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作者:暖通南社

一、避雷针制作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屋面女儿墙等处的避雷短针的制作安装。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1、圆钢的直径按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针长1m以下时,d=12mm。

2、避雷针总高度H按照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H按700mm施工。

3、针尖高度h=1/10H。

4、避雷针安装于两根不同方向避雷带延长线交叉点处。冲击钻打孔,固定牢固。

5、双面焊接,L≥6D。

6、选用热浸锌材料,镀锌层破坏处要做防腐。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二、避雷带安装及伸缩补偿工艺标准

适用于屋面避雷带安装: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避雷带支架:采用镀锌角钢(L25×3)或镀锌扁钢(-25×3)制作,可采用专用卡子或钢丝绳夹做卡箍安装。

2、支架上的固定卡子上口不能与支架角钢封闭。

3、避雷带应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

4、镀锌圆钢连接采用“单Z”字搭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上下搭接。

5、伸缩补偿的半圆面垂直或平行于天面。

6、直线段支架分布均匀,高度一致,间隔0.5~1.5m,一般为1m。

平直度检查:每2m检查段偏差不得大于3/1000。

注意事项:

1、金属管道、设备。突出屋面的金属管道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的4.5.7-1的规定“没有得到接闪器保护的屋顶孤立金属物的尺寸没有超过以下数值时可不要求附加的保护措施:高出屋顶平面不超过0.3m,上层表面总面积不超过1.0M2和上层表面的长度不超过2.0m。”

保护区域描述: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特别情况下,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的4.3.2的金属管道及附件需单独设置接闪装置。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2、非金属管道。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的4.5.7-2的规定“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当它没有突出由接闪器形成的平面0.5M以上时,可不要求附加增设接闪器的保护措施。”否则,非金属管道应单独设置接闪器。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高层建筑,一类建筑超出30m、二类建筑超过45m、三类建筑超过60m,应做防侧击雷。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高层建筑屋顶预防直击雷宜沿屋顶周边设避雷带,其安装位置略微突出屋顶外沿,如图特殊情况处理(见图集03D501-3 P54)。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三、冷却塔防雷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冷却水塔和屋面有金属保护外壳的冷却管防雷安装。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四、屋面管道防雷等电位跨接工艺标准

适用于屋面金属管道的防雷等电位跨接。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GB5057-20106.3.1: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装置相连。但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接闪器及其接地装置除外。(如:如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及其固定框架、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

(2)屋面各系统金属管道由屋面进入室内前应通过与接地干线的联结实现等电位联结,金属管道通过抱箍在管道上的卡码与接地干线的焊接实现联结,电气金属槽架和金属风管不能通过支架联结,应直接与接地干线联结。

(3)非金属阀体、卡箍连接件、橡胶软接,螺栓少于5 颗的金属法兰及法兰式金属阀体需要作接地跨接。

(4)若管道为焊接管则不使用接地卡码,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5)GB5057-20106.3.4-1:穿过各防雷区界面的金属物和建筑物内系统,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物和建筑物内系统,均应在界面处附近做符合下列要求的等电位连接:

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OA或LPZOB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外来导电物、电气和电子系统的线路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将其就近连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形导体或在电气上贯通并连通到接地体或基础接地体的钢筋上。

(6)接地一律采用并联形式,不得采用串联方式。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五、设备房接地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强电竖井,电气间,设备房,配电室等部位的接地。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接地母线在设备房墙身上敷设一周,并与接地干线有两处以上的可靠连接。

2)连接方式:焊接(三边焊,搭接长度为100mm)或螺栓(2×M8)连接。

3)颜色:地线刷银色油漆、色标为黄绿色相间标记,间距为100mm。

4)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10~15mm;(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5)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发电机房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6)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配电室金属门铰链处的接地连接,应采用编织铜线和爪型螺母。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垂直变向不得折弯,需平面煨弯不得翻转,扁钢平面变向处使用煨弯(冷弯),弯曲半径为150mm,建议用成品。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接地干线的敷设应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六、不锈钢栏杆接地工艺标准

