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作者:壹蜂社

情绪价值10亿刀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人的大脑里有两个小人儿,一个勤快的小人儿,一个懒惰的小人儿,面对那些你应该做可又不想做的事时,比如刷碗、健身和写论文,他们就会打架。2015年,皮克斯带来了《头脑特工队》,这部以脑科学为依托,同时又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动画长片让我们看到,人的脑子里可不只两个小人儿,而是存在着一支情绪小分队,包括乐乐、忧忧、怒怒、怕怕和厌厌。

这样的角色设置对应了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人类的六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讶,他认为这些情绪在所有人类文化中都普遍存在。其中的惊讶,往往非常短暂,是意外事件发生后的生理惊吓反应,这也可以解释《头脑特工队》为什么没有征召它。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头脑特工队2》剧照

影片的主人公是11岁的小女孩莱莉,她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金发碧眼白皮肤,有一双无条件爱她且尊重她的父母,在她的长期记忆区里,储存的大部分都是代表着快乐的黄色玻璃球,她的生活中很少有惊吓和意外,不会有人时不时跳出来对她说“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本就转瞬即逝的惊讶在她的童年里很难找到出场机会。

时隔9年,《头脑特工队2》归来,莱莉长到了13岁,青春期的到来伴随着大脑控制台的扩建和另一支情绪小分队的加入,它们以焦焦(焦虑 Anxiety)为首,还包括慕慕(羡慕Envy)、尬尬(尴尬Embarrassment)和丧丧(倦怠Ennui)。它们的强势到来撼动了乐乐在控制台的C位位置,如片中台词所言,也许人长大了,就是不会再有那么多快乐。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在弘扬正能量的语境下,莱莉大脑中的九种情绪,除了快乐,剩下八种都很容易被贴上“负面”的标签。但这样一部充满了“负能量”的电影,已然成为今年的现象级电影。截至目前,该片的全球票房已经达到了8亿美元,轻松接替《沙丘2》,成为了今年最卖座的电影。照目前的票房走势看,《头脑特工队2》很可能成为今年第一部闯入10亿美元票房俱乐部的电影。

在国内,从豆瓣评分看,《头脑特工队2》的口碑略低于第一部,但这并没影响它的预期票房持续走高,暑假将至,青少年观众和家庭观影人群应该还会增加。而我在电影院里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就是看这样一部讲述青春期的压力和各种情绪的动画片时,同场和莱莉年龄相差不大的小孩哥、小孩姐们基本上都是神情淡定地平静观影,那些在黑暗的影厅中抽抽鼻子的,全是我们这帮成年人。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有人把《头脑特工队2》称为“一次时长100分钟的心理治疗”,而这部电影以及它的前作之所以能给人治愈感,靠的正是直视那些我们避之不及的“负面”情绪。相较于否认和隐藏它们的存在,承认和接纳它们或许才是更成熟的应对方式。

就像是在第一部的结尾处,莱莉拥有了一颗同时染上了快乐和忧伤的核心记忆球,那是童年结束的标志,她以后不会再有那么多纯粹的快乐了,那也是成长的开端,她往后的人生中还要经历很多喜忧参半的时刻。人的情感没办法简单粗暴的做加减法,长大便是接受更多复杂的过程,其中有更复杂的自己和更复杂的情绪。

接纳复杂,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和呈现出来并不容易。《头脑特工队2》用最简单的故事去讲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偏偏就是可以做到吸引人、打动人,润物细无声地给人提供最大的情绪价值,这不仅是本片,也可以说是大部分能在全球取得商业成功的好莱坞电影的厉害之处。

不要怪“焦焦”

和前作比,《头脑特工队2》会给人一种有点偷懒的感觉。因为它几乎延用了第一部的故事骨架,只是填进去了新的“血肉”。

在第一部中,莱莉从明尼苏达来到了旧金山,她经历了搬家和转学,适应新家、新学校和新的城市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并让她做出了离家出走的决定。与她的出走行动相对应的,是脑内的乐乐和忧忧意外离开了控制台,恐惧、愤怒和厌恶接管了她的大脑。而莱莉最终踏上返家归途,也是快乐和悲伤带着核心记忆球重返控制台的过程。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在续作中,莱莉步入了青春期,即将上高中的她不得不和初中好友分离,融入新环境以及高中冰球队选拔带来的压力让新角色焦焦把控了她的控制台,以乐乐为主的五种元老情绪被扔到了脑后区域,它们带着旧的自我意识重返控制台的跋涉之旅,对应着莱莉从焦虑和惊恐发作中恢复过来的过程。

