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胡友平之死沉思录:为谁挡刀 让谁蒙羞

作者:东瀛万事通
胡友平之死沉思录:为谁挡刀 让谁蒙羞

中文导报 一周话题

作者:杨文凯

2024年6月24日,平常日子,突发凶案。16时许,苏州高新区一巴士站台发生持刀伤人案,目标是候车的日本人母子,还有日本人学校校车上更多的孩子们。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这里聚集了700多家日资企业,有4000多名日本人生活、工作。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校车引导员胡友平面对持刀歹徒,奋不顾身加以阻止,被连捅数刀倒地,后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胡友平之死沉思录:为谁挡刀 让谁蒙羞

55岁的胡友平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但当他人面临严重生命威胁时,她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展现出英勇无畏、匡扶正义的人性和品质,弘扬了社会正气。她用生命的代价保护了更多人免受伤害,她那出于本能的善良和义举震撼了中国,也感动了日本。

苏州市认定胡友平见义勇为行为,为她追授“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日本驻华使馆为她下半旗致敬:“胡友平女士以一己之力从歹徒手中保护了无辜的妇幼,相信她的勇气与善良也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我们在此向胡女士的大义之举致敬,愿胡女士安息。”

胡友平之死沉思录:为谁挡刀 让谁蒙羞

胡友平走了,但整个事件并未结束。也许有些人不愿让事件继续发酵,希望尽快画上句号,但人命关天,兹事体大,其引发的扩散和影响已经不可避免。胡友平之死,击碎了以“爱国”为幌子的民粹主义的虚伪面具;唤醒了中国社会回归常识层面来厘清曲折和是非、再界定什么是爱国和正义;挽救了中日关系可能出现的重大外交危机;缓和了日本国民对华感情的持续恶化和疏离;也可能影响到日企对华投资的后续选择和用脚投票。

胡友平之死,为谁挡刀,让谁蒙羞?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很多。一个普通的中国女性,以预想不到的方式被推向了中日关系的前台,瞬间成为焦点。回想2001年1月,曾在东京新大久保车站舍身救人的韩国青年李秀贤被日本人奉为英雄长久怀念,胡友平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会成为两国关系的象征性话题,会活在中日关系的记忆中。如果中日两国不能从死难悲剧中获得反思和改变,那将是对胡友平生命代价的最大辜负。

胡友平之死沉思录:为谁挡刀 让谁蒙羞

首先、胡友平是个普通人,她没有想到会成为英雄,更想不到会无辜死去。她不想代表谁,也不愿被谁代表,她只能代表自己。身为中国人,“同胞”的概念包罗万象,同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为何人与人的差异如此之大?平凡的胡友平拥有善良和勇气,与那些一言不合就挥拳动刀的凶犯,还有挑动国家对抗、民族对立的键盘侠们,是永无交集的两种人。胡友平只能代表和她一样善良的普通民众,而绝不包含那个疯狂刺杀她的所谓同胞(即使是无差别杀人者)以及煽风点火的同类,因为文明不与野蛮同道,善良不与邪恶为伍。

其次,发生在苏州的刺杀事件被定义为偶发性个案。从概率上看,事件当然是偶发的,也肯定是个案,因为正常的社会不可能事事多发,天天惊悚。不过,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偶然性与必然性是对立的、互为依存的,可以转化的。偶发性事件的背后,少不了必然性的逻辑。从早期的U型锁青年,到最近的撒尿网红铁头、在吉林刺伤4名美国人的崔某,再到苏州刺杀案的周某,恶性循环正在形成。狼来了,风紧了,文明的社会岂能事不关己,熟视无睹?整个社会有责任展示立场亮明态度,对于暴力行凶必须严惩,对于不文明行为必须追究,只有不遗余力地解明偶然背后的必然,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实现外交部发言人的承诺,“中方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像保护中国公民一样保护在华外国人安全。”

胡友平之死沉思录:为谁挡刀 让谁蒙羞

其三,胡友平为阻止嫌犯行凶,保护整车的日本小学生而被刺伤不幸去世。日本驻华大使馆下半旗致哀,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见义勇为和善行的肯定。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外务大臣、驻华大使、驻上海总领事等都发言,表达了感谢和敬意。从人性基准和社会常识来看,日本的这一波操作属于正常礼仪,不值得少见多怪,过分围观。后续不排除日方会有更多的褒奖和纪念,因为日本人非常看重守护儿童的善行和义举。胡友平之死,将成为今年中日关系绕不开的重要话题;而胡友平挡刀,多大程度上能拉近中日国民感情,促进国民理解,值得观察和期待。

其四、苏州伤害案发生后,主流媒体是沉默的,许多消息来自日媒报道的转述;在胡友平离世消息发布后,舆论风向发生了变化,从主流官媒到各大自媒体平台发布了大量文章,不无蹭热度、赚流量之嫌。然而,一哄而上的舆论狂潮掩盖了事件的本质,有关嫌犯周某的行凶动机、作案过程,有何深仇大恨,事件的前因后果等,迄今依然语焉不详。与生命的沉重相比,那些舞文弄墨、炫耀文采的议论文和追悼文显得多么轻飘。读者不需要刻意抒情,社会需要事实真相,相信这也是死者及其家属的心愿。不过,媒体在此举步维艰,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胡友平之死沉思录:为谁挡刀 让谁蒙羞

中国女性舍身护童的事迹,在日本社会也引起了重大关注。许多日本人留言感谢和致敬,也有不少反思的话语。一名在中国的日企驻在员说: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感到非常难过。我对胡友平女士只有感激之情。我每天都得到许多优秀的中国同事的支持。真诚地希望我们两国之间实现真正的友好。另一名网友说:即使没有政治因素,我也被这个人的行为所感动。日本政府不保护日本人,更不会执意保护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儿童被中国人救了,令人感动。我表示哀悼之意。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留言称:在日本被刀砍伤的事件屡见不鲜,但现实中没有人会愿意牺牲生命去保护受害者。记得有一次,日本一名小孩在河里溺水,也是一名男性中国留学生跳入河中救了他。回想起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收留了日本人的弃儿,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他们,这是很常见的事儿。这难道不是教育差异形成的价值观差异吗?日本的教育并不教导人们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别人,只是教导如何不给别人添麻烦。本次苏州救人和战后收留孤儿,在中国都是应该做的,但日本人可能无法理解,令人遗憾。如今在日本,离奇杀人等事件也频频发生,或许我们应该反思并改变教育的方式,想想对孩子应该提倡什么、不该提倡什么。

显然,苏州伤害事件在中两国形成的涟漪还在扩大。胡友平之死,给了中日两国人民一个重新认识中日友好意义的机会,正在促使形成明辨是非,抑恶扬善的社会氛围,也警示人们以文明的方式爱国,以理性的行为爱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