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4田坎纠纷第1节:巡视乡下

作者:文庙山居

第三章4、田坎纠纷

(内容简介:因贯彻小平同志的整顿,1975年湔县的农业生产,比1974年大有起色。但不协调的是有的公社出招,要把1973年地委郑光清书记讲话,下放给农民的田坎收归集体,说是割资本主义尾巴!县委书记不好出面反对,但农民们奋起争抗,那个公社书记只好由县委下文换掉。)

目录:

第三章4第(1)节:巡视乡下334………………339

第三章4第(2)节:收放之间340………………344

***********************************************************

第三章4田坎纠纷第(1)节:巡视乡下

(内容提要:蔡、解两位领导,又同乘坐一车巡视湔县农村。他们一个是视察工作,一个是熟悉情况。)

忙完县贫下中农协会之后,湔县进入1975年双抢大忙阶段。每年5月中旬至6月底,田里的油菜籽、麦子要收起来。然后再把提前一个月即清明、谷雨之间,撒下的秧苗栽种到田里去。这个抢收抢种的过程就叫“双抢”,因为是五月开始又叫大战红五月。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4田坎纠纷第1节:巡视乡下

现在领导巡视的地方,远比当年好。

县级机关的干部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去乡下劳动一、二天。部分干部还要驻到公社、大队、生产队去1~2个月,协助当地干部做好“双抢”工作。近些年湔县公社镇略有就业人数,灌口镇单独设立;三羊、蒲阳两个镇,全并所在公社。这时的湔县灌口镇除外,另有27个公社,平坝区20个,山地区7个。平坝区的每个公社,年年都要派双抢工作队。山地区种玉米农时不一样,一般不派工作队。由于经常是机关干部们,充当工作队参与指挥生产。那年头也有农民开玩笑,说种田的不如坐机关的,现在是机关干部比农民会种田!?

整个双抢期间蔡振川和解文耀,间隔两三天都坐上龚师傅的北京吉普,到各公社去转圈随时了解和掌握情况。他们工作的重点是平坝区,因为这里人口占全县百分之九十五。湔县每年1亿斤公粮征购,其中百分之九十五——9500万斤,都是平坝公社、大队、生产队交纳的。7个山地区公社每个全年,只上交国家仓库几十万到100百万,累计也只有几百万斤。如果算到人头山地区人平,给国家上交100多斤粮食,平坝地区人平要上交200至300斤,山地区可以省略不管。深层次的原因是1960年,湔县山地区特别是清山公社挨饿多。时下这里的人们干活也认真得很,干部、社员都一心一意扑在生产上。

蔡振川来湔县已经几年,他认为当湔县的领导也好当。首先就要看你能否在平坝区,把近1亿斤公粮征购收起来?然后是你的30万农民还能不能糊口、吃得饱肚子?这1亿斤公粮征购中,首先湔县城镇10万人要供应原粮4000万斤。其次市场供应南来北往的过客,还要1000万斤;储备粮1000万斤,上交国家4000万千斤。湔县粮食总产也就是2亿多斤,好的年产有2.7至2.8亿斤,不好的年产只有2.5至2.6亿斤。1亿斤公粮征购除起来后,好的年辰农村还有1.7至1.8亿斤。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4田坎纠纷第1节:巡视乡下

都江堰市的夜景美丽无限

县上湔江堰岁修、修桥、铺路、各种会议等要1千多万斤粮食。公社、大队的公益事业、支斗龙毛渠的维护要1千多万斤。农民手中还有大约1.5亿斤,人平不到500斤粮食。但这还是原粮,除去糠皮、麦麸只有300多斤。就这点粮食农民自己吃的同时,还要喂猪养鸡饲养家禽家畜。城里人粮食定量成人25斤,工人、店员、学生等30~48斤。因此那些年头,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肚子都只是在温饱阶段够吃而已。如果年辰不好总产下滑下,全县产粮只有2.5至2.6亿斤,国家粮食征购不少,农民的情况就糟糕一些。

