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封面人物|“唯利是图”李嘉诚背后的“金三角”之谜

作者:中国商人BAT

利者,是指实与质,肉与骨。名者,如同皮与毛、形象及声誉。重利的人,往往损及名声。一味好名乃至沽名钓誉、以图事业倍增者,又往往利空,累及了名声与人设。

在近百年的人生与漫长商业生涯中,能够“名利双收”,以“唯利是图”精神立于转圜之地的李嘉诚,很可能成为近代以来潮商后裔中唯一功成名遂者。

封面人物|“唯利是图”李嘉诚背后的“金三角”之谜

沿着李嘉诚的行为痕迹,观察其在统筹事业与人生重大决策当中的“草蛇灰线”,是一件有趣的事。

以下问题,是李嘉诚已有所安排,但很多风云人物未能跨越的人生“死穴”。

如果你是一方首富,或者也算事业有成,如何安排家族财富的传承,子女未来的立足之地,以及资源和人脉的长远布局?

这是很多人到中年、事业有所成就的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答案,那么辛苦打拼数十载却一代而终,甚至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惨淡经营有何意义?

如果这个问题有可复制的答案,为何那些曾经的万亿、千亿、百亿级企业创始人一生的心血都前赴后继、土崩瓦解了?

到底有没有一些专业的操作,帮助人们——尤其是华商群体,走出事业和人生中这些如影随形的“死循环”?

当商业巨头们苦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动物庄园”的选手们也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历经荷尔蒙驱动下生存竞争的残酷“洗盘”。在日益内卷的丛林地带,它们注意到狡兔三窟的主创团队,以及草原之狐们的智慧和传奇。

为什么它们能腾挪于未知前途和现实利益之间,还总是满载而归?或者在灾难降临之前,及早抽身而退,逃之夭夭?

这就是回顾和复盘曾经的香港超人、亚洲首富李嘉诚生存智慧与财富人生的一个动力和意义。

“金三角”之谜

封面人物|“唯利是图”李嘉诚背后的“金三角”之谜

2018年3月16日,90岁高龄的李嘉诚宣布于当年5月退休,其54岁的长子李泽钜由此正式步入长和系的权力中心。

同年6月29日,李嘉诚出席了汕头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暨颁奖礼。会后,他辞去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职务,交棒给二儿子李泽楷。

如今,6年如弹指,李嘉诚人虽退隐,其于江湖上的影响力犹在。

这里,值得读者记住的第一个重要信息:

早在1983年,李嘉诚便让其长子及次子李泽楷兄弟加入加拿大国籍。据说,此举在3年后李氏父子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的32亿港元收购案中,缓解了当时因排华情绪而给政府带来的压力,进一步为李氏集团的海外扩张扫清了障碍。

可见,体制及文化认同,攸关本土化发展中商人身家与资本的消长。

在涉及安身立命的国籍问题上,李家兄弟并未选择与李家联系更为深厚的英、美及欧洲部分国家,而是双双定位在加拿大,与乃父所扎根之地透过太平洋遥相呼应。这是第一组数学图形关系:一个耐人寻思的金三角。

在数学和物理世界里,三角形被视为最具稳定性的结构。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以及“海伦公式”的推导者阿基米德,都曾发现通过三条边长求得三角形总面积的方法。

这个源自数理世界的金三角,在李嘉诚的故事里时隐时现。

在其关于家族财富传承与分割、对外投资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甚至是李嘉诚个人情感关系上,都能看到这个金三角神秘的身影。

李嘉诚虽已正式退休,但他在全球工商界的影响力及家族事业中的威望并未“退休”。

李嘉诚曾郑重其事地说,他还有“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

他把基金会比作自己第三个儿子,宣称其未来的墓志铭将刻上八个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李嘉诚还分享过自己“顿悟”的经历。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他辗转反侧,最后豁然开朗,顿悟了把基金会视作第三个儿子的道理。他说,只有这样才会全心全意爱护,给其分割财产,使基金获得所需资源,落实一切公益专案,把自己的心愿永远延续下去。

据公开信息,李嘉诚基金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从未向外募捐,其资金全部来源于李嘉诚本人的捐赠,至今已累计捐出近150亿港元。在中国内地的捐款中,李嘉诚拒绝所有建筑物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明确了基金会善款的使用原则:至少80%的捐款用于大中华地区,海外捐款则不超过20%。

但是,在李嘉诚基金会对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地区的捐款项目中,则不乏一些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物。

