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育华:在那风吹稻浪的地方

作者:悦读苑
刘育华:在那风吹稻浪的地方

今年红酒节那天,因为外地客人来参加我们县的葡萄酒会系列节目,棣花古镇来客多,其中包括国际友人40多人。我和几个同事值勤在棣花古镇西边的携程度假农庄。

首先吸引人的是那园子里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坪,因为广大,显得寂静、空旷而凉爽。

我经过几次的定位,发现这里原来是我在娘家时,十几年里每年夏天暑期,天天跑着来浇灌秧苗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比城市里的公园还要美丽的园子。昔日的映像一点也找不到了,需要自己不停地给自己提示,这里就是棣花,就是我曾经天天落下脚印的地方。

那几片秧地,是我们那些同龄的孩子天天顶着大太阳跑来跑去争水灌秧的地方——那些由细弱变硬朗的秧苗,那些在太阳的照耀下一天天眼看着由绿变黄的稻穗都是我们最最关心的。稻籽由白浆变饱满的过程,就是我们怀揣希望的过程。也是我们一天一天在那么毒的太阳底下,裸着头脸臂膀不怕嗮黑,认真浇灌的日子。我们那些疯张女子和男孩子一样赤脚跑得如鹿一般。在干旱的日子,大人和孩子一次次望眼欲穿,祈福水渠里的水大些再大些,期望自己当天是占着上水口子的。那时最畅意的是,看风吹秧苗的浩荡;看蜻蜓、蝴蝶群体如飞机一般在稻田上腾起落下,打旋再落下,羡慕它们的自由和轻松。

那因为在大太阳底下一眼一眼看着水能流进自家地里,而脖子、臂膀、腿被嗮得褪了一层又一层皮的女子的焦急、干渴、饥饿……在水泊泊地流进自家地里时,心中又如有乐音和幸福流淌。灌满稻地后,尽情扎到堤外丹江河里,畅游个酣畅淋漓,那个痛快啊!

今天,想到这些,我快活地笑了。

刘育华:在那风吹稻浪的地方

那些曾经的苦焦的日子现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但是在当时,艰辛的劳苦并不能让我们吃饱肚子,于是,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选择逃离了这片土地。

这里现在是棣花古镇之一隅——携程度假农庄。

在吃午饭时,我们看到一个雅致的木板玻璃构造的咖啡屋,门前有一排排的桌椅,就将领到的盒饭拿到那里去吃。在快吃结束时,一个中等个子微胖的中年妇女从屋里出来招呼我们说,进屋里凉凉,里面有空调哩。我们说不了,就在这里歇息一下。

不一会儿,她又出来邀请我们进去坐。我们去了,里面很是整洁温馨。她忙来忙去为我们倒水。我有点不好意思,也有些拘谨,对她说,我们今天来是因为工作,不消费的。她说,来了的都是客,坐一坐,凉一下,我给你们泡茶喝,不收费的。你们放心坐着歇。

她在给我们倒了水后,就拿了抹布走出房间。透过明净的玻璃墙壁,可以看到她一点一点将外面的栏杆、桌椅,甚至地面,很仔细地擦了一遍。在有客人来时,她回来忙着倒水。她说话少,不停地忙碌。每一个人起身离开后,她很仔细地收拾净桌面,再摆整齐桌上的物品,拉正座椅。我看见她来来回回额头鼻尖上一直有细细的汗珠。可是她总是不停地忙碌着,干得细致而认真。

“这里平时客人多吗?我怎么发现平时大门基本不敞开。” 在没有客人的空隙我问她。

“去年年底这里才开业的,节假日人多,平时人不多的。一般不让附近的村民进来。门口管得严。”

“那么你们工资?”

“工资低,一个月2000元。”她抬头笑了笑看着我说。

“我看你蛮辛苦的。”

“这不算什么。在这里上班的工作人员。差不多都是这附近村里的人。上班时上班,下班了还能干一点地里的活,还能照顾住家里的事。现在工资不多,以后会好的。”她腼腆的颜面涨红,很有亲近感。

刘育华:在那风吹稻浪的地方

在各地客人未到来以前,我绕着携程农庄院内草坪四周的路径徜徉了好几圈。我竟然看到了两只肥壮的野鸡,它们好像是夫妻,迈着款款的步子,一前一后不紧不慢地踱着,在草地上靠近竹林的地方。问了旁边的保安,他说这园子有一只鹿、一只黄羊、四五只野鸡。他说这些动物不是饲养的,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好,吸引来的。这么碧绿养眼的草地、茂密的竹林,还有大片的湖泊,难怪会引来了一些灵物 。

我在园子里不断地转圈圈,我多想看到它们啊,特别想看到鹿。因为我在前年一次回娘家时,在通向宋金街那个长长的两边长着灌木的甬道边,看到过鹿——高昂的头,体色是浅咖色的底色点缀着较深的圆点。它那么敏捷、那么机警、那么秀美。只可惜,我遇到它时它似乎很受惊,它三下两下地跳跃出路旁的灌木丛,迅速背离我奔走了。

“这个园子生意好吗?”我逮住空闲问保安。

“节假日人住得满满。你去里面的,标志着A、B、C区的,看看那些绕湖的房子,30多座哩,全住满了呢!”

“客人们对咱这儿感到满意不?”

“都说住宿的环境好。不足的有,比如吃饭吧,在园子吃的话,选择的类别有些少;出了园子去吃,又觉得远,客人还怕挨宰。”

“还须改进。希望平时也能住满,这样收入就好些。”

“嗯,还需要改进。政府正在想办法,要在诚信上下功夫。”

可是,可是,我还是有些许的惆怅和存疑,不是因为我们曾经拥有的稻田没有了,而是为这片土地上的村民而忧戚——社会的转型,他们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他们会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吗?他们负出的劳动会和他们的收入相匹配吗?我当然希望,我的乡亲们越过越好,而不要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我准备用十年拭目以待。

2024年6月29日晚

刘育华:在那风吹稻浪的地方

作者简介:刘育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商洛市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临荷而立》。

来源:临荷而立,版权属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