这天蔡振川、解文耀两人,又同在龚师傅的北京吉普车上。车又过青城桥沿着公路下行,经中兴、民兴、到三羊公社。蔡振川叫龚师傅先到徐渡公社,然后回转来再去三羊公社。车上蔡告诉解文耀说,湔县县委书记的责任就是增产粮食。每年在平坝区多争取,2至3千万斤粮食——稳住2.7亿争取2.8亿斤。这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就是这样,抓得好一点全县日子好过一些。抓得不好万一哪个环节出点什么问题,少了2至3千万斤日子就难过。去年1974年全县减产,今年1975年农民的日子就比较艰难。全县30万亩水田,平均亩产多100斤、或者少100斤,加起来就是3千万斤!今年争取每亩田多100斤,明年农民日子好过一点。

山地区日子好过一些,7个山区公社,只有3万人不到。报上来的种植面积是10万亩,山地其实远远不止。就按10万亩计算,平均亩产200斤玉米籽;总产就是2千万斤,人平就是6至7百斤了。山上交公粮征购少,按人平均就是100多斤。这些年颠倒过来山地区的人,肚皮反而装得饱饱的。

  解文耀说他在五津县,当书记时候没有这么复杂。五津县小只有20万人。城关5万人、农村15万人,十个公社全部是平坝,比较整齐划一。从1962年体制下放到1966年特殊年代,平均每亩水稻600多斤,小麦300多斤,加起来就是1000斤。15万亩水田,就是1.5亿斤。上交国家公粮征购2000万斤,市场供应1000万斤,人平分粮500多斤日子比较好过。特殊时期年产量掉下来,只有1亿2至3千万斤,全县就紧张得不得了!

  蔡振川说:“就是、就是,吃得补药吃不得泄药,只要少一点就不得了。国家的不能少,一减产就少农民这边的;本来就分的不多,少一点就不行!所以农村人争自留地、争田坎,多少可以填补一点。”

  解文耀说:“照理说小平同志讲的,人平600斤标准并不高,咋个就是达不到?我在五津县10来年,真正不管事只有一年多;1966年下半年至1967年,造反派夺权我们靠边。1968年成立党的核心小组,就又是我们说了算,造反派那些人没有掌到权所以一直闹。”

  “闹球他的,我只听就是了;我不表态,他们把我球法!”蔡振川恨恨地说,“湔县的造反派头头脑脑,基本上都不是党员。”

  “五津县也差不多,党员造反的也有,但总的说来要少些。”解文耀说,“达不到人平600斤,我看有个体制问题;生产队应该划小一些,是不是越小越好?如果一个院子、一头牛一个生产队,象刚互助组那样才好嘞。我弟弟解文和在四川,外国语学院工作当副教授了,他那里多少有点国际消息。说是联合国去年提出,一个国家粮食过关的标准是,人平400公斤、800斤粮食!。”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4田坎纠纷第1节:巡视乡下

都江堰的远景云蒸雾绕

  “400公斤、800斤,想都不敢想!”蔡振川说,“但现在生产队体制不敢动!地委郑书记只是把田坎下放到户,就被钟正清和高志祥到省上告状了。高是跟着跑,钟正清才是出主意的;他们要我表态,我也只有同意他们去省上反映。你们五津还不到600斤,我们湔县是500斤也达不到。”

  蔡振川接着又说:“湔县农村分三个圈,核心区平坝10几个公社稍好一些,人平有500斤。二环是沿山10来个公社问题最多,人平就是那么300至400斤,把全县的平均水平都扯下来了。三环是山地区7个公社产量肯定有隐蔽,报上来的一直不高也就500来往斤。那些年主要是三年困难时期,湔县山区挨饿把农民整怕了,报产量就尽给你少报。”

  解文耀笑着说:“老实人整不得,山地区人老实,一整就精灵了。”

  两人说话之间路过县的第二中学,蔡告诉解这是湔县两所高完中之一。过去是一座叫“马祖寺”的庙宇占地很广,现在都还有90多亩面积。城里的湔县中学,总共才40多亩面积!操场才20多亩。现在上面提出,重点中学操场就要40亩!我是办不到了,看老解办得到么?解文耀连忙说,我也办不到,只有等以后的湔县领导去办……。

徐渡场镇到了吉普车刹车,在公社院子门前停住;下车前解文耀告诉蔡振川,徐渡乡是古青城县址所在地。唐、五代古国、北宋、南宋两朝,一共存在了500多年,元灭宋因人口减少给废掉了。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均贫富起义,发生地点虽然是清山里面,但归属地该青城县管。所以史书上又叫青城县,茶农均贫富起义,(993年—995年)共2年时间。距离现在快要1000年了。蔡不以然说均贫富1000年,到现在吃饭都还是有点问题!XXX就说过,中国几亿人吃饭是个大问题。

