还特地拿一笔出资金改建了厂房,新建了10间宿舍,安装了空调、电视,设置了公共运动休闲区,还申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安排几名帮教老师长期派驻在工厂。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陈仕荣的想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多数回归人员在“中途驿站”其实只是暂时过渡一下,在他的支持下,这些人可以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后,愿意留下的依然可以留下,想要更好发展的,可以随时离开,而这些离开驿站的人有的开店做生意、有的找到了新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到了社会中,重启了人生。

蜕变

在仕操公司,一台台巨型洗衣机正飞速转动着,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一排排整烫机吐出雪白的床单。一个高个子男子正一丝不苟,忙着检查洗涤质量。这个人叫王某,是这里的副厂长。然而,就在几年前,他却还是一名父母痛恨、亲戚嫌弃的“三进宫”刑满释放人员。

王某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小时候家庭条件很是不好。初中毕业后,看到身边的人都穿名牌,出入娱乐场所,他羡慕极了。可是,家里哪里有钱可以支撑他消费?为了弄到钱,他开始动起了歪脑筋,跟着狐朋狗友学会了扒窃。

从此,王某就在扒窃和被劳动改造中反复切换,后来还沾染了上了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拼命打手语劝他走正道,但他却视而不见。父亲因此气急成疾,不幸离开了人世。父亲的死让其深受震撼,此时已经31岁的王某决心洗心革面,找份工作,照顾好母亲。

但是,他却低估了找工作的难度。多次应聘,都因有过污点而被拒之门外。在一次回归人员专场招聘会上,他来到了仕操公司的摊位前,小心翼翼地递上了自己的简历。陈仕荣接待了他,在交谈后,陈仕荣看出了王某的自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从现在起好好干,还来得及,如果你愿意,可以来我的厂里试试,但我要告诉你,虽然厂里都是机械作业,但是还有要干体力活的,这个苦你吃的下来吗?”终于有人肯接收他了,王某对着陈仕荣坚定地点了点头。

来到公司后,王某一头扎进了洗衣车间。头脑聪明的他认真钻研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王某琢磨出了一套工作方法,能有节能又干净地把被单洗好。陈仕荣对他大加鼓励,并在全厂推广“王某洗衣法”。多年来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的王某,第一次有了自豪感。

犯罪学家曾论证,扒窃是最难根除的犯罪行为之一,悄悄一伸手,钱财就来了,实在太容易了。所以,扒窃往往像吸毒上瘾一样,难以戒除。某天,王某找到了陈仕荣。“陈厂长,我想问你借点钱……”“怎么了?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王某某在陈总的催问下,吐露了其中的难言之隐:原来工厂因故搬迁,远离了王某某的住处,以后就不能走路上下班了,只能依靠乘坐公交车,但是他一上车,手就发痒,内心总是控制不住想伸手。所以,王某声称要用“绝缘法”克制自己,买一部助动车上下班。陈仕荣听后没有犹豫,立即拿出了2000多元借给王某,并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陈仕荣的信任,让王某更加坚定了迷途知返的决心。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几年后,经民意测评,员工一致推选王某为车间主任,在陈仕荣的有心培养下,随着业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王某又当选上了仕操公司普陀分厂的副厂长。现在,厂里每进来一名回归人员,王某都会以自己的转变经历劝导鼓励他们。事业步入正轨他,还收获了爱情。婚礼上,王某70多岁的母亲拉着陈仕荣的手,泪中含笑,不停说着感激的话:“没有你陈厂长的帮助,就没有我儿子的今天!”。陈仕荣摆了摆手,微笑地说:“都是他自己的努力,我只是在他身后推了一把”。但就是这一把助力,帮助王某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关怀

刘某居住在虹口区曲阳街道邮电二村,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曾卷入了一桩走私案,被判10个月的刑期,缓刑一年。

刘某是位单身母亲,上有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下有孩子尚在外地大学就读二年级。获刑后,她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了经济来源,她的生活真正陷入到了苦不堪言的地步。

2018年9月中旬的一天,区司法局发通知让刘某街道的矫正人员去虹口图书馆参加招聘会。会上,陈仕荣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他说,他的公司是市、区帮教基地,曾为200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刘某听了心头一热,于是在会议结束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电梯口找到了陈仕荣,陈仕荣详细地询问了刘某的基本情况并毫不迟疑的答应为她安排一份工作。三天后,陈仕荣从宝山区石洞口驱车来到刘某家并告诉她,公司已经为她安排了一份离家较近的第四人民医院被服间的工作。更让刘某感动的是他还往刘某的手里塞了1000元现金以聊补燃眉之急,刘某的眼泪当时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但刘某在第四人民医院工作了才8天,就因母亲突发脑梗而无法继续。在刘某母亲出院结账时,公司又为她支付了尚缺的700元钱,并从微信里又转给刘某1000元。陈仕荣还多次地接济刘萌,让她度过生活难关。刘萌曾问陈仕荣:“我如何报答您呢?”陈仕荣亲切地对刘某说:“我不要回报,你只要好好工作,早日回归社会就好了。”。

由于政策上的原因,公司多次为刘某安排的工作都无法录用。然而,陈仕荣又向刘某发来了微信:“我们不会放弃你,我个人将每月资助你2000元生活费直至你刑满。”至刘某刑满结束,陈仕荣共计资助她近万元。

“你刑期满了,我来接你!”

一天,陈仕荣接到来自虹口区司法局的一个电话:“你干儿子在监狱里想你了,能去看看他吗?”“我哪有干儿子啊?”陈仕荣一头雾水。“那你认识张某吗?”陈仕荣这才想起来,那是去年来厂里干了没几天的男孩。张某出生才3天,妈妈就因难产而死,父亲再婚后,他荒废了学业,从小偷小摸开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小小年纪竟吃了6次官司。去年,21岁的张某出狱后无家可归,在网吧里度日,被送到荣伸公司时,他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却穿了一双不合脚的破皮鞋,走起路来像电影里的卓别林一样摇摇晃晃。陈仕荣马上买来新皮鞋、新衣服送给他,又给他安排了宿舍,还塞给他几十元零花钱。亲情,是人间最普通也最深沉的情感。可是,张某打记事起却从未体会过。望着陈仕荣和蔼可亲的笑脸,张某心中第一次体会到了这种情感。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可是,改过自新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张某在厂里干了不到10天,看到同事的手机,又习惯地伸出了手。被发现后,张某觉得没脸再见陈仕荣,离开了公司。之后,张某又在网吧混日子,由于没有生活来源,他入室盗窃,被抓住后第7次入狱,判刑一年半。在监狱里,管教民警问他:怎么没有人来看望你?他说,父亲不认我。想了半天,他想起一个人,对他最好的就是我。“我想让洗衣厂的厂长来看我,我想认他做爸爸。”

7月22日,冒着38℃的高温,陈仕荣和公司虹口区司法局干部一起赴周浦监狱看望张某。并对他说:“等你刑期满了,我就来接你,厂里的岗位给你留着。”

在全心投入安置帮教事业的同时,陈仕荣还热心社会公益,曾组织实施了“荣伸春光助学计划”,助力贫困地区青少年完成学业,并常年牵头为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失学、失亲儿童送去温暖和帮助。近五年来,陈仕荣和他的企业共开展各类帮教活动100余次,帮助困难对象700余人次,涉及金额80余万。他经常说,通过企业这个平台为社会干点实事,是一份情怀更是一名企业家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点燃希望的灯,照亮特殊人群的回归之路

持灯一盏照前路,善心引渡迷途人!这,就是陈仕荣的帮教故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