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乘风扬帆,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作者:青海新闻网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乘风扬帆,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青海湖圣泉湾景区。吴占云/摄

一场盛会与仲夏六月的风相拥而至,一场“头脑风暴”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在青海湖畔展开。

6月26日,首届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青海湖)暨青海湖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旅游发展观摩会(简称“旅发大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召开。 这是一次收获丰硕的大会,也是一次扬帆远航的大会。当前,旅游消费市场正全面回暖,旅游业进入复苏新阶段,加快推动旅游品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持续优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恰逢其时、恰逢其势。 近年来,为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文化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青海从引以为傲的绿色生态入手,以生态和谐之美亮相国际社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青海生态发展建设新成果,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充分发挥生态价值,履行生态责任,大力推进生态旅游高质高效发展。 首届旅发大会的举办,打开了全省旅游发展的视野,是又一次崭新出发,见证并推动着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保护开发并重 让产业转型“快”起来 立足新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资源都丰厚的青海怎么干,如何提高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外界充满新期待。而青海也力求以此次旅发大会为契机,助力文旅产业继续强劲升级,走向更远的诗与远方。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清清黄河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创建茶卡盐湖、湟中卡阳花海等一批A级旅游景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重点生态旅游乡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同时,打造“以省际环线为框架、省内环线为支撑、特色主题线路为补充”的精品环线体系,优化线路进出口设计,畅通循环。将文艺创作、公共服务、非遗传承、文物利用、考古发掘等文化类资源融入旅游环线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快进慢游”。 顶层设计发力、行动紧锣密鼓、前景豁然开朗……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0%。 绿水青山是青海的家底,更是青海持之以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底气所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找到生态和旅游有效融合的路径,充分释放生态文明建设效果。 “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与会人员的交流发言清晰传递出同一种声音——要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建昱表示,“十四五”以来,青海省争取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130余亿元,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分步有序实施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青海湖流域,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支持实施布哈河、倒淌河等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7项,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马天成说,在全力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要科学制定保护措施和发展政策,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特许经营路径,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构建国家公园和示范区相得益彰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 多措并举 让游客停留“久”一些 青山、绿草、白云与碧蓝的湖水交相辉映,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以盎然生机迎接着这次盛会,展现着青海人民的热情好客。 青海湖景区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统筹平衡好生态旅游与景区开发和谐统一关系。开展景区“生态旅游+交通”“生态旅游+文化”经营模式创新,实施“彩虹路”、进港公路“鱼鸥翔集”系列彩绘、特色网红打卡点、改造露天演艺广场推出民俗演艺节目等新思路新做法,体现出多样性、人文性、生态性的景区特色。 景区医疗服务站还增派医护人员,备足常用药品、氧气及医疗救护等设备,全力为游客提供健康服务。卫生间完成提质升级,8个停车场全部启用,景区核心区域设置多个旅游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免费奶茶、熬茶,在高原多变的天气为游客送上暖心服务。 2023年,青海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22.74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38%,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前5个月,青海湖景区接待游客48.2万人次,经营总收入3600余万元。 “这是我第二次来青海湖,与5年前相比真的是大变样了,不再为停车发愁,还能吃到特色小吃,而且还有医护人员护航,带老人来也不用担心了……青海湖景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服务的提升都是看得见的。”来自北京的游客王铮说着竖起大拇指。 在首届旅发大会上,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董事长李积胜发言:“青海湖景区将进一步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智慧景区一体化建设、拓展精品线路,打造仙女湾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推进黑马河环湖国家公园旅游服务小镇建设……持续丰富旅游服务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供给服务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留住更多的游客。” 同样备受游客青睐的还有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目前,改造提升工程如火如荼,游人如织,成为“流量”聚集地。景区除了在硬件方面大规模提档升级,在服务质量方面也实现了更大的突破。 近年来,茶卡镇依托盐湖旅游资源,通过“互联网+旅游+智慧民宿”模式,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参与民宿经营,以“互联网+旅游+智慧民宿”的模式,为茶卡镇200多户家庭民宿、宾馆进行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级改造,实现智慧旅游、智能化服务的体验。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破题开局,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西宁市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加速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生态旅游发展的布局。 同时,加快推进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乡村旅游重点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新评定A级旅游景区38家,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天境祁连”“河湟民俗文化”等11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今天感受最深的不仅仅是青海的美,还有青海的诚意和热情,青海生态保护的非常好,相信未来青海文旅的发展空间很大,也非常希望公司可以在青海发展,有些项目上的合作。”香港中国旅行社总经理陈欣欣说。 形象提升 让品牌影响“热”起来 文旅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关联性强、带动性大,可谓“兴一业,旺百业”。 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不畅、市场培育和产品供给不足……直面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短板弱项的同时,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董富海提出,深化青海湖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区创建,要以“1+N”模式接续培育打造优质景区;实施艺术精品战略,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激发文旅消费,加快发展全季全时生态旅游,推动“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响起来、走出去。 从生态保护到开发利用,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从业态培育到IP打造……在旅发大会座谈交流中,青海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火花”不断迸发。围绕如何做好青海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一股同心同向的热潮始终在会场涌动。 作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的中心城市,西宁如何进一步增强旅游聚集和辐射驱动能力,发挥好中心城市生态旅游集散作用? 西宁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刚认为,要加快出台《西宁市旅游市场管理条例》,排查整治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等行为,开展旅游市场信用等级评定和“好中差”动态评估,发布西宁旅游“红黑榜”,在维护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上下功夫。 文化和旅游部质监所副教授、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刘孝蓉认为,青海有大量的独一无二、世界唯一、中国唯一和优质的自然资源,具有非常厚重的人文底蕴。留存了大量的差异化旅游资源,而且保存得都比较好,但没有形成旅游品牌与市场的链接。建议立产业、立品牌、立服务,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到这里来。 是交流,是探讨,也是与会者思维“火花”的碰撞,为青海文旅发展“加码发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首届青海省旅发大会的召开,青海文化旅游也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和发展风口。增强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产业竞争力,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青海已起跑。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倪晓颖编辑:包拓业 责编:谢青玉 监制:马振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