这是典型的“二八原则”,加上决策主体李嘉诚基金会,又是一个慈善事业的金三角。

“三个儿子”的传承理念以及捐款的分配,亦围绕李嘉诚本人,构成了一个金三角关系。正如李嘉诚家族和事业的贵人——其表妹兼发妻庄月明,以及其60岁后遇到的红颜知己——周凯旋,也是一个有趣的情感金三角。

周凯旋比李嘉诚小33岁。这个数字是否蕴含着某种深意?为何在李嘉诚的众多故事中,总是频繁出现“3”这个数字?留待有识之士继续考究吧。

如何回应“高帽子”

封面人物|“唯利是图”李嘉诚背后的“金三角”之谜

在李嘉诚漫长的商业生涯中,来自欧美政商学界等机构加封的光环和荣誉多到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高帽子”不免附着一些潜在的“招商引资”期许在其中,然而李嘉诚的回应,则呈现出其一贯的冷静、谨慎与理性。

李嘉诚的重大行动,总与常人的流行观念和习惯选择大相径庭,但通常能收获出人意料的结果。

正如其“成功格言”里最有价值的、跟其决策习惯有关的一句话: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因此,请记住关于李嘉诚的第二条重要信息:李嘉诚的行为痕迹比其语言痕迹更具参考价值。

作为潮商的代表人物,李嘉潮的行为风格亦带有这个群体的鲜明特质。1995年12月1日,李嘉诚曾被(香港)“国际潮团联谊会”推举为大会名誉主席,李嘉诚在商业行动中的果决与深思熟虑,与潮商的群体特征有诸多联系,而且将其发挥至极致。

先来参观一下来自欧洲方面的荣誉,以及这些荣誉跟李嘉诚个人财富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一类荣誉,主要提供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情感价值,通常来自欧洲部分国家绵延至今的“王国”及政府部门等传统权力体系。

1981年,李嘉诚被委任为“太平绅士”,并被选为“香港风云人物”。

此后,李嘉诚“由商而仕”,累计荣获的尊贵称号还有:

1986年,被比利时国王封为勋爵;同年2月6日,香港《信报》评选出香港十大财团,长实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达343亿港元,名列榜首。

1989年1月1日,获英女王颁发的英帝国最高级巴思爵士(CBE勋衔)。

2000年,获得比利时国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利奥波德)勋衔、英帝国KBE爵级司令勋章。

在欧洲主流国家纷纷颁发给李嘉诚爵位等尊贵的身份标签时,法国由于彻底推翻了帝制,缺乏这方面的世袭贵族资源。但这难不倒热情而浪漫的法兰西人。

2005年1月,法国总统希拉克为李嘉诚颁授“荣誉军团司令勋章”。而在此前的1999年,李嘉诚已成为《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上位列第十的“亚洲首富”。

当欧洲主流国家争相给李嘉诚奉送“高帽子”时,美国的社会机构也不甘落后,其中最为活跃的是《福布斯》等财经类媒体机构以及主流社会精英的精神家园——高校等科研学术机构。

据公开信息显示,自1999年起,李嘉诚先后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亚州首富”、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由美国福布斯集团颁发)、“全球最具影响力富豪”,以及2010、2011、2013、2014年“华人首富”。

此后,在2019—2023年,李嘉诚的名字依然频繁出现在《福布斯》发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以及“福布斯中国·全球华人精英TOP100”“福布斯亚洲慈善英雄榜”等各类年度富豪榜单上。

其中,在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2月22日,《福布斯》杂志发布2023中国香港富豪榜中,李嘉诚再度蝉联中国香港首富,其净资产较2022年增加30亿美元,达到390亿美元。

在为李嘉诚授予荣誉和光环的众多社会机构中,在美国精英阶层影响深远的高校和NGO(非政府组织)等研究机构也不容忽视。

如2010年,李嘉诚获得了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颁发的Robert H. Alwa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Robert H.终身成就奖)。

2011年,他又分别获得卡内基慈善奖(由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颁发)和柏克莱奖章(由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颁授)。

海外投资布局暗三角

封面人物|“唯利是图”李嘉诚背后的“金三角”之谜

荣誉等身的李嘉诚,没有因此模糊政商之间的边界。他一直比较清醒地维护着这种等距离的边界意识,这很可能成为他留给李家财团的商业智慧之一。

李家诚的这种边界意识,生动地体现于其重大投资行为中——将一切控制在商业回报的逻辑框架内。

前文提到过,在某些商人群体中,一个象征着旧欧洲权力的“伯爵”等社会尊衔,都足以令一个奋斗大半辈子的商人迷失理智,这确实匪夷所思。尽管人类已将封建王朝及其奴役制度丢进历史的一角,却极为崇拜其遗留至今的贵族身份等级体系所提供的情感价值。

