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玉强:传奇英雄于得水

作者:自然与社会

引子

*本文摘自《文登文史资料》第十七辑(2002年12月),作者张玉强,原标题《传奇英雄于得水》

张玉强:传奇英雄于得水

于得水(1906-1967)

于得水(1906-1967),原名于作海。1906年5月出生于文登市葛家镇洛格庄村,是胶东人民心目中的传奇式英雄。他出生入死,英勇善战7次负重伤,13次受到上级嘉奖。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胶东“11·4”暴动,任特委直属大队队长;1937年带领部队参加“天福山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队长;他带领部队转战胶东,屡建奇功。1961年,他从部队转业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安徽省第三届政协常务委员。1967年2月16日逝世,享年61岁。

正文

于得水是胶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位传奇英雄,著名作家冯德英的三部力作《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中都有他的身影;他创建领导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转战于烟(台)威(海)大地,为胶东人民擎起了一把不灭的火炬,在著名的“一一•四”暴动和天福山起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胶东人民的抗日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逼上革命路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曾化名于海、高得胜、刘二伦、林得胜。1905年5月22日出生于文登市洛格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于得水兄弟六个,由于贫苦和饥饿,三个哥哥先后天折,只剩下他和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挣扎着活了下来。生活所迫,六岁时即随大人田间劳作。十五岁时,因年景大旱交不上租,县衙以“抗租”罪在抄没全家“财产”后将其父关押了起来,天灾人祸下,二三叔被逼上吊自杀,二叔和大哥被逼闯了关东,奶奶、弟弟相继死去,他和母亲也挣扎在死亡线上:社会的黑暗悲惨,给于得水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火种。为给家人报仇,从此随人习武,几年后即练就一身好武功,窜房过墙、刀枪棍棒样样精通,乡里乡外小有名气。以武会友,于得水的社会交往也渐渐多了起来。1931年6月,于得水结识了地下党员邹青言:通过邹的介绍,于得水结识了地下党员刘振民:刘振民给他讲了很多革命道理,并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日本帝国主义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大陆东三省。民族危亡之际,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战,救亡图存:响应党的号召,白色恐怖下的胶东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秘密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由于于得水认识人多,社会关系广,因此在他的联络发动下,党在昆嵛山区的影响迅速扩大,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党的拥护者同情者越来越多,地下联络站也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起来,自然,于得水的家也就成了昆嵛山区党的地下联络中心

于得水频繁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土豪劣绅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关注。1933年农历7月12日夜,地下党又在于得水家里秘密聚会。村里土豪劣绅窃获消息后,连夜报告了文登葛家联庄会会长丛镜月。从镜月随带兵于拂晓前将村子团闭包围,并疯狂扑向于得水的家门,遗憾(注:原文如此,有网友留言质疑作者意图。其实用用这个词没什么问题,其语意与“可惜”差不多,多少有些调侃意味)的是敌人来晚了一步,会议早已结束,地下党已经离去。于得水发现敌人包围了宅院后,飞身操起菜刀,大喊一声:“快拿枪来,哪个想死就进屋来!”听到雷霆般的吼声,已冲进院里的敌人吓得扭头又跑了出去:于得水趁势跳上衣柜,猛力将屋脊顶破个大窟窿,飞身窜出屋顶,翻墙过院,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于得水从此离开了家门,参加了我党所领导的地下游击队,活跃在文登、牟平、海阳、荣成一带广大农村。

为了扩大党的影响,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于得水伙同其他地下党员,经常出没集市,发动群众,反对苛捐杂税,缴获敌人武器,直搅得敌人惊恐不安,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对此,国民党文登县政府画影涂形,悬赏捉拿:“凡生擒者赏洋一千,毙其命者赏洋减半。”为了于得水的安全,党组织安排他离开了胶东,去大连暂避暴动显神威

由于军阀混战,连年灾荒,加上国民党政府及地主豪绅的横征暴敛,胶东人民生活日益困苦,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一场革命风暴正在酝酿着。

1935年6月,于得水奉中共胶东特委的指示回到家乡,先后在文登宋村、荣成石岛及昆嵛山区的一些农村建立拳房,开展宣传,发展武装,积极为革命暴动作准备。10月,于得水被增补为胶东特委委员。

1935年农历10月23日,胶东特委在文登县沟于家村北天寿宫召开了军政联席会议,于得水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农历11月4日,以文登、荣成、牟平、海阳四县为中心,举行武装暴动(史称“胶东‘一一·四’暴动”)。暴动分东西两路进行,东路分三个大队,于得水任三大队长,刘振民任政委,于暴动发起前攻下石岛,夺取敌人的武器装备,用以武装一、二大队,然后三个大队兵合一起攻打文登城。