适用于不锈钢栏杆接地安装: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从接地点引出一根25*3 扁铁,在地面部分预留一米,便于栏杆定位接地。

做好与栏杆施工单位的配合,如栏杆施工单位做线耳,接地点应尽量靠近,做到美观、接地可靠。

七、路灯灯杆接地工艺标准

适用于室外路灯灯杆接地:

1、灯柱、整流器、灯具均需单独与接地扁铁联结。

2、金属立杆及灯具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3、接地线要单设干线,不少于两处与接地点联结。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八、泛光照明灯具接地工艺标准

适用于灯架与其支座隔离的室外灯具(不适用于安全电压照明)。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金属构架和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及金属软管的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灯具应接地可靠。

九、局部等电位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带淋浴或浴盆的卫生间等电位接地: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1)LEB与各个金属器具之间的线路敷设采用直接埋线暗敷的方式进行。

(2)安装高度H 见工程设计。

(3)独立金属件(如毛巾架)和采用金属管道的卫生器具不需要做等电位联结。

(4)连接范围及连接方法应由设计决定。一般情况下只有带淋浴和浴盆的卫生间需要设置局部等电位。

十、金属管道进出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工艺标准

适用于金属管道进出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

(1)各金属管道由室外进入室内处,应就近设置LEB与附近的接地干线或总等电位箱联结。

(2)管道与卡码接触的部位不得有油漆。

(3)煤气管道(或输油管道)在入户前需进行物理断接,并在断开的两端分别进行等电位联结。

注意事项:

1.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均在LPZOA或LPZOB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外来导电物、电气和电子系统的线路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在就近连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形导体或此类钢筋上,他们在电器上是贯通的并连通到接地体,含基础接地体。

2.为避免用煤气管道做接地极,煤气管入户后插入一段绝缘段以与户外埋地的煤气管隔离。同时,为防止雷电电流在煤气管道内产生火花,在绝缘段两端应跨接火花放电间隙。

3.发电机燃油管道各个配件之间都应进行跨接。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十一、电线导管跨接工艺标准

适用于丝扣连接及卡压连接的金属电线导管。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

1)使用紧定式快速接头装配的金属导管不需要另外增加跨接线。

2)两路跨接线使用一只线耳压接,保证地线永久连接,而不是串接。

3)软管两端的金属导管与设备外壳应跨越接地线,地线应使用扎带固定在软管上。

4)采购线盒内要求增加跨接端子。

十二、电气导管布置工艺标准

适用于室内明装电气导管安装。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

(1)线管颜色可按照使用用途来喷涂,建议强电为绿色,弱电为白色。

(2)软管长度:照明≤1200mm,动力≤800mm.

(3)明配导管在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边缘的150~500mm范围内设置固定码。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本书设定距离设置。

(4)中间直线固定码的距离按规范、设计要求。

(5)并列明配的导管固定码按“左右左”或“下上下”的品字方式布置。

(6)线管明配是应采用明装线盒(86明装线盒),深度宜为40mm,不用的敲落孔应完整、密封,明装管固定时一律采用离墙码。

(7)软管进出线盒需加锁母。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十三、电气导管沿吊架安装工艺标准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

(1)若有吊顶,采用此做法,若无吊顶且无要求,推荐用上一节做法。

(2)角钢吊具或托架底漆红丹,面漆银粉漆。

(3)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2mm的钢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4)金属导管的内外壁应防腐处理。

十四、电气导管过变形缝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线管过变形缝时的安装。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

(1)管路过伸缩缝及沉降缝处,应有补偿装置。

(2)明配导管过变形缝采用A形式安装方式;暗配导管采用B安装方式;

(3)过线盒(2)的选择:可视区域均采用明装线盒;不可视区域可采用带敲落孔的镀锌线盒;金属软管从线盒侧面出线,以保证有足够余量。

(4)接地跨接软线(4)的两端应压接线耳。

十五、电气户外钢管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电气户外钢管安装。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电气户外钢管安装工艺核心要义:

(1)过线盒应使用防水线盒。当支架宽度W≤250mm 时,使用A 形式安装方式;当支架宽度W>250mm 时,使用B 形式安装方式。

(2)水泥护墩顶部应为小倾斜锥,便于泄水。

(3)水泥护墩高于完成面200~250mm 是考虑防止支架烂根并便于土建施工。

十六、槽架、线管接驳配电箱/柜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槽架、线管接驳配电箱/柜安装工艺标准。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槽架、线管接驳配电箱/柜安装工艺核心要义:

(1)线槽/桥架与配电箱/柜的进出线口接驳时,中间使用绝缘板(7 或8)做绝缘层护套保护。

(2)当配电箱/柜进出线全部是电线时,绝缘板内孔为方孔,如7 形式;当进出线有电线也有电缆时,绝缘板内孔为圆孔和方孔组合形式,如8形式,圆孔为电缆头安装孔,方孔为电线穿越孔。当进出线全部是电缆时,无需绝缘板,直接在箱顶对应每条电缆开相应规格的圆孔,采用专用电缆接头进箱(详见:电缆与配电箱(柜)接线安装工艺标准)。

十七、槽架悬吊式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槽架悬吊式安装工艺。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尺寸标准:

1)支吊架间距宜为1500mm。

2)刚性支架的设置位置:槽架的首/末端、转角/三通分支处、直线段每30m 处。

支吊架材料选用标准: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A、B、C:不同宽度的槽架选用不同的支吊架形式。D:刚性支架形式。

(2)走廊、通道等部位在布置槽架时,应在一侧预留大于等于300mm 的空间用于检修。

(3)金属线槽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当设计无要求时,金属线槽全长不少于2 处与PE 或PEN 线干线连接。镀锌线槽间的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 个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防松螺帽、防松垫圈: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十八、槽架沿墙安装工艺标准

适用于槽架沿墙安装工艺。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尺寸标准:

1)H=(W+100)×60%

2)支架材料选用标准:

A:沿墙垂直安装线槽宽度小于300 时采用40×4 扁钢;大于等于300 时采用40×4角钢;

B:沿墙水平安装支吊架材料选用标准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叙述:同一垂直通道内槽架安装形式应一致。

十九、槽架支架接地工艺标准

适用于槽架支架接地工艺。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当槽架与支架都是镀锌件时,采用A 形式;当支架或槽架不是镀锌件时,采用B 形式,B 形式还可满足明显可见的要求。

2、A 形式:每个托架与槽架使用不少于2 套配防松动垫圈的镀锌螺栓连接。

3、B 形式:

(1)支架接地螺栓在支架上钻孔安装。

(2)可选用槽架本身自带或与槽架有可靠连接的螺栓,作为接地螺栓,或在桥架上钻孔安装。

(3)支架与槽架接地跨接采用软线联结。

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金属线槽(包括镀锌线槽或喷塑线槽)跨接,不必另外敷设接地干线;如地方质检站有要求,或图纸有要求,或项目需参加国家级评优,需单独敷设镀锌扁铁或圆钢作为喷塑线槽的接地干线。

2、线槽安装应牢固,无扭曲变形,线槽内的各种连接螺栓,均要由内向外穿,以防止敷线时破坏导线绝缘保护层。

3、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管线密集情况下槽盖应便于开启。

二十、漏天槽架入室内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于露天槽架入室内安装工艺。

2、大样图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Z 形弯处的槽架盖应连续,伸出弯位或伸入室内应>100mm。

槽架严禁在露天区域直接采用垂直下弯进入下层室内;如位置需要,应在进入处做向外坡度,并设泄水孔,槽架进入屋前按上图施工。

4、注意事项

线槽安装应牢固,无扭曲变形,线槽内的各种连接螺栓,均要由内向外穿,应尽量使用螺栓的头部与线槽内壁齐,以防止敷线时破坏导线绝缘保护层。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 2%,且全场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二十一、槽架过变形缝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槽架过变形缝处安装工艺标准 。

2、大样图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槽架在变形缝处断开。

槽架盖在变形缝处独立安装(长300mm)。

该方案适用于直线段槽架的伸缩补偿。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二十二、大跨距钢制桥架安装工艺