然而,面对来自各国王室、政要、权威学术及研究机构的种种尊贵身份,李嘉诚的行迹并未与之发生商业逻辑之外的重合。

例如从时间脉络和地域分布来看,李嘉诚在海外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英国,以及英国北部的爱尔兰等国家。

这又是一组令人深思的时间与地理上的暗三角关系。

其中,美国一直未能成为李家万亿资产体系的投资重地之一,尤其令人费解。

李泽钜、李泽楷兄弟曾同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李泽钜获得该校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及法学博士学位,李泽楷则未从该校毕业就去创业了。

按华商家族的常规操作,最容易发生的后续是:李氏兄弟在熟悉当地精英社会的运作机制、广结人脉之后,顺其自然移民,并将其作为投资重地。然而,李嘉诚选择让兄弟二人加入加拿大国籍,并将加拿大作为李家最早的投资地域板块之一。

加拿大没有皇室资源,也没可比肩美、英、法等国际地位的影响力,它能给李嘉诚的荣誉是相对有限的——基本集中在学术领域。

如,1989年6月,李嘉诚荣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2000年,获得比利时王国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勋衔、英帝国KBE爵级司令勋章后;加拿大明尼吐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紧随其后,颁发给李嘉诚“国际杰出企业家年奖”。

这个称号等于重复了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说令人开怀,或许也能帮助李嘉诚获得当地社会的认同,但与其此前获得的他国尊贵身份及称号相比,其实际意义并不大。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加拿大就成为李嘉诚家族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其中,最具标杆效应的项目之一,是在1986年,以32亿港元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

另一项投资是在1987年,李嘉诚联手李兆基及郑裕彤两位华人财团领袖,成功获得温哥华1986年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开发权。

谁能留住李嘉诚

封面人物|“唯利是图”李嘉诚背后的“金三角”之谜

2015年前后,国内有媒体说,别让李嘉诚跑了。

2020年前后,又有媒体说,李家诚开始“被迫”撤资英国。

实际情况是,李嘉诚在英国的买进与卖出的短短几年之内,大幅增值。

因而,观察国际地缘博弈中李嘉诚的重大投资选择,是理解其海外投资暗三角实际布局的重要窗口之一。

李家诚对于英国投资的时机把握,就是一个曾引起过巨大争议的样本。

从地缘利益来看,一个民主、团结而且趋向统一的欧洲,既不符合美、英的利益,也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这个二战后宏观政治经济学上的硬三角关系,影响甚至决定了微观领域商人及其投资决策行为的隐秘小气候。

2013年的卡梅伦时期,英国准备开启脱欧模式,宣称要建立与欧盟的新型关系。此后在卡梅伦、约翰逊时代的持续努力下,英国终于在2020年1月31日正式脱欧。

李家诚对于英国本土的早期重大投资始于2010年。在当年7月30日,亚洲首富李嘉诚通过旗下的长江基建、港灯、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及李嘉诚(海外)基金会,以57.75亿英镑竞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

2013年之后,随着卡梅伦时代英国脱欧运动的逐渐升温,李家诚父子在爱尔兰和英国本土的投资亦进入升级模式。在此期间,可见诸公开报道的重大投资行为如下:

2014年8月2日,爱尔兰媒体披露,李嘉诚可能正在竞价收购爱尔兰Awas航空租赁公司旗下约100架飞机资产。Awas公司是爱尔兰众多航空租赁公司之一,拥有约280架飞机,合作伙伴遍及全球50个国家的近百家航空运营商。当时,该公司计划将部分飞机资产分拆出售,其中包括约100架较新的飞机,如波音747和空客340等主力机型,拟出售资产总额或将达50亿美元。如上述交易达成,将成为李嘉诚自2010年以来最大的收购项目。

而在爱尔兰Awas航空租赁公司被收购的消息曝光前的2014年3月,李嘉诚已将屈臣氏近25%的股份作价440亿港元出售给了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短短8个月内,李嘉诚累计成功套现超过710亿港元。

2015年,李家诚父子控制的长和系斥资120.16亿港元收购了英国铁路车辆租赁公司Eversholt Raily。同时,还以高达110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英国天然气管网National Grid。同年3月,李嘉诚家族旗下的和记黄埔与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将以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

2019年8月,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斥资46亿英镑(约39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英国最大的酒吧集团和酿酒厂Greene King(格林王)。