农历11月3日黄昏,于得水等50余人从文登孔格庄等地齐集荣成山西头村,准备突袭石岛。然而先期到达的刘振民和城里转移出来的地下党告知,石岛地下党组织已遭破坏,敌人已有察觉,并暗作防范。

情况有变,于得水当机立断,决定立即向西奔袭人和集。太阳出山后,于得水他们装成打架、拉架的,撕撕扯扯吆吆喝喝地向镇公所涌去。门岗拦住喝问:“干什么的?”打架人说:“我们来打官司!”这时于得水猛窜上去,一拳砸翻门岗夺过枪,又一挥手,带领同志们冲进了镇公所,用三支枪指住了正在吃饭的20来个镇丁和工作人员。大家很快从枪架上取下了敌人的枪支和子弹。

于得水迅速整理队伍,又乘胜奔袭了鹊山盐务局、黄山区公所和高村区公所,而后又奔袭了宋村盐务局。途经张家埠时,他们又收缴了十多个盐警的械。

农历11月4日,三大队回到孔格庄,两天一夜,他们行程300余里,共缴获长短枪56支,子弹2600余发,刺刀、大刀片80余把,土枪30余支,有力地武装了暴动队伍,受到了特委书记张连珠的表扬。

“一一·四”暴动的烽火使敌人惊恐万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急令驻潍县的展书堂八十一师和地方武装三、四万人前往文登、荣成、牟平、海阳等县进行镇压。农历11月7日,我西路暴动队伍在牟(平)海(阳)交界的松焦村被围,副总指挥程伦等150余人被捕杀;11月10日,东路暴动队伍一、二大队在文登底湾头村被敌包围,特委书记、暴动总指挥张连珠等在掩护队伍突围后遭捕杀。至此,轰轰烈烈的“一·四”暴动惨遭失败。前往增援一、二大队的于得水所部在遭强敌围攻后,被迫撤出战斗,和王亮等突围人员一起转移到昆嵛山区坚持斗争。

转战昆嵛山

昆嵛山,重峦叠嶂,地势险要,方圆几十里,横亘文登、牟平、乳山等地。这一带群众基础好,于得水、王亮等以此为根据地,将暴动突围人员组成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战,神出鬼没打击敌人。

汪疃集有个恶霸江全德,横行乡里无恶不做,带领手下四处收集情报,给我地下党和游击队带来极大危害。一天晚上,于得水、王亮率8名游击队员秘密潜往汪疃集将其速住,拖到大街上处死。

于得水的游击战,严厉打击了敌人镇压革命的反动气焰,极大鼓舞了胶东人民的革命信心,敌人一次又一次兴师围剿,总是落空而返,从未见到于得水的影子。“一一·四”暴动的星星之火,从而在昆嵛山区漫燃生辉,映照着胶东大地

1936年4月,理琪同志来到胶东担任特委书记,重组胶东特委。新特委成立后,于得水任军事委员,负责军事工作,他率领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从此更加活跃了起来。

盘踞在昆嵛山东麓的国民党文登二区反动武装,鱼肉百姓,危害革命,于得水主张拔掉这颗钉子,理琪同意了他的意见。

初夏的一天晚上,于得水、王亮率游击队突然包围了敌人的兵营,于得水一马当先冲进了敌人的兵舍,大喝一声:“举起手来,不许动!”枪口下,敌人吓懵了,一齐举起手来,站在门旁的敌区队长会些功夫,不肯束手就擒,冷不防冲上前去便和于得水扭打起来。于得水飞起一脚,迎面一拳,将这家伙打翻在地:正当此时,一颗子弹击中于得水腰部。于得水强忍疼痛,依然举枪指住敌人喝道:“谁动就开枪打死谁!”片刻队员们冲进屋里,收缴了敌人的武器,共得长短枪20余支,子弹2000余发。

1937年春,于得水腰伤刚有好转,便带领20余名游击队员赶往牟平、海阳交界的老鸭庄,准备攻打垒子盐务局:中午时分,于得水等人混在买盐的群众中向前蹭去:当蹭到门岗跟前时,于得水突然猛击一拳,飞起一脚,门岗顿时满脸是血,手捂胯裆,“哎唷”不停地瘫倒在地。于得水趁势夺过枪支,和其他队员一起冲进盐务局大院。在一片“举起手来,不许动!”的喝令声下,正在用餐的敌人一个个目瞪口呆地举起了双手。这次除缴枪20余支、子弹1100余发外,还缴获自行车13辆,现款109元:他们用所缴现款购置了一台油印机,从而为特委在胶东城乡开展革命宣传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两年多的时间里,于得水、王亮率领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杀敌除奸,不断扩大我党我军的影响,日益壮大我党我军的力量,从而为胶东革命风暴的再次掀起,创造了条件挥师蓬黄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发表抗战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救亡图存: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山东省委的指示,以理琪为首的胶东特委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准备发动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24日晌午,文登东首的天福山上军旗飘扬,中共胶东特委在这里举行了闻名全国的抗日武装起义,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作为起义唯一一支武装力量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天福山起义后,-大队奉命西去开展抗日宣传:然而在文登西部岭上村却遭到了国民党文登县政府军警的包围伏击,于得水率部分战士突围后返回特委,后任二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

