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介石总结抗战的教训,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管不了

作者:丰丰说历史

1937年抗战烽火燃起,中国军队奋勇抵抗,然而命运多舛,连连受挫。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如同勇士的泪水,悲壮地滑落在历史长河,诉说着不屈与牺牲。

抗战初期,我们为何败得如此惨烈?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中日力量悬殊。日军精锐尽出,企图速战速决,我们则显得力不从心,无力抵挡其猛烈攻势。

实际上,蒋介石对这些所谓的“主要原因”早已洞若观火,深知它们不过是浮云流水,非根本所在。

蒋介石总结抗战的教训,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管不了

1938年1月10日,蒋介石在河南开封召集众将,召开军事大会。他沉痛而坚定地总结道:抗战第一阶段,我们遭受了惨痛的教训。必须吸取这些血泪的教训,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众将闻之,无不深感其诚,纷纷表示要奋发图强,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尊严而战。

抗战初期,我们并非败于兵器之钝,有的甚至比敌更利;也非因国防薄弱,毕竟三年建设,投入不菲;更非士气低迷,相反,战士们英勇无畏,满怀牺牲精神。失败,另有原因。

为何我们会遭遇挫败?明明手握精良兵器,却未深入钻研其用法,未能发挥其最大威力;国防建设虽已数年,但执行者却不尽如人意;士兵英勇奋战,然高级将领指挥不力,终致首战失利。

蒋介石这几段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原以为他深谙世情,无所不晓,却不曾想仍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蒋介石总结抗战的教训,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管不了

那时,国民政府与德国并肩多年,手握众多尖端德械,更不乏英、法、意等国之利器,实力堪与日军匹敌。然而,遗憾的是,在战场上,我军对武器的运用却远不及日军之巧妙,实乃一大憾事。

尖端武器呼唤着智慧之光的照耀,而非盲目操作。然而,当年的中国军队,多数士兵文字尚不识,难以驾驭这些先进利器,如此重任,对他们而言,委实艰难。

哎,那支部队啊,他们可真是个小迷糊。在使用重机枪时,就像烤了个大面包忘了放凉,结果,那“热乎乎”的机枪只蹦跶了一下就累得“罢工”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日军的文化素养如同精英般卓越,远超中国军队,这使得他们在武器的操控上如鱼得水,技艺娴熟,远非中国军队所能企及。

五味川纯平,一位日本关东军老兵,回忆道:日军射击训练严苛至极。首先,需在300米内5发全中;继而,挑战4秒内击中目标,直至缩短至2秒。完成这些,还须戴防毒面具疾跑300米,再进行限时射击。

务必牢记,这种射击精准度是日本士兵的标配,然而对于中国士兵来说,能拥有如此技艺堪称“枪神”般的存在,一个连队中这样的佼佼者恐怕仅有两三人。

士兵的素质才是关键,武器装备只是辅助。就像蒋介石所说,我们虽然拥有精良的兵器,但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其使用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就无法让它们发挥最大效用。

蒋介石总结抗战的教训,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管不了

国防建设在德国军事顾问的精心雕琢下,犹如一位经过名师指点的武士,气势磅礴。上海至南京间,防线如织,其中吴福防线更是犹如东方的守护者,横贯吴县至福山,成为首道铜墙铁壁,耗资百万,设计精良,坚不可摧。

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防线,为何在日军的铁蹄下显得如此脆弱无力?它们曾经高高在上,如今却无力守护,任由侵略者肆虐。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这国防建设简直令人咋舌,关键之权竟落入地方乡绅之手,成了他们贪婪的财源。日军来袭,他们纷纷逃散,而中国军队抵达时,设施紧闭,钥匙难寻,如空城一般,令人痛心疾首!

那曾被誉为坚不可摧的吴福国防线,在日军的凌厉攻势下,却如同纸糊的玩具,轻易被撕裂,它的荣耀与威严,在那一刻化为泡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肆意践踏。

这简直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传奇故事!它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人不禁为之惊叹,久久难以忘怀。

蒋介石曾坦言:“虽有数年的国防建设,但执行者未尽称职。”然也,理当将诸责任人悉数拿下,重罪惩处!

蒋介石总结抗战的教训,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管不了

高级将领,他们如同战局的灵魂,他们的决策和判断,往往牵动着整个战局的走向。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正是他们的智慧与胆识,决定了胜利的归属。

这个问题如影随形地困扰着国民党军,无论是高层司令还是基层排长、班长,都深陷贪婪的泥沼,他们眼中只有个人利益,战争的胜负早已被抛诸脑后。

以韩复榘为例,这位臭名远扬的将领,身居高位,手握山东军政大权,却畏敌如虎。日军尚未踏入山东,他便匆忙下令撤退,只为保全自己的实力,真是个毫无担当的懦夫。

韩复榘撤离济南时,他的士兵如同饿狼般肆虐三天,毫不留情地掠夺与焚烧,无视百姓苦难。一外国记者愤怒痛斥:“他们比日本人还可怕!”这场灾难,令人痛心疾首。

在这样的将领麾下征战,即便士兵们心怀满腔报国热血,又能有何作为?他们的勇气与忠诚,似乎都被那冷漠的指挥所淹没,只能无奈叹息。

后来,蒋介石深感痛惜地坦言:“国家的尊严、军队的荣光,特别是我们高级军官的颜面,已几乎丧失殆尽。外国友人对我们的军人已不再视其为真正的战士,这种精神上的羞辱,比起日军侵占大陆土更令我等痛心……部分部队在撤离时扰民严重,致使百姓生活困顿,如此军队竟仍存于今日之中国,让我们如何面对?我们又究竟是何等的军队?何等的政府?”

蒋介石总结抗战的教训,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管不了

别说这些将领了,就连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也难免受到牵连。

全面抗战初期,蒋介石询问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毛邦初关于空军飞机数量时,毛回答仅有91架。这一数字与国民政府的购买记录和航空委员会的档案记录相悖,使得蒋介石感到惊讶不已。

这91架飞机,似乎背负着岁月的痕迹,多数已是沧桑的老将。它们更多地被赋予了航校教学的使命,而非驰骋战场的荣耀,战斗力已然远去,只留下一丝怀旧之情。

然而,尽管蒋介石对此深感愤怒,但他也无可奈何,因为负责采购飞机的重任,恰恰落在了他的夫人宋美龄的肩上。

蒋介石总结抗战的教训,原来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管不了

蒋介石所归纳的三个问题,本质上其实同指一个症结,那就是渗透于每个角落的“腐败”。

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崛起,主要是因为他依靠资本家的支持,并采用种种腐败手段来拉拢人心。从中央到基层,无论是政界、军界、商界还是学界,无不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腐败。对于这一切,蒋介石难辞其咎。

蒋介石曾深刻领会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然而,他束手无策,无法有效遏制这一顽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政权逐步滑向堕落的深渊,他无力回天,只能徒唤奈何。

毛主席,这位伟大的领袖,一生坚持严明纪律,自秋收起义起,便立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标杆。他让军队清廉如镜,消灭腐败,士兵们明白为何而战,因此铸就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在1949年,当毛主席领着我们走进京城时,他深情地嘱咐:“同志们,让我们继续以谦逊和谨慎的心态前行,摒弃骄傲与浮躁,坚守那份艰苦奋斗的精神,共同书写新的辉煌!”

这两个“务必”,如同我党我军的灵魂之火,它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赢得天下的坚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