蔡解二人下车走进去。最先迎上来的是徐渡公社,守办公室的杜大姐。她说彭书记和多数公社干部、工作队的同志,都下大队、生产队督促检查去了。杜大姐和县上工作队的,一个叫杨素英的女同志两人看守公社。杨的爱人770部队的宁政委,原藉也是晋缓根据地的,和蔡振川同县是小老乡。这时杨素英笑着也迎上来,她50多岁很有精神。

杨藉贯江西12至13岁时,和母亲跟着长征红军跑出来,家里人都被杀光了。听她自己说:爷爷、姥姥,父亲、姑父、姑姑,还有哥哥等,全家六口都是闹革命牺牲的。她们母女俩如果不跑出来,也会被白匪军——白狗子给杀掉。二万五千里长征杨素英和母亲,最初跟着红军的医疗队走,参加过抢救伤员的行动。路过四川营经县的时候,母女俩实在走不动。经部队做工作,当地一家群众收留了她们。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结成统一战线。杨素英告别母亲和继父,到重庆找到八路军办事处,重新参加革命去了延安。和宁政委结了婚以后,一直跟着解放军走南闯北,1955年宁政委授军衔少将。1971年调湔县驻军770部队任政委,杨也跟着调到县委机关党委上班。(小邹曾经听机关上的人说,某次蔡书记坐龚师傅的车外出。到蒲柏桥的时蔡下车步行回家,原来就等候在那里的杨素英上车去了770部队。)

  在公社的办公兼接待用的房间内,杨素英告诉蔡振川和解文耀。今年的小麦产量比去年好一些,但他们工作上也有失误。主要是防治黄锈病的时候,先用的敌锈钠效果不明显,后来又用退茵特效果才好了的。如果先用退茵特6000多亩麦子,可以省上万元的药钱,和好几百个人工。早点把锈病治住,麦子还可以每亩多增产几十斤;一亩30斤全公社就是,20万斤小麦的增产。

  看到杨素英一本正经的计算,蔡振川笑着说,“农水局技术员不是讲过要用退菌特吗?还发了简报呢!”

  “供销社卖农药的,说敌锈钠专门治黄锈病。”杨素英说,“我们也弄不清楚被他们牵着走,先用了敌锈钠不行,黄锈病照样长又才用退茵特。”

  “唉。”蔡振川叹了口气说,“这些人年年都在防虫治病,有的还是搞不清楚。”

  解文耀说:“我从农技书上看的,上面说黄锈病要看天道,春天阴雨多锈病要少一些。气候晴朗的时候多,锈病就要厉害一些,又不是年年都有。小麦几年发一次锈病,有的可能记不到那么多。”

  蔡想起有生产队,用拨大粪的办法治锈病。就问杨素英说:“有没有人用大粪治黄锈病的?”

  “有。”杨素英说,“治得早的有些效果,治迟了到处都是锈病,还是只有打药。拨粪?那里有那么多人工?那里有那么多大粪去拨?还有拨过粪的麦子,老是不脱青要减产少收。”

  蔡、解和杨素英谈话时,杜大姐只是在旁边听着、笑着,看得出她也不太懂这些。

  蔡、解二人离开徐渡公社,龚师傅的北京吉普车上。蔡对解说:“搞些啥明堂?农村干部、干工作,还不如机关干部认真?种懒庄稼不动脑筋。”

  解说:“也不怪他们,一个大队一、两千人,一个生产队一、两百号人。一天扯皮的事多得很,人精力有限咋个顾得过来!”

在县委书记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第一本三章4田坎纠纷第1节:巡视乡下

都江堰市的夜景

这句也触动了蔡振川的神经,他想起自己来湔县4至5年了。经常还不是和县上的造反派头头,所谓群众代表纠緾不清,有好多精力关注生产呢?现在地委派了解文耀,来湔县准备接自己的班,自己是不是年龄大了?不过蔡自我感觉良好,干工作精力仍然很充沛。如果不是那些人经常吵闹,湔县决不是目前这个样子。全县粮食生产完全可能,冲破3亿斤总产量,小平同志的理想——人均600斤早就实现了!(文庙山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