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腹泻相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作者:周六之于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是人体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当大肠埃希菌菌株获得某些额外的遗传物质后,可产生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腹泻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因之一。

腹泻相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特征

不同的大肠埃希菌致病型有不同的流行病学、临床和致病特征: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ETEC在水和食物中容易存活,是资源有限地区2岁以下儿童发生脱水性腹泻疾病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因之一。ETEC也可导致前往热带地区的旅行者发生腹泻,并且正逐渐成为资源丰富地区的病原体。ETEC可产生质粒编码的毒素,主要导致水样泻。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EPEC可引起散发性腹泻疾病及腹泻暴发,最常发生于资源有限国家6月龄以下的婴儿。EPEC菌株的鉴定特征包括与肠上皮细胞接触后发生特征性的“黏附-抹平”效应,以及不产生志贺毒素。EPEC蛋白可通过黏附和诱导信号转导而影响细胞生理。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EHEC菌株能够产生志贺毒素,与EPEC菌株一样可引起“黏附-抹平”损伤。EHEC菌株曾导致血性腹泻大暴发,特别是O157:H7血清型(和O104:H4血清型),部分菌株与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相关。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EIEC感染似乎较少见。其临床疾病最初表现为水样泻,可进展为血性腹泻和痢疾。EIEC与志贺菌属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两者感染后的发病机制由相同基因促发。EIEC侵入肠细胞,在细胞内繁殖,并扩散至相邻的肠细胞。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

在资源有限和资源丰富地区的许多人群中,EAEC都可引起持续性和急性腹泻疾病,并且可能导致身高生长迟缓。组织培养黏附试验显示,EAEC在人上皮细胞2型(HEp-2)上呈独特的栅栏样黏附。EAEC所致腹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微生物学

在有氧条件下,很容易从粪便样本中培养出大肠埃希菌。然而,通过培养板上的菌落外观和常规生化检测结果,并不能区分致病性与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株,也不能区分不同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株。大肠埃希菌O157:H7属于EHEC,是唯一一种不用分子检测即可轻松识别的致病菌株。随着用于诊断腹泻病原体的市售分子检测逐渐普及,越来越常识别出其他大肠埃希菌致病型。

腹泻相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临床诊断

经粪便分子检测识别出某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并不等于存在大肠埃希菌感染。需要结合临床,并考虑有无其他可能的病因。无症状患者检测阳性并不提示感染。

治疗

支持治疗

腹泻疾病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及营养治疗。

抗生素的作用

-对于经粪便检测发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腹泻患者,我们建议不要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重度、血性或持续性腹泻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奇霉素或环丙沙星),尤其是儿童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腹泻相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