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鸿祎搞网贷,3年大赚140亿,还有几个科技公司不放贷的?

作者:商道论谈
周鸿祎搞网贷,3年大赚140亿,还有几个科技公司不放贷的?

创业的尽头是老赖,科技的尽头是网贷,最近,随着周鸿祎的爆火,关于360放贷3年爆赚140亿的消息也被网友挖了出来,引发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说: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集体倒向网贷业务。

根据公开资料,奇富科技作为360的网贷平台,已经成了周鸿祎旗下最赚钱的公司,奇富科技2023年揽收163亿元,赚了42.8亿元,而周鸿祎起家的主业360集团,却亏了5个亿。业务冷暖不同,周鸿祎也是持续向奇富科技进行投资,已经宣布今年要合计回购3.5亿美元的股份。看到这里,网友炸锅了,靠软件业务起家的360,正在渐渐变成一个网贷公司,这种现象在国内的科技企业当中层出不穷,令人实在笑不出来。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之下,倒向网贷似乎也是科技公司的无奈之举,以360为例,比起周鸿祎的其他生意,奇富科技挣钱能力,实在是要强太多了。

周鸿祎搞网贷,3年大赚140亿,还有几个科技公司不放贷的?

奇富科技的前身就是360金融,为了淡化“金融”和“网贷”的影响,公司经历了两次更名改姓,现在叫奇富科技,单看这个名字,你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家以撮合网络贷款,赚取利息差和服务费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源源不断为周鸿祎提供利润的,是一大票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奇富科技合作的金融机构多达157家,一共促成了3040万人成功借款,总贷款撮合及发起规模超过4700亿,存续贷款余额超过1865亿元。除此之外,奇富科技还把网贷生意玩出了花,客户的粘性高的出奇,平台复贷率高达91.6%,也就是说,超过九成的人用了一次奇富科技的贷款服务后,都会再次使用,平均每个人的合约期限也超过了11个月。

众所周知,在网贷平台借钱,利息和银行比起来,那可要高得多,哪怕一开始的合约利息并不高,但通过各种条款约定,只要触发条件,利息立马水涨船高,最高可以达到年化24%,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高的利息,奇富科技为什么还能笼络住这么多客户呢?主要是业务的门槛比银行低的多,根据某app的页面显示,只要年龄在18到55岁之间,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最快5分钟就能把钱申请下来。

周鸿祎搞网贷,3年大赚140亿,还有几个科技公司不放贷的?

除了360之外,大力发展网贷业务几乎成了所有科技公司的共同选择,没有沾染贷款业务的,似乎只剩下华为这一个独苗了。

网络越发达,网贷就越便利,各种借贷广告也好像牛皮膏药一样,怎么屏蔽都屏蔽不掉。形式五花八门,花样百出,像什么“放款快、低利息、无抵押、周期长”都是基本的,核心思想都是同一个:不管此刻你的人生多么糟糕,只要通过网贷,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科技企业倒向网贷,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还是网贷生意太赚钱。

360的例子不多说,自古以来,贷款都是门好生意。古代封建社会,地主的活儿基本就两件事,收租子和放贷。黄世仁都是怎么剥削农民的,占有土地这个生产资料,农民则靠天吃饭。收成好的时候,地租可以交出来,可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地租交不上,就只能找地主借钱,只要一借钱,最后就是利滚利掉入债务陷阱。

周鸿祎搞网贷,3年大赚140亿,还有几个科技公司不放贷的?

有些人可能要说了,收地租是什么年代的陈芝麻烂谷子事了,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表现形式和手段,比如说,现在的大数据比以前更聪明了,可以把借款广告精准推送给目标客户,绝对不推给有钱人。

网贷之所以成为香饽饽,还和我们国家的征信制度有关系。国内银行的立身之本,就是这个征信制度,银行的业务是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赚取利差,哪些人可以成为目标客户呢,一查征信就知道了,不管金额大小,只要问银行借钱,查征信是一定要做的,结了婚的,连配偶的征信都要查一遍。但凡征信上有了逾期的记录,或者其他的瑕疵,基本就等于上了银行的黑名单,银行便宜的信贷资金就对你关上了大门,过去几十年当中,无论大小银行,几乎用的都是这一套。

在经济繁荣的阶段,征信制度并没有什么问题,银行的钱从不愁借不出去,这么多客户,都要尽量优中选优,可一旦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期,征信制度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征信出现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少人因为一些紧急状况,一个不当心造成了征信瑕疵,在这个时候,银行会怎么办呢,不好意思,你的记录不好,你的业务我做不了。

周鸿祎搞网贷,3年大赚140亿,还有几个科技公司不放贷的?

这些人该怎么办呢,只能转向门槛更低的网贷平台,因此,现在就出现了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银行的钱利率低,但符合条件的客户却不多,银行客户经理疯狂打电话,就是为了把钱贷出去,另一方面呢,网贷平台利息高,却产生了一批粘性极强的资深客户。

科技公司倒向网贷,360不是唯一的一家,这背后有各种各样制度的、经济的原因。网贷汹涌,但考虑到金融安全,这背后还有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渐引起关注,比如催收和不良率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已经全方面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去年先后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金融事关国家经济命脉,不管不行。

而在金融体系之外,网贷科技公司的业务会不会成为监管的盲区呢,我们对此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也呼吁国家启动监督和管理工作,对科技巨头来说,在当下的市场环境,赚钱固然重要,但如何安全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