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州狼娃子传奇——女娃含恨自杀狼娃子顶盆送葬

作者:华州文史荟萃

沙涨狼娃子传奇

作者:张 明

狼娃子张兆强在故乡沙涨村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曾是地下党沙涨支部的支书、保队副,遇仙区的区长,戴过高帽子。他有两个爸、两个妈,娶过两个老婆,还有过两个情妇,在洛南县有个家,在华县有一个半家,在渭南田市有半个家。走州过县不在话下,他种过地、耍过枪、杀过人、当过官,一生的传奇故事至今在故乡流传。

华州狼娃子传奇——女娃含恨自杀狼娃子顶盆送葬

2.淑娴(续)

淑娴的话像一记重拳打在母老虎眉眼之间,她懵了一下后,在娘家养成的、出嫁后掩藏了多年的脾气“腾”的一下升了起来,恼怒地说:“翻天了!不退!”说完转身出了女儿的睡屋门。

母老虎出女儿睡屋后,边走边嘀咕:淑娴自小听话顺事,下地前也还好好的,去棉花地里干了一会活,回家就要退婚,是不是受了谁的挑唆?狼娃子今早下地打掐棉花,娴娃也去了,两块地连着畔,狼娃子是不是对淑娴说过什么?想到这里,她出门进了狼娃子的家。

狼娃子刚洗过,躺在院子里的大桐树下,听树上的两只蝉在唱歌。狼娃子看见母老虎进了家门,坐起身说:“婶,我妈在后屋。”

“不找你妈,找你问句话。” 母老虎说。“找我,问什么话?”

“你和娴娃在地里打掐棉花,有没有和她说啥?”“没说啥。看见娴娃下地,我和她打过一个招呼,她没应声。娴娃不说话,你知道。干完活后,和她打了个招呼,就回家了。”

“哦,没说啥就好。” 母老虎五应了一声,转身出了狼娃子家。狼娃子不知出了什么事,躺下疑惑了一阵后,在聒噪的蝉声中迷迷糊糊睡着了。

母老虎出狼娃子家门后,去了自家的棉花地。东北角狼藉一片,棉花秧子躺在地上,让她大吃一惊。匆忙回到家里,淑娴正躺在炕上,她弯腰捡起淑娴扔在炕脚地的衣服,翻看了一遍。然后她扳过淑娴的肩膀,关切地问:“娴娃,你在棉花地里,没出什么事吧?”

“退婚!”淑娴给了她一个后背。

母老虎急切地问:“咱家东北角的棉花秧子,倒了一大片,是怎么回事?”

“退婚!”淑娴还是两个字。

母老虎气恼地问:“你衣服上这么多泥,是怎么回事?”淑娴不吭声。

母老虎缓了一下,吞吞吐吐地问:“娴娃,是不是,谁在地里,欺负你了?”淑娴还是不吭声。

母老虎小心地问:“娴娃,是不是,狼娃子,欺负你了?”淑娴仍然不吭声。母老虎气恼地说:“乡亲们说你是哑巴,你真是个哑巴!”

淑娴坐起身,破天荒地看着母亲的眼睛说:“退婚!”这是她平生唯一一次看着他人的眼睛说话。

母老虎当天第二次楞了一下,她第一次看到了成年后女儿的眼睛,清澈的眼睛中竟放射出了坚毅的神色。但可惜的是她并未多想、漠视了孩子眼神中透出的坚定意志,吼了一声:“不退!就不退!”然后气哼哼地转身走了。

华州狼娃子传奇——女娃含恨自杀狼娃子顶盆送葬

第二天一早,淑娴睡屋里散发的磷化氢的特殊气味,引起了母老虎的注意。她进屋发现,炕脚地上有个土瓷碗碎成了两半,淑娴穿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身体扭曲着趴在炕上,枕头旁有一个磷化锌老鼠药的纸袋,枕头附近的炕席上有淑娴的呕吐物,呕吐物中有血。她惊叫一声、扑到炕上,淑娴已经僵硬了、死了。母老虎软了、瘫了,坐在炕沿、拍着女儿放大声哭了起来!

母老虎的哭声惊动了邻居,隔壁的哥嫂先到,狼娃子也到了她家。当母老虎看到狼娃子时,抹了一把脸、跳下炕沿,抱着狼娃子的腿不松手,哭叫道:“你赔,你赔,你赔我娴娃!”

“我…我…我,赔你娴娃?!”狼娃子懵了。母老虎撒泼叫道:“你教唆娴娃退婚!”

“我…我…我,教唆娴娃退婚?!”“你把娴娃糟蹋了!”

狼娃子这时仍是一头雾水,但他知道祸从天降了,一边叫着:“血口喷人!血口喷人!”一边挣脱了母老虎的纠缠,愤愤不平地回了自己家。

狼娃子离开她家后,母老虎立即让儿子去五里外的乡公所,给她的三哥打了电话。穆老三骑了一匹马、领了两个背长枪的随从,午饭前到了妹妹家。穆老三西北大学法政科毕业后,一直在县立高小教书,民国28年(1939)春吕向晨任华县执事(相当于今县长),撺掇他去县政府任了承审员,相当于今天的县法院院长。母老虎深以此为自豪,逢人便说她的三哥在县政府当官、管判案,身穿着西装、脚蹬皮鞋,戴眼镜、礼帽,手拄文明棍。

母老虎一口咬定狼娃子糟蹋了淑娴。穆老三认识狼娃子,开始并不相信姐姐的话,但当他去过棉花地后,相信了。从棉花地回村后,穆老三带着两个随从进了狼娃子的家。将狼娃子按在地上、反剪着胳膊,用专门绑犯人的细麻绳,扎扎实实地绑了起来。

狼娃子被押到棉花地,穆老三从西装口袋掏出白手帕,擦了擦满脸的汗,然后摘下头顶的礼帽扇着。指着那片倒伏的棉花秧子,让狼娃子解释。狼娃子不知该怎么解释,一个劲高呼:“冤枉,冤枉,冤枉!”

华州狼娃子传奇——女娃含恨自杀狼娃子顶盆送葬

穆老三想办完淑娴的丧事后,将狼娃子带回县府审问、定罪。第二天下午,埋淑贤时,狼娃子被绑着、押着,脖子上插着魂幡、顶着瓦盆,以孝子贤孙的名义为淑娴送了葬。

(未完待续)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张 明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