1、适用范围:适用于厂房和跨距较大的场所,在大型工程地下室、裙楼等部位,为提高工效也可考虑采用。

2、大样图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柱子之间桥架在行车梁下等处安装示意图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大跨距桥架根据设计或大跨距结构需要,可定制6-12m长度的桥架,侧板和底板分别压筋以提高结构强度。

2)大跨距桥架支架间距可大于 3m,支架间距应参照生产厂家技术参数确定敷设电缆后的扰度,扰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直线段桥架长度超过 30 米应设伸缩节,桥架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应置补偿装置。

4)桥架连接处应紧密、无错口现象,各连接螺丝应采用镀锌螺丝,接地线采用大于4mm²铜编织线。

二十三、槽架配件标准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于槽架配件标准工艺。

2、大样图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应使用成品配件。特别情况下,若现场自制加工,应与供货商配件尺寸一致,如供货商无明确配件尺寸或尺寸数据不足,按此标准规格执行。

自制槽架配件,金属板间的连接宜采用焊接。

桥架翻弯时,若最大电缆直径小于70mm,桥架翻弯角度不大于30 度,电缆最大直径小于等于50mm时,翻弯角度不大于45 度。

防腐层:槽架接缝内、外侧应刷防锈漆两遍,面漆(应于槽架颜色基本一致)一至两遍,为了保证油漆边缘平直,可采用分色带贴在油漆处的两侧,油漆后再摘除。

为保证大截面电缆在小桥架中敷设时,满足电缆弯曲半径要求,L应满足L≥10D-W/2。

二十四、配电房槽架布置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于配电房槽架布置工艺。

2、大样图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该方案适用于采用配电柜上出(或上进)线形式的低压配电房内槽架布置。

配电房内地桥架布置应整齐美观,安装牢固,受力合理,室内电缆敷设平顺,减少交叉弯曲半径符合规范,电缆固定点设置合理,电缆不对柜内电器施加额外应力。整体布置应便于维护,检修,同时应预留一定备用空间。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二十五、槽架穿墙(楼板)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于槽架穿墙(楼板)工艺。

2、大样图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如预留楼板孔尺寸合适时,建议采用B 形式。如预留楼板孔尺寸偏大时,建议采用C 形式。但在同一工程中,应使用同一种形式。

A 形式中:如穿越的墙体为普通隔墙,则堵料使用防火堵料;非可视区域中不需安装防火板。套管材料选择镀锌板,套管长度与墙身厚度一致。

B 形式:在楼板孔边缘设置混凝土(或砖)结构的挡水圈。

C 形式:防火板尺寸应略大于与套管口径尺寸并固定于墙体;套管材料选择钢板(δ≥2mm)。

(2)穿墙楼板处在桥架内塞满防火堵料。

(3)按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5.3要求做好防火隔离。

(4)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用应采用不燃烧体填塞密实(此处应采用岩棉,不宜采用玻璃棉)。

(5)槽架在穿过隔墙(包括防火墙)、楼板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塞密实。

槽架穿楼板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二十六、暗装接地电阻测试点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于接地电阻测试点安装。

2、大样图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适用范围:箱体可定做也可以购买成品,但必须是不锈钢材质,箱体尺寸满足图示要求。箱体表面必须有公司标识和接地标识。

4、注意事项:联结用螺栓、垫圈、螺母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螺母采用专用蝶形螺母。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二十七、室内电缆沟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电缆沟支架及盖板制作安装。

2、大样图1: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2、表示数字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二十七、室内电缆沟安装工艺标准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建筑电气工艺标准(一)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在重要的电缆沟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2)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

3)支架一般选用不小于40×4 角钢制造,主架与层架连接采用焊接。

4)电缆支架安装间距为1~1.5 m。

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5.1.3  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信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少量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采取防火分隔和有效抗干扰措施后,也可与强电控制、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应配置在不同层或不同侧的支架上,并应实行防火分隔。

6)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的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作者:中建三局一安。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