光复牟平城、血战雷神庙后,“三军“乘胜西上蓬(莱)黄(县)掖(县),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上旬,于得水的二大队和蓬菜的“二路”部队汇合,被改编成63团,于得水任团长,林乎加任政委、63团成立后不久,即一举攻克了福山县城,伪县长陈煜反正,所属300余人接受改编。

1938年9月18日,63团被改编为八路五支15团,于得水继任团长:此后在于得水的指挥下,15团先后两次粉碎顽军蔡晋康、秦毓堂的进攻,毙敌100余名,俘敌50余名,缴获长短枪110余支,胜利保卫了黄县、招远中心根据地的安全:

1939年秋,部队缩编,支队成立交通营,于得水任营长。其间护送过徐向前、黎玉、吴克华等中共领导人。1940年6月,五支改编为五旅,于得水任五旅14团团长。

美丽的昆嵛山,本是胶东革命的摇篮、根据地,然而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却被国民党鲁东游击司令赵保原、威海专员兼保安司令郑维屏及东海区(现威海及烟台部分地区)“牛毛”司令丛镜月、丁绰庭、苗占魁、王兴仁等部所占领。他们不仅不抗日,反而组成“抗八联军”(即抗击八路军的联军),疯狂残害我东海抗日军民。为了拔除这颗毒刺,于得水率14团东返,与17团一起向顽军发起攻击。激战三昼夜,重创抗八联军主力,歼敌2000余人,缴获机枪30余挺,步枪1500余支,从而使东海区和大泽山区抗日根据地联成了一片。

1941年8月,于得水任东海区专员兼军分区副司令员,领导东海军民同敌伪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先后扫除了十几个土顽司令,重新解放了昆嵛山区,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力挫美蒋军

1945年8月,于得水调任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兼烟台、威海警备区司令员,钟曦东任政委。这时正值日寇投降,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到处抢夺胜利果实,特将北海区、东海区及烟台5000多伪军纠合一起,于日军撤退当天即行占领了烟台东西南各要点。于得水、钟曦东根据中央军委和胶东军区的指示率领部队火速向烟台进发。于得水指挥部队首先突破石灰窑口子,迅速抢占西沙旺、毓璜顶、烟台山和港口码头等要害部位,同友邻部队一起歼敌1000余人,胜利地解放了烟台市。

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从10月1日起,不断派军舰驰进烟台港,一方面扬言要与我军谈判,一方面派兵强行登陆,企图在烟台一线建立侵略基地,卡住渤海湾的脖子,截断我山东与东北根据地的海上交通线。为此,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向驻华美军总部提出强烈抗议。为了粉碎美蒋的图谋,我方钟曦东政委挺身前与美军谈判,严辞拒绝美军的无理要求。于得水则指挥部队在烟、威一线构筑工事,严阵以待。

10月16日,美舰突然开走。于得水、钟曦东当即识破敌人准备突袭的阴谋,随命令部队:“密切注视敌人动向,准备战斗!”果不出所料,翌日晨,美军支持原驻烟台的伪军张立业部,打起国民党山东保安军第37旅的旗号,乘20余支舰船、炮艇驶进口子里,占领崆峒岛,拦劫过往船只。

正当敌人庆祝“胜利”时,29日拂晓,于得水下令驻烟台部队两路夹击,一举全歼该敌,从而挫败了美蒋的挑衅,保住了胶东人民抗战胜利的果实。

英名傲千古

1949年4月,时为胶东军区人武部第一副部长的于得水奉命率军南下,任浙江省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在这里,他指挥部队,依靠群众,很快便清除了匪患,为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于得水历任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等职。十年浩劫,生灵涂炭,于得水这位传奇英雄亦不能幸免,运动初期即惨遭迫害,不幸于1967年2月26日冤死狱中,时年62岁。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于得水的冤案死讯极为关注,特派专案组调查处理。于得水追悼会于1979年2月19日在合肥举行,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强加给于得水同志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全部推翻,予以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资料来源:

《文登文史资料》第十七辑(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