到了2020年7月,李嘉诚创立的长江实业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以1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88.32亿元)投资的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大型地产项目——东伦敦康沃斯码头(Convoys Wharf),获得英国政府的批准并动工兴建。

上述投资案例和线索,基本与英国正式启动脱欧进程及其关键时期重合。

在英国脱欧运动期间,李嘉诚对英国本土民用公共业务领域的重大投资显得尤为密集且果决,其每一笔收购都是超过30亿美元的大动作。

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到2018年前后,李嘉诚家族已掌控英国25%的电力市场、40%的电信市场、1/4的淡水资源供应市场,以及1/3的英国码头和天然气业务。

这些资产,占到2020年英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5%,这意味着,李嘉诚几乎把控了英国经济的运行命脉。

当英国成功脱欧后,李嘉诚又开始出售其部分在英投资项目。

在李嘉诚的英国投资版图中,英国配电公司、电信运营商O2以及伦敦金丝雀码头,共同构成了李氏家族“买下半个英国”的主要框架——一个横跨电力、电讯和海运物流的巨大金三角。

当李嘉诚开启卖出模式时,这个金三角的一条边首先被拆:2020年3月,一个由国际投行麦格理集团与私募巨头KKR共同牵头的财团,开始和李嘉诚家族掌控的英国配电公司(UK Power Networks)就收购事宜展开洽谈。当时,英国配电公司的估值约1260亿英镑,相比李嘉诚购买时的价格增值了1倍。

一些分析者指出,李嘉诚早年在英国的“买买买”,到2020年开始的“卖卖卖”,使他在2020年大赚了1470亿英镑。

在英国脱欧的关键时期,李嘉诚财团的大规模投资无疑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脱欧对英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此,英国官方对李嘉诚极为看重,英国女王甚至亲自为其颁发了奖章。

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欧洲,李家诚精准地捕捉到资本大举进出的关键时间窗口。由此引发的种种争议,没能阻止他以持续多年的果断行动获得预期回报。

家族财富传承与分割

封面人物|“唯利是图”李嘉诚背后的“金三角”之谜

正式退休后的李嘉诚,如今已96岁高龄,但某种程度上,他依然是这个万亿财富版图的主导者。

李嘉诚有2个儿子、3个孙女、4个孙子,如何在二代、三代、四代之间平稳过渡,实现财富和家族事业的传承,是考验李嘉诚财团能否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李嘉诚对于家族财富和传承问题的制度性安排,早在2012年就已明确,其具体思路是出人意料的,但并未引起家族成员之间的不安。

当年5月25日,李嘉诚在股东大会后宣布了其资产分配方案:

将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40%股份,以及22家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总市值逾8500亿港元,其中上市资产逾2900亿港元,全归予长子李泽钜;

长和系日后由李嘉诚本人打理;

次子李泽楷则获得李嘉诚对其生意上的资金支持。

此前,李嘉诚通过复杂的信托方式实现对家族资产的控制,其家族资产的最终控制权掌握在李嘉诚家族信托(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手中。该信托由李嘉诚及其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3人各持有1/3的权益。

在此次分家安排中,实现了以下家族财富控制权的显著转移:

先是李泽楷将其持有的家族信托1/3权益转移至李泽钜名下。此项转移完成之后,李泽钜的持股量将增至2/3,而余下1/3继续由李嘉诚持有,李泽楷则完全退出。

随后,2012年7月29日,李嘉诚又将他的1/3家族信托权益全部转让给长子李泽钜。李嘉诚此举,使得李泽钜正式接管了当时市值逾8500亿港元、涉及22家上市公司的上市王国。其中,除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四大”旗舰之外,还包括TOM集团、汇贤产业等。

在这份各方股东及家族成员认可的“分家”方案移交完成后,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通过电讯盈科控制了香港电讯信托及盈大地产,其账面资金达到136.48亿港元。

此外,李泽楷还拥有一系列价值不菲的私人投资,其中包括2009年以5亿美元收购的AIG亚洲资产管理业务,到分家时,该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670亿美元。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则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一个拥有万亿资产规模的家族财团而言,其家族成员内部围绕家族财富的分割及稳定性预期,将会波及其上市公司体系是否能稳健经营和传承的方方面面。

李家诚的这份财富分割方案,表面上看起来在大儿子和小儿子之间有失均衡,但自2012年以来,一直能被家族内外关键人所接受,其间的道理亦耐人寻味。

或许,从决策的情感逻辑而言,李嘉诚在回复年轻人质疑时的一句话更能体现其如是布局的初衷:别跟我谈空洞道德,我只是一个商人。

来源/《中国商人》杂志

作者/本刊记者 候耀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