快乐的重要性无需重申,只是有时候拼命强调快乐,可能会不经意地演变成对其它情绪的压制,最终也许会变成独裁式的“只允许快乐存在”。如果说第一部《头脑特工队》是温柔地告诉我们,悲伤和哭泣也是可以的,那么续作则是通过精准描摹出了现代人被焦虑情绪席卷时的精神状态,进而帮助人们萌生出了极为珍贵的自我同情。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焦焦一出场,影片就对它和怕怕做了区分,后者要处理的是看得见的危险,而焦焦负责的是看不见的危险,是那些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糟糕状况。其实,适当焦虑并非坏事,人们为了缓解焦虑,为了让脑海中那个“我还不够好”的声音消失而做出的切实努力确实可以让人有所进步,或是解决一些问题。就像是为了避免落选冰球队的画面出现,焦焦为莱莉制定的计划之一是,让她比训练营的所有人都更早得来到冰场,然后开始加练,击球偏出球门一次,就多加一公里的折返跑。如果焦焦维持在这一步,那其实没什么。

问题在于,焦焦是一个过于卷自己的情绪。为了有备无患,它会拎着六个行李箱来到控制台,正是这种想要防止所有坏事发生的好心伤害了莱莉。莱莉大脑中的幻想乐园原本用来幻想白马王子和未来职业,但焦焦接手后,脑细胞都在加班加点的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100种糟糕情况”。这些向未来预支的焦虑不仅让莱莉夜不能寐,还让她做出了偷看教练笔记本的不当行为。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在莱莉参加那场决定自己能否入选高中冰球校队的比赛时,焦焦给自己灌了六瓶能量饮料,它以为自己越努力,莱莉就会越靠近成功。它在控制台开启极限操作,整个焦跑出残影,直接掀起了一场橙色风暴,结果却是把莱莉的大脑弄死机了。莱莉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她在场上抢队友的球,还因撞伤了自己的初中好友而被罚出场,在休息室里惊恐发作。

看着这失控的一切,焦焦动弹不得,只有惊恐的大眼睛里渗出一行愧疚的泪水。这一幕的戳人程度比第一部中,莱莉小时候幻想出来的好朋友冰棒渐渐消失在灰暗的遗忘区更甚,因为我们能在焦焦身上看到自己。

在一个强调“赢在起跑线”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从小就擅长自我苛责,在我们还没有生长出自我意识的时候,通常就已经被告知过“你还不够好”了,不用等到青春期,我们的焦焦可能已经焊死在大脑控制台C位上了,随着近几年内卷的加剧,焦虑更是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一部作品能把这种情绪被如实地呈现出来,已经让被它困扰的人有了一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欣慰感,同时,当我们为焦焦流泪时,实际上也实现了一种难得的、对自己的关爱。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青春期和怀旧奶奶

影片中,莱莉的大脑因为青春期的到来而警铃大作。面对新情况,每个元老情绪都有点不适应,莱莉因为早晨被妈妈叫醒而有点起床气,怒怒只是在控制台轻轻地摁了一个按钮,就引发了母女间一场超预期的争吵。

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现在对青春期叛逆有了更科学的理解:大脑中负责驱动情绪的边缘系统从10到12岁开始就会发生重大变化,而负责决策、计划和自我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则处在大脑发育清单的最后一项,直至二十多岁才发育完成,二者发育速度的不匹配让莱莉们变的“易燃易爆炸”。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和青春期最不沾边的情绪应该就是怀旧了。在电影中,怀旧情绪被拟人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奶奶,她两次想要参与群聊,都被其它情绪请回了屋。而在电影外,我的怀旧奶奶倒是陪我看完了整场电影,我也因为回想到青春往事而眼眶发热。和小孩哥、小孩姐们并不相同的观影体验,似乎也印证了海明威的那句,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作为东亚小孩,我们的青春期往往要面临比落选高中冰球队更沉重的东西,可能是严苛的父母,可能是应试教育下的升学压力,也可能是集体主义对个性的打压,也可能是以上全部。如果说莱莉的青春期问题是easy模式,那我们很多人曾经历的大概算是hard模式,而我们那时得能够获得的帮助却极为有限,甚至连对青春期大脑更科学的理解也是近十年才研究出来的。

这也导致了一个情况,就是从实际年龄上来说,我们很多人已经可以开始中年危机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觉得,那些青春期没能解决的问题似乎还在影响着我们,像是自我意识的构建,和新老朋友的关系,和焦焦一同到来的羡慕、倦怠和尴尬等复杂情绪。《头脑特工队2》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抚慰了很多人当下的焦虑,还隔着时间长河给了曾经无助的我们一个拥抱,而它采取的方式仍然是,如实呈现。

这部“负能量满满”的电影,为何会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莱莉为了融入新团体而说违心话时的语气,她想要讨好又担心讨好会引起尴尬时的拧巴,还有她和高中冰球队队员走在一起时的手脚不协调,以及无缘无故被放大的各种情绪。美剧《怒呛人生》的经典台词是,西方的心理咨询治不好东方的脑袋,但人类之间共通的情感体验还是能通过好的作品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进而实现浅浅的治愈。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是,莱莉妈妈的大脑控制台C位是忧伤,而爸爸的C位是愤怒,或许这就是大人的生活真相了,能获得一些浅浅的治愈已经是一种快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