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5岁尼姑临终告诉徒弟:死后不烧放入大瓮,三年后再开缸

作者:河山历史

1995年11月21日傍晚,通慧禅林的仁义师太临终前告诉他的徒弟:“待我圆寂后,不要火化,将我的身体放入缸中即可。”,3年后,徒弟开了大水缸,当时就傻眼了。

85岁尼姑临终告诉徒弟:死后不烧放入大瓮,三年后再开缸

在中国安徽,九华山上有一座名为通慧禅林的地方,那里正在进行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仪式 ,“开缸”。

在这次活动中,大家满怀敬畏之情,保护着一具遗体,它就是那位肩负着“救国救民”使命的伟大人物,仁义师太。

仁义师太于八十五岁时去世,并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言:期望将自己的身体进行三年的坐缸仪式,这是她走向成佛之路的关键步骤之一。

虽然这种方式非常独特并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僧侣们仍然遵循了她的意愿,表达了对这位伟大女性的尊敬和感激。

坐缸仪式充满了神圣而庄重的气息,在仁义师太离世后,她的遗体被慢慢放进了一只特别制作的大土缸里,以保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以及防止腐烂的发生。

接着僧侣们用特定的药膏对其进行了全面涂抹,并使用层层叠叠的麻布将其完全包裹起来,完成了一系列严格的操作程序。

之后这只装有人类尸体的巨大土缸就被放置在通慧禅林的一个安静角落,每天都会有僧侣来此处诵读经文,祈祷仁义师太能最终抵达涅槃的境地。

仁义师太的声誉不仅在佛教圈子广为人知,还在民间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她的生平经历给人带来了深深的鼓舞。

实际上,仁义师太原名叫姜素敏,出生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她就对佛教有着深厚的兴趣,克服家庭的压力,偷偷前往寺庙听法,并把家里的一部分食物赠送给了寺院。

17、18岁的她萌生了出家的想法,但在父母强烈的反对之下被迫结婚,这段痛苦的经历持续了十年,没有孩子相伴,直到1940年,她在山西省五台山显通寺成为一名真正的尼姑,改名为"仁义"。

85岁尼姑临终告诉徒弟:死后不烧放入大瓮,三年后再开缸

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仁义师太进入沈阳的一所医学院学习西医,从事四年多时间的医学救助生涯。

随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她还作为一名军事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到了救治伤病员的工作之中,那段日子她跋山涉水,度过艰难困苦的日子,却始终坚守信念,不曾有过一丝动摇,战后回到五台山继续投身于医疗事业,直至1982年才再次离开家乡。

善良的仁义永远关注他人的苦难,无论是在拯救生命的过程中,还是在传播教诲的过程中,她总是全身心投入,毫无保留。

即便年老体衰,面对强大的压力,但她仍带着无比的热情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目标 ,成就自己心中的至高境界,为此她戒食戒口,长期坚持饮用少量淡盐水,并每天勤奋诵读《金刚经》。

85岁尼姑临终告诉徒弟:死后不烧放入大瓮,三年后再开缸

1995年,仁义师太安静离开了这个世界,按照她的遗愿,徒弟们小心翼翼地将遗体放入一只特意打造好的大型陶瓷缸中,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封存仪式。

转眼间,时光飞逝,已是1999年的1月2日,坐缸被再次打开,仁义师太真身重现人世。在场的弟子们都屏气凝神,期盼着又一尊肉身菩萨的降世。

看到师太的真容,弟子们都喜出望外,仁义师太不仅颜面如生、面容安详,而且还多出几缕白发,甚至连手的姿势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已经没有了男女之分,成为宝相庄严的法身。

85岁尼姑临终告诉徒弟:死后不烧放入大瓮,三年后再开缸

在场众人都感叹,仁义师太是佛家修行的集大成者,早年的仁义师太便与佛结缘,之后更是悬壶济世,普渡众生。

可以看出仁义师太的一生可谓是功德无量。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于是,众人为其塑金身,郑重地供奉起来,并为仁义师太的金身专门修建了悦殊殿。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